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探索 实践感悟
——《一起来分类》一课的学习路径设计
◆ 课前思考
皮亚杰认为: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 梁, 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 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 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本单元开展的“分类”活动十分简单, 仅是要求学生把一些原来无序的物品 进行分类整理, 但却是渗透分类思想的启蒙阶段。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分类的活动, 主动探索、尝试操作, 在试、想、做、议中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 进而发展合作、协商、操作能力,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有人说“做” 比“看”获得的感悟要多得多。
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过程。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 思维正经历着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这种思维 特点教学, 以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体验, 让学生理解应用数学知识, 体验到学习数 学的乐趣。对于以数学活动的形式表现的教材,如果能设计数学活动更体现数学 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
《一起来分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单元“分类”中第二课时的内 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理房间”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分类活动。 学生在通过“整理房间”的活动后, 已经感知和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 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实行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这个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
1
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能够有不同的分类。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们对于“分类与整理”这部分的知识,看起来像是没有接触过, 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起点。但在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也随处可见。例如, 超市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 既美观整齐又便于顾客很快地找到想买的东西; 书店 里的书也要根据类别分类摆放等等, 对此, 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除此之 外, 不少学生也有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的习惯。因此对于本节 课的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经过《整理房间》这节 课, 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 那么这一节新课的教学可以在具体的分类 中让学生以事物间所存在的几个相同的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体验由于标 准的不同, 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师要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 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掌握分类的方法。另外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 方法,达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 学习目标
1.结合情景, 通过活动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 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2.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 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归纳等思 维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语文、数学书、拼音本、作业本、彩铅
2
◆ 学习路径
◆ 教学流程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拿书比赛
问: “同学们, 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 看谁最棒。请同学们把书包放好, 听 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时就举手,准备好了吗?”
“比一比, 谁能最快拿出数学书, 语文书, 数学练习册和语文练习册, 全部 拿出来后摆在桌子右上角,放好坐直后举手告诉老师。”
预设 1:有的同学拿的快, 有的同学拿的慢, 甚至有一部分同学时间到了都 还没找到。
预设 2:拿得快的同学往往书本分门别类整理好放在书包内。
图 1
“拿得快的同学有没有什么小窍门呢?我们请拿得快的同学说一说?” 预设 1:我把书、练习册分类放的;
3
预设 2:有关于语文的书本和练习册, 我都放在一个包内, 另外有关于数学 的放在另一个包里;
……
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比赛, 我们看到书包没有整理好的话, 找起东西来就会 比较慢, 也就会耽误我们的学习, 所以我们要学会整理好自己的书包。那今天我 们就要来学习如何把书本进行分类整理。
【设计意图】学生在拿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将物品“分类”带来的方便性, 感受到分类的必要性,继而引出课题《一起来分类》。
二、动手操作,感知体验
1.活动一:整理书本
活动任务: 请同学们把刚拿出来的语文书、数学书以及两本作业本分成两类, 你会怎么分?
活动要求:边分边思考,为什么这么分?
活动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分法与分类的结果。
问:你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分成了哪几类?
预设 1:我把书分成两类了, 语文书和数学书为一类, 语文练习册和数学练 习册为一类,按照用途分一类;
预设 2:我把书也分成了两类, 但是我是将语文书和语文练习册为一类, 数 学书和数学练习册为一类,按照科目分一类;
孩子们在表达的时候, 鼓励他们说完整的话, 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描述刚才 分书本的分类标准: 这是什么标准?如是不是书?是不是本?是不是数学用品? 是不是语文用品?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追问设疑:同样的书本,怎么整理的结果不一样呀?
归纳小结: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图 2
4
【设计意图】 学会有序思考, 初步运用分类依据去判定分类结果, 帮助学生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与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与规范性, 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 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过渡: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可真棒, 体育老师想带大家到操场上去活动, 有 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他解决, 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同学们, 你会怎么帮他呢?
2.活动二:班级同学分类
( 1 )问题:把咱们班的同学分成两组,该怎么分?
( 2 )活动要求: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 再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你想怎么分? ( 3 )活动交流:汇报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 1:我是按男女来分的,男生分一组,女生分一组;
预设 2:我今年 6 岁了,那我按是不是 6 岁来分吧,跟我一样年龄的一组, 不是 6 岁的同学就在另外一组;
预设 3:我想按戴不戴眼镜来分, 戴眼镜的同学一组, 没戴眼镜的同学在另 外一组(育人:保护眼睛)……
引导学生用他们提出的 “某个标准”对全班同学进行判定, 分成两组, 而当 同学们在回答分类标准后, 符合第一类标准的同学起立, 符合第二类标准的同学 举手明确分类结果。
归纳小结: 在分类时要注意在一个标准下要分完所有物体, 不能有剩余。此 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根据一定标准分成几类,就满足要求。
【设计意图】 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三、 实践运用,巩固提升
过渡: 分类的方法有很多, 分类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只要大家勤 于思考, 就能找到更多的方法解决分类问题。学习了这么多, 老师想考考大家学 的怎么样?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引导:看看都有些什么?你们都认识吗?你能把同类的涂上相同的颜色吗? 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练习 1:把同类的涂上相同的颜色。
5
图 3
预设 1:同类的用同一种颜色涂色,每幅图分成两类。
预设 2:左边可以分成餐具类和玩具类。右边可以分成水果类和文具类。
图 4
完成后,展示个别同学的完成情况。请展示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师生小结: 第一幅图中餐具分为一类, 玩具分为一类; 第二幅图中的水果分 为一类,文具是另一类。
过渡:看来第 1 题难不倒聪明的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第 2 题,有一群人, 如果要你把他们分成两组, 你会怎么分?先独立思考, 再同桌之间讨论你想怎么 分的。
练习 2:分成两组。分一分,说一说。
图 5
预设 1:我是按性别来分的,男人分一组,女人分一组;
预设 2:我是按年龄来分的, 年龄开起来比较大的大人分成一组, 另外一组 就是年龄比较小的小朋友;
预设 3:我是按是否戴眼镜来分, 戴眼镜的人一组, 没戴眼镜的人在另外一
6
组……
设疑:按照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这个标准去分,你们同意么? 学生汇报:不同意,因为还有的不是小朋友,没有分全。
同学们在书本上做题时, 教师可引导同学们给人物进行标序号, 叙述分类的 标准以及分类后的结果。同学们可能有很多种分类的方法, 回答的同学到讲台上 边说, 边用标记笔标序号方法在多媒体上面对同一类人进行标记, 如果设备不允 许, 教师可以准备人物图片教具, 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演示。最后课件将会展示其 中的三种分类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可真多!屏幕上展示了这样的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可以看到如果分类的标准不同,那么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 样性。
四、拓展总结 提升认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 1: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预设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预设 3:在一个分类标准下要分完所有物体,不能有剩余。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技能——分类,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地 方会用到它呢?
预设:给物品分类、整理房间、整理书包,超市物品摆放。
师: 每一天爸爸妈妈会购买很多美味的食物回家, 小朋友们, 请你这一周内 选择一天, 调查一天内爸爸妈妈都购买了哪些食品, 按照你喜欢的标准分类, 你 会分类吗?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 可以以文字或是图画的形式记录在作 业本上,还可以通过拍照,将分类过程记录下来。
总结: 看来, 数学真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 习与生活中, 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 房 间和其他物品,做“生活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 利用说一说,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帮助学生建立完整 的知识体系。而在课堂尾声布置食品分类的实践作业, 是因为分类在我们的生活
7
中应用非常广泛,锻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灵活运用的好习惯。
◆ 板书设计
◆ 教材图片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