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7 12:5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登岳阳楼
杜甫
岳阳楼
矗立于洞庭湖东岸
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
洞庭湖
三大湖之一,位于长江中游,文人墨客尤爱洞庭湖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意象意境,理解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其痛切的心情。
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了解乐景写哀情和反衬的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
理解杜甫心系天下、念亲、哀己、忧国的胸怀。
一·知人论世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甫的诗被称为( ),他被后人冠以( )的美称;评价杜诗的名句“(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 )诗人;代表诗歌( )( );诗作风格多样,以( )为主。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诗史
诗圣
语不惊人死不休
现实主义
“三别”
沉郁顿挫
“三吏”

第一时期:35岁以前,读书壮游时期。《望岳》,望建功立业,兼济苍生,有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的政治抱负。
第二时期:35—45岁,困守长安时期。《兵车行》《丽人行》,十年困苦生活,使杜甫看到了政治的黑暗,忧国忧民。
第三时期:45岁—48岁,投奔新皇被俘,后因触怒皇帝,失去为官兴趣,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三别三吏《春望》,揭露兵役黑暗,同情人民。
第四时期:48—58岁,漂泊西南时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登高》《秋兴八首》抒发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杜甫人生四大时期

晚年杜甫(写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国家战乱,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触景感怀之作。诗人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杜甫这一则朋友圈有何深意呢?
二·初知课文
借助朗诵,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登岳阳楼
[ 唐 ]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初知课文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壮景哀情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三·研读课文
“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①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
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
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
未能实现之情。
②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
酝酿气氛。
今昔对比
虚实交错
首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颔联
“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中。”
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①“坼”,分裂。“浮”,漂浮荡漾。②“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③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三·研读课文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颔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
(意境:博大壮阔)
三·研读课文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颈联
三·研读课文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①怀才不遇的孤寂之情。诗人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多年来到处漂泊流徙,亲朋远离,音信杳无,这令诗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②年老体衰的忧伤之情。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飘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尾联
三·研读课文
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在尾联中,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诗的意境从狭窄转到宽阔,由个人的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
②由此可见,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关山北:指祖国北方。这一年吐蕃
重兵屡次侵犯西北,朝廷派郭
子仪率兵五万在奉天(今陕西
省乾县)防守。
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
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
眼泪。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尾联
三·研读课文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尾联
三·研读课文
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
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
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
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念亲、哀己、忧国
四·小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通过 对洞庭湖浩翰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古风新韵诗圣归
少年壮志一览众山
奈何失意客居长安
适逢先生赐金放还
一同游河山
愧与太白诗仙比肩
飘零度残年 一朝叛臣乱
烽火连三月 盼家书未见
百年多病霜鬓繁
苦恨艰难
归来倚杖新停杯盏
也甘愿语出惊人吾庐独受寒
剑外忽传收中原泣涕泪涟
漫卷诗书欲把家还
奈何天公不肯假我余年
蜀中满襟泪寻丞相祠堂
不禁又想盛世安康
小儿坏纲
士守未央
国破城荒
寒雨拍打在草堂之上
欲填沟壑子色凄凉
老来更狂
命且随风飘荡
也曾豪放
看白鹭一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五·入曲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杜甫的这首推己及人,感亲伤国的《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 唐 ]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业:1背诵《登岳阳楼》
2比较《登岳阳楼》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在思想情感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唐 ]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李白流放遇赦图途中,南游岳阳时
谢谢聆听
《登岳阳楼》·教学阐述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登岳阳楼》是必修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诗歌,整个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例举了唐、宋、元时期,不同体裁的四首古诗词,很明显,它隶属于新课标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以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为单元学习目标。
1.心智特征:高一学生天真烂漫,对未来的看法处于一种美好的幻想中,难以深切体会到杜诗中沉郁愁苦的情感,但也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基础,思维活跃,态度端正。
2.知识技能:高一的学生对诗人杜甫比较熟悉又略微模糊,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初步接触了诗歌的赏析方法,但并不纯熟 。
学情分析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了解乐景写哀情和反衬的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分析意象意境,理解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其痛切的心情。
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
整体把握诗歌,理解杜甫心系天下、念亲、哀己、忧国的胸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难点
明白江山壮阔与诗人胸襟之博大互为表里,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
知人论世
设立情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音乐、图片,增加学生感受,渲染气氛。
因声求气
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借助朗读感受诗歌韵律和情感。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感。
五:教学过程
1.采用图片的形式导入让学生感受岳阳楼和洞庭湖的风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经过教师的导入之后,最迫不及待的就是想看看这篇文章到底是什么样的,因此,在导入之后安排一个名家范读十分重要,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诗歌有一个整体印象,也能梳理诗歌节奏和易错字音,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学科素养。
五:教学过程
3.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才有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动力,知道哪些是必须重点掌握的,所以在新课的正式开始之前,先要把目标明确。要求学生把握好意象,感受意境,提炼情感,了解以壮景写哀情和反衬的手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4.语文课程是教学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既包括语言形式的教学,也包含语言内容的教学。在形式方面,律诗的相关知识与结构我们已经在前面的课文中有重点学习过,这里不再赘叙,所以我们的重点主要落在语言内容上,包括杜甫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的介绍,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以及对诗人情感的领悟上。
五:教学过程
5.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研读课文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读诗歌,把握本文的重难点,理解杜甫的伟大人格,最后进行小结。
6. “入曲”这一活动采取的是新瓶装旧酒的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既体现了课标中第三个学习任务群跨媒介阅读的要求,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把握诗歌主旨的同时,提高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五:教学过程
7.读是最朴素最基本最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离开了读,讲和讨论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诗歌是韵文,更应该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对诗歌的韵律和情感有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因此我们安排了教师诵读,学生齐读整首诗,齐读单句等各种朗诵活动。
8.最后的作业,既加强学生对本首诗的理解,也体现了课标中进行比较阅读的要求,更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