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杨西京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乾坤香包
杨西京
熄灯号刚响,房东康大叔找到“女大”三分校四中队学员柳山韭,送给他一个纸包,“俺在洛汭码头碰见一个人,他说是您老乡,还说,您一看这,啥都知(道)啦……”
柳山韭剥开纸包:这是一个亚麻刺绣的半壁香包。她悄悄从枕头包里取出香包另一半,乾坤合璧:乾包上牡丹枝叶伸向坤,花开在坤,坤包上牡丹枝叶伸向乾,花开在乾……她清楚,这是未婚夫赵忆泽家“文曌药号”祖传千年的定情物。咦?他怎么到这来啦?
左猜右想,柳山韭在梦里回到了家乡——
她惊恐地看着搭在村口的戏台。戏台上,支着一个油锅。锅下,劈柴熊熊,锅内,滚油沸腾。两个手执短刀的匪兵把五花大绑的未婚夫推向油锅边。身着皮大氅的恶霸牛趟山面对台下逼迫而来的乡亲,恶狠狠地说道:“都认识吧,这就是本县抗日二区武委会主任赵忆泽,我要一刀刀割下他的肉,一片片扔到油锅里炸,叫老少爷儿们都尝尝,这就是闹减租减息,搞‘倒地运动’的下场……”
台下一侧,牛趋山的二公子流着长长的哈水,死盯着脸色发白的柳山韭,趁机提出“以婚易人”。三天后,在牛家大院醉拳冲天的夜半,赵忆泽翻墙而入,从洞房后窗救出未婚妻……两人逃至金牛山半腰,匪兵鸣枪追近。“忆泽,他们撵的是俺,俺向东,引开敌人,你往西……”赵忆泽掏出家传乾坤香包,各执半壁,言定以后拿此见面。
泪水湿透了枕头。那晚,赵忆泽由西入陕,奔向延安,后上了抗日前线……而她,匪兵近身之际,纵身跳崖,恰被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救起,参加了八路军。
五年啦。托人托亲打听,两人有了联系。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在巩县康百万庄园成立时,她从作战部队选调入校。快一年的学习,她像变了个人似的。这两天,全校开展“给前线丈夫一封信”活动,她用学到的文化知识,给未婚夫写了封挑战书:“你在前线打敌人,俺在后方学文化,咱俩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立功受奖走在前……”挑战书还未发出,他怎么回来了?莫非是他牺牲了,老乡把的随身物品给捎回来了?
翌晨,起床号一响,一夜未眠的柳山韭向指导员请了假,来到约定地点。
柳山韭所有的梦幻都没有这一幕:赵忆泽身穿大褂,头戴礼帽,一幅小商人模样。见到她,他的目光躲躲闪闪的:“俺打仗……受伤了,部队南下,俺……俺掉队啦……”
掉队?掉队咋不去部队收容站,收容站就在河对面哇?
看到柳山韭不吭声,赵忆泽又说:“新中国成立了,咱县也解放了……咱俩也二十五六了,该回家成亲过日子……”
柳山韭明白了,未婚夫这是“开小差”!还要拉自己一块“开小差”!顿时,极度的羞耻涨红了脸。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一支支早操的队伍迎着曙光,从康百万庄园飞出,着装严整的女学员特有的口令,口号,脚步声,响彻在伊洛河长堤上。
“听见了吗?咱县解放了,全中国都解放了吗?!”
赵忆泽垂下头,不敢去看那一支支英姿飒爽的女兵铁流……此刻,他的心一下子回到自己火热的连队生活,这铿锵的口号,曾从自己嘴里喊出,然而,当连队南下路过家乡时,自己却以战伤为由,萌生了解甲归乡的念头。
沉默,沉默。
“忆泽哥。”柳山韭柔柔的甜语,吐出一句句乡音,“你忘了您赵家的家训了嘛?”柳山韭掏出乾坤香包,指着正反两面红黄绿三色丝绒刺绣的两行字:金瓯缺,丈夫不望月;乾坤圆,男儿把家还!
