2013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期中综合素质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期中综合素质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17 22:12:03

文档简介

2013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期中综合素质测试
八年级 语文答题卷
一、 (22分)
1.(4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2.(3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4分)
(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分)
(1)(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8分)
6.(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分)
13.(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分)
(1) 详:__________ (2) 因:_________(3) 去留:__________
16.(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分)
(1)是:_________ (2) 或:___________
19.(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题目:
500
500
600
试场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
4 / 4【参考答案】
1.(4分,每个1分)翡 袤 眩 媲
2.(3分)翠绿清香 一春濡湿 简淡高洁
3.(8分)(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到乡翻似烂柯人(4)折戟沉沙铁未销(5)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4.(1)尼摩船长 他用海底沉船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写出支援的人就可的1分)
(2)他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个品德高尚、献身科学、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反抗压迫、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战士形象。(答出前半句的精神得1分,答出后半句有关战士形象得1分)
5.(3分)(1)示例:不少中国人重视外语学习,却忽视了汉语学习。
(2) (2分)示例:与主题吻合。该则材料说明人们不重视传统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表达苍白无力,语言水平在下降,表明了汉语学习的现状。 或答“不吻合”的,言之成理的酌情给1分。(根据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1分,阐述理由1分)
6.(3分)悠长的铃声是老人为了让我不迟到而长时间地拽着铃绳让铃声响了很长的时间,表现了老人的慈祥善良、宽容大度和善解人意。(或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意思对即可)
7.(2分)(1)文中划线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这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表现了师傅的慈祥善良。
(2)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8. (2分).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4)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答出其中两处伏笔就可给2分)
9. (3分)结合默契谈感悟2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10. 适量摄入盐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有危害,容易引起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11. “尽量”表示程度上的限制,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 例句略,分析如下:通过举例子,具体生动说明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增强了这一说法的可信度。通过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秋田县居民每人每天盐摄入量高。通过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秋田县居民比其他县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多。 (例句1分,分析2分)
13. (2分)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14. (2分) 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有其中两点给满分)
15. (4分) (1) 知道 (2)于是,就(3)离开
16. (4分)(1)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2)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17. (3分)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能围绕性格、爱好、生活境况来谈就可)
18. (3分) (1) 这(2)有的
19. (2分)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20. (2分)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21.作文
PAGE
22013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期中综合素质测试
八年级 语文试题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阳光照到洋面下30英尺的地方,百米之外,水底现出fěi___翠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颜色。我们在很细很平的海底散步,广mào____的细沙平原好像xuàn__人眼目的地毯。 接着,我们跑过一段海藻地,它们可以和人工织出的最柔软的地毯pì___美。
2.根据语境,把备选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又过端午节,__________的芦苇带着__________的水汽,电视里传出__________的古韵,慈眉善目的外婆仿佛就在我的面前。这甜而不腻的粽子,这温暖芳香的感觉永远都埋藏在心灵深处。 (一春濡湿  简淡高洁 翠绿清香)
3.古诗词默写。(8分)
(1)《水调歌头》中对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想象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5)《赠从弟》中运用对比赞颂松柏凌寒不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4分)
“照您这么说,我辛辛苦苦打捞这些财宝只是为了我自己?谁告诉您我没有好好加以利用?难道您认为,我不知道地球上还有受苦人,还有被压迫民族,还有需要救济的穷人,还有准备复仇的受害者吗?难道您不理解?......”他收住了话......此时诺第留斯号航行在起义中的克里特岛海域,我终于明白了,他把千百万资财送给了谁!
(1)上文中的“他”是谁?他把千百万资财送给了谁?(2分)
(2)结合全文,试分析他的形象。(2分)
5.语言综合运用。(3分)
(1)学校就汉语学习现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下面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1分)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汉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汉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调查表明,中学生汉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深入搜集材料,探究汉语学习的现状。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其中一则材料,此则材料与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否吻合?请简单阐述你的理由。(2分)
材料三:现在很多人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二、现代文阅读 (18分)
(一)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10分)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 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
“老师傅,您贵姓 ”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筋里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 ”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6.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3分)
7.本文语言形象、传神,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从下面的两句中任选一句作赏析。 (2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8.文章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前文多次为这个结尾做了铺垫,请找出两处。(2分)
9.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3分)
(二) 盐(8分)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量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
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⑦减少盐的摄入量是能够做到的。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呢?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10.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分)
11.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3分)
12.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3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采桑子 晏殊(4分)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3.“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14.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五柳先生传》(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苦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3分)
(1)亦不详其姓字 详:___ (2)因以为号焉 因:____(3)曾不吝情去留 去留:___
1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17.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三)汉明帝尊师(6分)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 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太师在是 是:_________ (2)诸生或避位发难 或:___________
19.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20.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请谈谈你读了此文后的启示。(2分)
四、作文(40分)
21.请以“想看见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600以上。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有真情实感。
PAGE
4 /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