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4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矿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巴中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4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矿物(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7 12:4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巴中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4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矿物
一、单选题
1.(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现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a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4.4g,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10.0g,则a的数值为
A.12.6 B.6.0 C.6.3 D.5.5
2.(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C 鉴别固体(NH)2SO4和K2SO4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氯化钙、氯化镁 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浸洗、过滤、干燥
A.A B.B C.C D.D
3.(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变
C.鉴别NaCl固体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感知温度变化
D.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灼烧、闻气味
4.(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5.(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把生活垃圾按图示进行科学分类处理,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手机废旧电池属于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6.(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装有等质量镁粉和铝粉的烧杯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用红磷测定密闭容器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2020·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向5.6g含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产生0.2g氢气,则该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锌和铜 B.锌和镁
C.铝和镁 D.碳和铜
二、填空题
8.(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现有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D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F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1)下列属于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2)写出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
(3)D元素的单质与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人体缺D元素可能会引起___________。
(5)为了判断D、E、F元素形成的三种单质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中的单质经过打磨处理)、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
①把形状、大小相同的D、E、F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中
②把F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含D的低价盐溶液和E的盐溶液中
③把D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别放入含E、F的盐溶液中
④把E、F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分别放入含D的低价盐溶液中
9.(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实验小组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压强不变的原因__,反应在__点停止(填字母)。
(2)CD段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__。
10.(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在某次实验课上,小东同学把一包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中一定含有__,可能含有__(填化学式)。
(2)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__(填化学式)。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__。
11.(2020·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加入到Zn(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一定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填化学式),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
12.(2020·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乙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13.(2020·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反应。若要收集瓶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选填编号)。
(3)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 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常混有少量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___(选填字号)
①产生气体→F→D
②产生气体→G→D
③产生气体→F→G →D
④产生气体→G→F→D
14.(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可能会产生CO,为了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开始时,点燃D处酒精灯之前,先通一会儿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气体产物中含有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D装置中___________,E装置中___________,说明气体产物中还有CO。
(5)F处为尾气处理装置,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详解】设:产生白色沉淀10.0g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CO2中的O原子来源于CO和金属氧化物,故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所以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即,故选B。
2.B
【详解】A、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
C、固体(NH)2SO4和熟石灰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K2SO4不会,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不能再溶解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而对于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还可以再溶解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浸洗、过滤、干燥可以除去少量氯化钙、氯化镁,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3.A
【详解】A 、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氯化氢除去,也会把二氧化碳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A实验方案不合理。
B、CaO不分解,CaCO3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钙的同时得到氧化钙,符合除杂原则,B实验方案合理。
C、氯化钠加水溶解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加水溶解温度明显降低,C实验方案合理。
D、羊毛线灼烧后产生羽毛烧焦气味,棉线灼烧后不会产生羽毛烧焦气味,D实验方案合理。
综上所述:选择A。
4.C
【详解】A. 汞是金属单质,错误;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得种类、数目、质量一定不变,错误;
C. 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
D.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反应中有单质参与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可回收物一般包括纸张,金属、玻璃等,不包括废旧电池,不符合题意;
B、其他垃圾包括餐巾纸、卫生间用纸、尿不湿、拖把、抹布、一次性筷子等,不包括废旧电池,不符合题意;
C、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常见的有害垃圾包括废灯管、废油漆、杀虫剂、废弃化妆品、过期药品、废电池等,包括废旧电池,符合题意;