赵忆泽落泪了。赵家原为北宋士人,在汴京城东宋门外开了一家“文曌药号”,擅做香包生意,独特的牡丹香配料,别致的造形,精巧的制做,享誉京城。靖康之难中,其先祖爷携家小避难至巩县浮戏山区。安顿好家人,先祖爷只身南下投岳飞抗金。离家当晚,先祖爷让先祖奶在家传乾坤香包正反两面,各蘸二老鲜血,刺下了赵家这两句千古家训。
先祖爷走后,先祖奶在家门口朝南的峰顶栽下一棵白檀树。每天早晚,先祖奶手拉树梢,踮脚南望,渴盼着丈夫早日归来。树高了,树大了,树老了,比树杆还粗的树根顽强扎在石缝里,巨伞似的树冠,枝枝梢梢,伸腰握拳,齐齐向南。后人便称此檀为“望南檀”……
“忆泽哥,咱这阵儿回家过日子,你敢看那棵“望南檀”吗?你有脸见咱的先祖爷,先祖奶吗?”
倏然间,赵忆泽想起了全连高喊口号宣誓南下的场面,想起了断臂挥枪的连长,想起了独目冲锋的指导员……猛然,他弯下腰,拾起脚下一块尖石,一下子砸向自己额头,说:“韭妹,俺立马回收容站,重上前线,立功雪耻!”
“忆泽哥,全中国都解放啦,咱再成家。妹子永远等着你……”柳山韭把乾坤香包捂在未婚夫额头,那血,一点一点,浸入先祖爷、先祖奶刺绣的两行家训里。
伊洛河上,一只小鹰船上,赵忆泽挺起了军人的脊梁,立在船头,回望着长堤。
长堤上,柳山韭汪满泪水的双眼,看着飞去的小船。
霞光里,船上、堤上,两双各执半壁乾坤香包的手,频频摇着,晃着……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坤包”中的“乾坤”指男人和女人,赵家家训中的“乾坤”指国家;赵家家训表达出赵氏男儿的担当气概。
B.“望南檀”的故事中,既有先祖爷肝胆报国的勇毅,也有先祖奶对爱情的忠贞,更有柳山韭对赵忆泽的爱恋与期待。
C.文章从衣着、语言、心理等角度,描写了一个“掉队”后与未婚妻约会的赵忆泽形象,他在未婚妻的鼓励下重上前线。
D.画线语句中的三个“想起了”,简明扼要地描写出了赵忆泽当时复杂的思想斗争;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语势。
2.“以婚易人”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柳山韭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冢岭
杨西京
麦根爷从城里参加春晖公司建厂二十周年大庆回来的第四天,病了,随即叫保姆在“相亲相爱一家人”微信群里发了条微信:明儿“霜降”,是俺九十八岁生日。俺亲手做了一桌菜,你们回来,啥人都不能带,啥寿礼都不能捎。你们年轻人不是好野餐嘛,桌就搁在牛冢岭咱家地田。有人招呼,你们甭操闲心。
这个微信群都是麦根爷的家人,孙子马豆光,公司董事长;孙女马豆妮,财务总监;重孙马曙星,总经理。
马豆光率先看到了爷爷的信息,忙跟妹妹马豆妮私聊起来:父母过世时,咱们还在上小学。打奶奶走后,爷爷从不让给他过寿。奶奶都走了二十年了,爷爷今天发的过生日的信息,回不回?
马豆妮:当然回了。爷爷家法严,谁敢犯犟?
马豆光又给马曙星打了招呼。
“霜降”当日上午半晌,三人如约而至。一进村口,马豆光叫司机把“奔驰”开走,三人步行入村上岭。
牛冢岭坐落在邙山头。一上岭,见沟边路沿,枯草黄蔓,披上一层白乎乎的浓霜,“霜降见霜,麦谷满仓”啊。本地种“寒露麦”,这阵儿,满地四五指高的麦苗,伴着五彩红叶,为家乡的土地点上了一缕春绿秋红。
岭顶,是千百年来葬埋耕牛的专地,方圆顷把地,罗了一眼坟头。坟前一块四五亩的麦田,便是自家的责任田。
三人一进地,见麦根爷坐在折叠式躺椅上,一张折叠小方桌上,四碗冒着热气的“杂烩菜”,一盘油炸馒头干,四双筷子,三把马扎。醒目的是,麦根爷两手抱着一束连秆带穗的小麦。
马豆光兄妹知道,老家院子里,东厢房檐下,常年挂的是锄、钯、镰、犁……西厢房檐下,挂的是连棵带穗的小麦、谷子、玉米、高粱……那是爷爷生命的博物馆,人生的展示厅。
三人看看这阵势,看看麦根爷自然显成的神态,惶惶入座。
麦根爷把手中麦束放到地上,拿筷端碗,示意都吃。马豆妮知道爷爷的脾性,看看侄子马曙星光动筷子不张嘴的样儿,她品品略带酸味的菜,呼呼啦啦,风卷残云般吃起来。马曙星瞅瞅姑姑那男人似的吃相,看看老爷脸色,填鸭似的往嘴里塞。
麦根爷吃完,笑着问重孙:“老爷咋在这过寿?这寿菜、寿馍哪来的,知道不?”
