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如图所示,某人乘雪橇在光滑的θ为370雪坡上从A点无初速度下滑,经过B点,接着沿水平路面滑至C点停止。人与雪橇总质量为70 kg,雪坡高度h=20 m,雪橇与地面动摩擦因数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人与雪橇在地面滑行多远距离才能停下?
课前挑战,看看你需要多少时间
8.3 动能和动能定理
谁的动能更大?
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就越大
动能EK(Kinetic energy)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感知动能
你觉得小车的动能大小跟小车的什么因素有关?
感知动能
你猜想小车的动能大小跟小车的质量、速度会是什么关系?
实验探究 小车动能大小的与小车质量、速度的关系
科学方法:转换法
2.让小车和摩擦块相撞,小车的动能越大,就会把摩擦块撞得更远。
3.用光电门测小车碰撞前的速度
4.通过增减配重改变小车质量
1.用手轻推小车使小车获得动能
物理建模1
l
v1
v2
F
m
真实情境
物理问题
已知v1、v2 和 m.请推导 恒力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科学方法:理想化模型
1.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结合上述三式能推导出什么关系式?
外力对箭做功使得箭的动能增加
科学方法:演绎推理
物理建模2
l
v1
v2
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是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结合上述三式能推导出什么关系式?
请推导 恒力F和恒力F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真实情境
物理问题
已知量:v1、v2 和 m.
F
m
Ff
科学方法:理想化模型
物理建模3
l1
v1
v2
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是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结合上述三式能推导出什么关系式?
推导出力 变力F和变力F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真实情境
物理问题
已知量:v1、v4和 m.
F3
m
Ff3
l2
l3
v3
v4
科学方法:微元法
F1
m
Ff1
F2
m
Ff2
物理建模4
l1
v1
v2
推导出力 力F和力F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真实情境
物理问题
已知量:v1、vt 和 m.
F
m
Ff
l2
l3
l4
l5
v3
v4
v5
v6
科学方法:微元法
1、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
2、表达式:
Ek = mv2
2
1
1.动能的内涵
焦耳(J) 1J=1kg·m2/s2
3、单位:
4、标量(非负值)、状态量、具有相对性:
1.一质量为2 kg的滑块,以4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 m/s,在这段时间里动能的变化为( )
A.0 B.8 J C.-16 J D.-32 J
A
课堂练习
动能是标量,只能是正数,与速度方向无关,只与速度大小有关
感悟:物理是严谨的
动能定理
2
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合力做的功
末状态动能
初状态动能
对应着一个过程
这一过程始末状态
动能的变化量
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的意义
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1. 明确研究对象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2.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确定各力所做的功,求出所有力的总功。
4. 求解方程、分析结果。
3. 确定始、末状态的动能,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
总结:动能定理解题步骤
动能定理
2
遵守交规 安全驾驶(科学态度与责任)
感悟:物理是有用的
例题2:如图所示,某人乘雪橇在光滑的雪坡上从A点无初速度下滑,经过B点,接着沿水平路面滑至C点停止。人与雪橇总质量为70 kg,雪坡高度h=20 m,雪橇与地面动摩擦因数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人与雪橇在地面滑行多远距离才能停下?
课堂练习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涉及加速度、时间,不涉及矢量运算,运算简单,不易出错。
感悟:物理是有用的
例3 思凯同学用大小为100N的恒力,将质量为0.2Kg的皮球以2m/s的速度踢出,皮球被踢出后在水平面上滚动了2m,请问思凯同学对皮球做了多少功?
外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感悟:物理是有趣的
课堂练习
能
功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
弹簧弹力做功
弹簧弹性势能
合力做功
动能
能量转化观:做功是能量转化的方式
(多选)用力F拉着一个物体从的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3 J,拉力F做功8 J,弹簧弹力做功-2 J,空气阻力做功-0.5 J,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3 J
B.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了2 J
C.物体的动能增加了2.5 J
D.物体的动能增加了8 J
课堂检测:功能关系
AC
小结
1、科学方法
转换法、理想模型法、演绎推理法、类比法、微元法
2、物理观念
功是能量转化的方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课后作业
《物理作业本》p73—p75
动能概念的理解和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