D、厨余垃圾包括菜叶、瓜果皮、骨鱼刺、过期食品等,不包括废旧电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A、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产生6份质量的氢气,铝产生的氢气大于镁产生的氢气,且铝的活动性比镁弱,反应速率比镁慢,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向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酸碱中和反应优先发生,当与氢氧化钠反应完全时硫酸才开始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刚加入稀硫酸时没有气体产生,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始终不变,质量分数随着氯酸钾的减少不断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后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占空气中体积的1/5,完全反应,气体体积减小1/5,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D。
7.B
【分析】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5.6g纯铁能生成0.2g氢气,5.6g含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产生0.2g氢气,说明不纯的铁中所含的杂质一种能与盐酸反应且能产生氢气,而且等质量的铁和所含杂质相比,杂质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而另一种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或者反应,但是生成的氢气比同质量的铁少。
【详解】碳、铜和盐酸不反应,而锌、铁、镁、铝与酸反应时,金属和氢气的质量关系如下:
同质量的四种金属,生成氢气的关系:铝>镁>铁>锌。故:
A、锌和铜混合物比同质量的铁生成氢气少,选项错误;
B、锌和镁混合物可能与同质量的铁生成氢气相同,选项正确;
C、铝和镁混合物比同质量的铁生成氢气多,选项错误;
D、碳和铜混合物不与酸生成氢气,选项错误。
故选B。
8.(1)②
(2)OH-
(3)Fe+2HCl=FeCl2+H2↑
(4)贫血
(5)①③④
【详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所以B元素为氧元素,氧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为②;
(2)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所以为氢元素,氢、氧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OH-;
(3)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为铁,所以D元素的单质为铁,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所以为氯元素,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为盐酸,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4)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5)E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可知E为铜元素,F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知F为镁元素,判断铁、铜、镁三种单质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采用这三种实验方案:方案一,将这三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其中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镁与铁均与稀硫酸反应,可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所以①合理;方案二,将金属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铁的单质,分别放入镁、铜的盐溶液中,可观察到铁不与镁的盐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铁能与铜的盐溶液反应,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所以③合理;方案三,将镁、铜分别放入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中间的铁的低价(+2价)盐溶液中,可观察到镁能将铁从其低价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固体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溶液变无色,而铜放入后无明显现象,所以④合理,此空填①③④。
9.(1) 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不产生气体 C
(2)反应结束温度降低
【详解】(1)未经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AB段压强不变的原因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不产生气体;根据图示可知,C点气压最高,反应在C点停止;
(2)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是放热反应,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常温,CD段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反应结束温度降低。
10.(1) Ag Fe
(2)AgNO3
(3)Fe+2AgNO3=Fe(NO3)2+2Ag
【分析】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则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镁,当镁完全反应后,铁粉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亚铁。
【详解】(1)把一包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则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镁,当镁完全反应后,铁粉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亚铁。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说明镁完全反应,铁参加了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没有Mg,可能含有Fe。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镁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的溶质硝酸银。
(3)溶液变为浅绿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硝酸亚铁,故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
11. Ag、Cu、Fe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间相距越远越先反应,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银,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加入到Zn(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铁、铜不能置换溶液中的锌,铁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银,生成了硝酸亚铁,当铁反应完后,若有剩余的硝酸银,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一定会发生的反应是:。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则反应情况是硝酸银量不足,只能反应部分的铁,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铁有剩余,铜还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含有:铁、铜、银,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12. 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CO+CuOCu+CO2 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
【详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甲处的实验现象为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随一氧化碳的增多,液体被压入烧杯内,而一氧化碳收集在丙中,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收集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13. 铁架台 分解 C或D ④
【分析】根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净化、干燥气体的顺序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1)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2)用B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则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一种反应物产生了两种生成物的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选用的收集装置为C或D;
(3)产生二氧化碳后,要先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如果顺序颠倒,就不能除去水了;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产生气体→G→F→D;故选:④。
【点睛】水为杂质时,应最后除去水。
14.(1)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CO2
(3)CO2+2NaOH=Na2CO3+H2O
(4) 黑色固体变红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①②④
【详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开始时,点燃D处酒精灯之前,先通一会儿N2,其目的是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答案为:将装置的空气排尽,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4)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观察到D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E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产物中还有CO,故答案为: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F处为尾气处理装置,可以用气球收集,也可以点燃尾气,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则装置中合理的是①②④,故答案为:①②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