马曙星看看老爷笑里闪威的眼,一脸茫然。
“这寿菜,寿馍,是咱厂二十年大庆那晌,老爷打包回来的残羹剩饭啊!”
马曙星浑身不由得颤了颤。
“咱全组人打包回来的剩莱剩馍,百十口人吃了几天,知道不?”
马曙星心提到了嗓子眼。
那天晌午,公司三个大车间一千多员工同庆共贺。宴毕,马曙星叫附近养猪场开车来清理。麦根爷看看,那些桌上都剩有大大小小馒头块,半盘子半盘子鸡鸭鱼肉,看着重孙那洋洋自得的半醉相,一个巴掌扇到重孙脸上。随即把马豆光叫来,一边叫厂里接送员工上下班的大轿车开回村里,一边电告乡亲们家家带桶,人人带篮,乘车来厂里打包。
“吃了三天,三天呐——”
“扑通”,马曙星流着泪跪在老爷面前。
麦根爷问孙子马豆光:“小时候俺给你喷的故事,小麦为啥一棵只剩一穗的故事,忘了没?给曙星喷喷。”
马豆光想起来了,重述着爷爷当年喷的故事:
传说先前,小麦秆从下到梢,周身结穗,由此人间多丰年。有年麦收,老天爷来人间私访,见老百姓把吃不完的白蒸馍喂鸡喂猪,半碗子半碗子剩面条倒到粪堆上……老天爷勃然大怒,拔起一株麦,从下到上,把麦穗一一掐掉。老天爷正准备掐掉梢上最后一穗,一旁吃草的耕牛双角抵住了老天爷的手。老天爷看着泪眼汪汪的耕牛,叹了口气,说:“这一穗留给你拌草料吧。”
这方百姓连哭了三天三夜,立下两条规矩:磨面时,留下麸子,给耕牛拌草料;任何人不准宰杀耕牛,耕牛病老死后,一律到这片土地埋葬。于是,这岭便叫了牛冢岭。
“豆光,你才别乡离土多少年,可把咱列祖列宗几千年的农耕本色丢了?”麦根爷脖子上青筋蹦跶大高,晃晃手中这束麦。“这麦梢上最后一穗麦,你是不是想叫老天爷也掐掉?”
马豆光抡起右手,一巴掌扇在自己右脸上,颤着声道:“爷,孙子忘本啦!”
麦根爷脸转向马豆妮:“那天,村里老少爷儿们打包,你在一旁嘟囔,残汤剩馍,值几个钱?财务总监就是这样算账哩?!”
自打小,到出嫁,爷爷没嚷过自己一句,这会儿,马豆妮看着爷爷气得抖着的白胡子,一下子趴在爷爷腿上,泣不成声。
麦根爷抚着孙女的长发,说:“记住,米是黄金,面是银,粮食——无——价!”
“爷,我犯了良心罪……”
麦根爷看着眼前飘过的一片黄叶,心疼地抚着重孙那天挨了一巴掌的左脸,话柔得像棉花朵:“曙星呀,老爷、老奶守在这牛冢岭,噔着眼为你孙孙辈辈看住,”麦根爷指着麦梢上的麦穗,“守住这最后一穗麦,不能叫老天爷掐去!”说罢,用麦束拍打马豆光、马豆妮,似乎用尽一生的力气,吼道:“看住这穗麦,不能叫老天爷再掐去……”
一阵寒意浓浓的秋风掠过,麦根爷缓缓躺向折叠椅,双手紧紧把那束麦护在心口处,一双眼,睁得老大,瞪着水洗过一样的蓝天……
一群鸟儿被陡然冲天的哭号声惊飞,乍着翅膀,报信儿似的,飞向白云飘飘的远方……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参加了公司建厂二十周年大庆回来的第四天,麦根爷就生病了,他生病的主要原因是九十八岁高龄所带来的体质衰弱。
B.马豆妮将略带酸味的菜“风卷残云”地吃起来,马曙星“填鸭似的往嘴里塞”,其原因均为给过生日的麦根爷以面子。
C.公司建厂二十周年大庆那天,铺张浪费使麦根爷心生不满,马豆光的做法及酒后自得的丑态更让麦根爷怒不可遏。
D.麦根爷让乡亲们来厂里将剩饭剩菜打包,这些剩饭剩菜居然让乡亲们吃了三天,由此可知麦根爷悲痛的原因。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豆光看到爷爷在家庭群里的信息后,“忙跟妹妹马豆妮私聊”,商议之后“又给马曙星打了招呼”,由此正面显示麦根爷治家有方。
B.文中将悬挂着农具、农作物的东厢房檐下和西厢房檐下比喻为生命的博物馆、人生的居示厅,生动形象地表明了麦根爷的农人本色。
C.麦根爷在吃完后,笑着问了重孙两个问题,文中以“笑里闪威的眼”这一细节描写,体现了麦根爷在后辈心中的威严形象。
D.“心疼地抚着重孙那天挨了一巴掌的左脸”“指着麦梢上的麦穗”“用麦束拍打马豆光、豆妮”,动作描写体现了麦根爷对晚辈的爱与气。
6.麦根爷让孙子马豆光“喷喷”自己当年喷的故事,用意何在?请结合内容分析。
7.文章最后两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橿背枣
杨西京
中明奶眼瞎了,一天到晚嘴不闲。“老婆儿嘴碎,老头儿耳背”。没过三天,中明爷耳朵可“聋”了。一瞎一聋,你做我的眼睛,我当你的耳朵,乐呵呵活在自家祖居小院天地。
小院坐北朝南,背靠岩峰嵯峨的大山。一棵老橿树,裸露簇聚的根,像中明爷胳膊腿上的青筋,支暴条凸,流动着千钧生存之力,根似钢钻,须是铁针,深深扎进石窑窑顶深处。房檩似的数个主枝,平伸于院子上空。根部正中,凹出一个石窝,岁月给石窝注进了尘埃,尘埃中,竟长出一棵枣树。枣树主干铁柱似的立在橿树檩条横空的脊背上,下垂的枣枝拉着橿枝,上昂的橿树新条托着枣树嫩梢,浓绿厚实的橿叶亲吻着点点金黄的枣花。上辈子人管这两棵树叫“橿背枣”。初夏,“橿背枣”携手俯身,张开一怀绿荫,抱住了这个小院。
山里人说,“百木有神灵,百禽通人性”。这“橿背枣”的灵性,化成了二老在小院时空一日三餐、谈天说地的昵称。
“枣妮,吃扁食哩。”
“咦!老橿头,可又晌午啦。”
小院中央一方石桌,两张罗圈藤椅。桌上,中明爷已做好两碗山韭菜土鸡蛋扁食。
中明奶正在大门口喂鸡,听见老头儿喊,摸着心路,坐到熟位。
老两口脸对脸坐着。“这一碗是你哩。”中明爷把一个黑瓷碗顺桌面推到老伴儿脸前,另一碗拉到自己面前。中明奶左手摸摸堆成山尖似的黑瓷碗,右手拿起了筷子。
自老伴瞎后,中明爷成了家里专职厨师。天天晌午饭,做的日不重样,包扁食,炸油条、烙油馍,塌菜馍、蒸菜蟒,擀蒜面……换着花样逗老伴儿既开心又开胃。这不,盘馅、和面、擀片、包馅、下锅……忙活了一上午,这会看着老伴儿脸上如花含苞,松了口气,轻手轻脚摸进灶火,拿出前几天孙子从空军军营快递回来的带嘴儿香烟,点上一支,舒坦坦往罗圈椅上一靠,笑盈盈吸上一口。
中明奶吸溜吸溜鼻子,从椅上立起,沿着石桌边沿,两手鹰扑小鸡似的扑向中明爷惯常夹香烟的右手……
“穿破哩才是衣,到老了才是妻”。老伴儿一抬手,中明爷就知道她弄啥哩。于是,迅即把香烟移向左手,右手迎势而上;中明奶头扑落空,一手握住中明爷右手,另一手扑向其左手;中明爷忙将香烟移到石桌一边儿的石墩上。二扑落空,中明奶两手一合,捂向老伴儿的嘴,老伴儿嘴上正噙着一个圆滚滚的扁食。
中明奶脸上的花盛开了,复坐原处,捣着对面的老伴儿,调高了嗓门,数落到:“老橿头,烟真不敢吸了。你看看咱那灶伙顶,黑成啥,都是烟熏哩啦。天天吸烟,你不怕肚子肠子都熏黑?要命不要命啦!咹?!”
“就是,就是。可我没吸呀。”中明爷一字一板。
“那我咋闻着一股吸烟味?”中明奶不依不饶。
“咦,那是咱灶伙里冒出的柴火烟味。”
“噢。”中明奶记忆里,做饭一直是烧柴禾。她不知道,两月前在县城生活的儿子回来,已给土灶换成了天然气灶具。
“吃吧,扁食都放凉了。”
中明奶摸着堆成山尖似的碗,眉头皱了一下,说:“眼里饥,肚里饱;吃下去,受不了。老橿头儿,拨出来一半吧。”中明爷从灶伙取出一个白瓷碗,从黑瓷碗里拨出一半,把白瓷碗拉到自己脸前。
中明奶用筷子摸摸,果然,黑瓷碗只剩下半碗扁食,于是,叨起一个,填到嘴里嚼。
中明爷一边吃着自己那一碗,一边不慌不忙,从白瓷碗里夹起一个扁食,悄悄放入中明奶的黑瓷碗。老伴儿叨一个进嘴,中明爷夹一个填缺。
“咦,我约摸都吃完了,咋还剩这半碗哩?”中明奶一摸碗,诧异了。
“我没动你那碗呀,你摸摸我这碗,我都吃光了。枣妮,人老啦,精气神全凭饭力哩,得噎着吃。”
中明奶忖忖,在理,又叨起一个。
“前两天孙子不是给咱微信,说年底回来休假结婚。到时,你还得上台,给孙子媳妇发红包哩。”
“纺花车子是圆的,老两口儿吃饭是玩的。”
中明奶一听这话,脸上笑成一张初秋的葵花盘儿,又叨起一个。
两只花尾巴喜鹊从对面山峰飞过来,一会儿跳到柔柔的枣枝上,一会蹦到硬硬的橿梢上,“喳喳喳”地叫个不停。
“清早叫,晌午跳,大喜小喜都来到。枣妮,这是咱孙子叫喜鹊来给咱送好儿(方言,结婚日期)哩。”
中明奶又一阵儿“咯咯滴滴”,叨起一个。
“摸摸这是啥?”中明爷把过年时儿子从县城带回的“华为”手机塞到老伴儿手里。
“手机嘛。”
“上星期天,孙女从郑州回来看咱,俺跟孙女学会了玩抖音,来,你连着叨,俺给你拍个抖音,叫孙子看看,他奶多中,一顿能吃一大疙篓(方言,特号大碗)。”
“中,老中。俺还等着抱重孙哩。”
中明爷晃着手机,弓腰移步,导演着老伴儿的吃相。
中明奶一张葵花盘儿脸,明光灿烂,随着老伴的指挥,叨起一个,又叨起一个……
碗底朝天啦。
中明爷关了机,笑嘻嘻夹起石墩上的过滤嘴儿香烟,美美气气连吸数口,身子往罗圈椅子上一靠,两只脚踩住石桌边沿,仰脸对着“橿背枣”枝叶丛中筛下的缕缕阳光,吐出一团团烟雾,五彩阳光线里,那团团烟雾,悠悠旋着,轻轻飘着,柔柔荡着……
一群群蜜蜂,在枣花丛里,“嗡嗡”地忙碌着,为这小院甜甜的时空唱着一支甜甜的乡风民俗歌……
(选自《河南小小说》,2022年6月)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明奶三次“搜捕”中明爷吸烟,次次落空,这一情节写出了两位老人有趣的日常生活,写出了这座农家小院的别样风景。
B.文中运用“好儿”“大疙篓”等方言和“穿破哩才是衣,到老了才是妻”等俗语,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备感亲切。
C.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修辞,如“脸上笑成一张初秋的葵花盘儿”,生动描写出中明奶未发现中明爷抽烟时的高兴心情。
D.文中儿子给买“华为”手机、换燃气灶,孙女教玩抖音,给孙子拍抖音等描写,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生活的变化。
9.请简要概括中明爷的人物形象。
10.本文标题蕴藏着丰富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更有柳山韭对赵忆泽的爱恋与期待”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望南檀”的故事是讲先祖爷肝胆报国的勇毅和先祖奶对爱情的忠贞,“更有柳山韭对赵忆泽的爱恋与期待”,无此递进意。
2.①情节:让赵忆泽有了逃脱机会,使事情有了转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柳山韭和赵忆泽逃脱后各自东西,由合到分,使故事情节有了波澜。②结构:柳山韭、赵忆泽在“以婚易人”的威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后文埋下伏笔。③人物形象:牛家二少趁人之危,为自己捞好处,揭露出牛家二少的丑恶嘴脸;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机智、顽强的柳山韭形象。
3.①有胆有识。敢于利用“以婚易人”之机救出赵忆泽。②机智果敢。面对匪兵的鸣枪追逼,她机智引开敌人,果断让赵忆泽向西走,而她在匪兵近身之时纵身跳崖。③有理想信仰。她参加了八路军,从作战部队选调到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学习,并给赵忆泽写挑战书,看谁立功受奖走在前。④忠于爱情。她劝赵忆泽不要“开小差”,重回部队,不忘祖训;并说等到全国解放了再成家,永远等着他。
4.D
A.“主要原因是九十八岁高龄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说法错误,麦根爷的生病也许跟年老体弱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还是心里生气。
B.“其原因均为给过生日的麦根爷以面子”说法错误,原因是他们敬畏麦根爷的脾气和性格。
C.“马豆光的做法及酒后自得的丑态更让麦根爷怒不可遏”说法错误,张冠李戴,是重孙子马曙星的行为让麦根爷怒不可遏。
5.A“正面显示麦根爷治家有方”说法错误,应为“侧面显示麦根爷家法严”。
6.①麦根爷爷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晚辈知道珍惜粮食、爱惜粮食的道理,从而避免铺张浪费现象再次发生;
②麦根爷爷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晚辈知道他们也出身于农民,应当保持农耕本色,不要忘了本。
7.①“一阵寒意浓浓的秋风掠过”以景物描写来渲染悲凉的氛围,表现了浪费粮食一事给麦根爷带来的深重的心灵创伤;
②“一群鸟儿被陡然冲天的哭号声惊飞”则从侧而表现了麦根爷去世之后晚辈的悲痛之情与悔悟之意;
③寓情于景,含蓄蕴藉,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8、C“生动描写出中明奶未发现中明爷抽烟时的高兴心情”错误,原文为“‘前两天孙子不是给咱微信,说年底回来休假结婚。到时,你还得上台,给孙子媳妇发红包哩。’‘纺花车子是圆的,老两口儿吃饭是玩的。’中明奶一听这话,脸上笑成一张初秋的葵花盘儿,又叨起一个”,可知“脸上笑成一张初秋的葵花盘儿”描写出中明奶因听说孙子于年底要回来休假结婚的喜讯后的高兴心情。
9.①勤劳,爱护妻子,每天变着花样给妻子做饭。②机智,又透露着些许顽皮,“策略性”耳聋哄骗中明奶没抽烟。③乐观,热爱生活,虽然中明奶眼睛看不见,但两位老人的生活在中明爷的打理下充满乐趣。
10.①老橿树根部正中凹出的石窝中生长着一棵枣树,上辈子人管这两棵树叫“橿背枣”。②橿树和枣树盘根错节,相互融合,喻指中明奶与中明爷相濡以沫,相互体贴的夫妻深情。③“百木有神灵,百禽通人性”,“橿背枣”的灵性化成了二老在小院中的幸福美满生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精神风貌,含蓄表达了对伉俪情深和乡村振兴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