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单选题
1.(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2.(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巴中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
3.(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以下模型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是1:1
C.反应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D.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4.(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酒精挥发 C.工业制氧 D.玻璃破碎
5.(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现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a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4.4g,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10.0g,则a的数值为
A.12.6 B.6.0 C.6.3 D.5.5
6.(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则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作催化剂
C.用洗洁精去油污是乳化作用,则用汽油去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D.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7.(2020·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另加试剂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K2CO3 NaCl BaCl2
B.HCl CaCl2 Na2CO3
C.NaOH KNO3 CuSO4
D.NH4Cl Ba(OH)2 Na2SO4
8.(2020·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蒸发 水的凝固
B.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
D.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二、填空题
9.(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
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1)Na2CO3属于___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___________性,其用途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价。
(3)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它与厨房中食醋的主要成分反应如下: NaHCO3+CH3COOH═CH3COONa+X+CO2↑,则X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请设计实验方案鉴别NaCl固体和NH4Cl固体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10.(2020·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为给自家的蔬菜大棚补给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方案:将稀释后的工业废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用“X"表示)装入大塑料桶内,悬挂在高处,然后每天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X+2NH4HCO3=(NH4)2SO4+2H2O+2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生成的(NH4)2SO4可作氮肥,不宜与Ca(OH)2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原因: 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推断题
11.(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用BaCl2溶液与适量K2SO4溶液制备BaSO4。完成实验操作1后,同学们发现自己错把K2CO3溶液当成K2SO4溶液。为了不浪费药品,同学们讨论决定,借助其它试剂与固体A继续完成制备BaSO4的实验,其中试剂B中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整个实验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操作Ⅱ的名称为__,溶液b的溶质为__。
(4)从理论上讲,该实验过程最终得到的BaSO4质量__原方案得到的BaSO4质量(填“>”“=”或“<“)
四、实验题
12.(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能用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___________(填实验装置图字母序号)。
(3)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为了回收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中,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操作②应选择上述图中的___________(填实验装置图字母序号)。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他们将回收得到的MnO2称量,发现其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一步:2MnO2+2KClO32KMnO4+Cl2↑+O2↑
第二步:2KMnO4K2MnO4+MnO2+O2↑
第三步:K2MnO4+Cl22KCl+MnO2+O2↑
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______,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___________。
13.(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
(2)实验室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考虑,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填字母代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3)已知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实验室制取氨气常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应该选择的最佳制取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__。
五、计算题
14.(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是常用的氮肥之一,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已知:2NH3+CO2CO(NH2)2+H2O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巴中某农业合作社需要12吨尿素,请计算合成这些尿素需要CO2的质量是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15.(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说明书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保存和配制过氧乙酸不宜使用__(填“铁”“玻璃”或“陶瓷”)材料制成的容器。
(2)双氧水和乙酸反应可得到过氧乙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2O2=CH3COOOH+X,则X的化学式为__。
(3)用质量分数为40%的过氧乙酸溶液配制8000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浸泡消毒,需要取水__mL(水的密度为1g/mL)。
16.(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1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7.(2020·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了6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8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4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不考虑CO2溶解于水)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g 25.2 m 63.8 83.8
(1)表格中m的值为_____。
(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详解】A. 汞是金属单质,错误;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得种类、数目、质量一定不变,错误;
C. 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
D.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反应中有单质参与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的过程中,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的过程中,只是改变了草药中水的形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的过程中,只是将豆腐与滤浆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反应前两种物质均是单质,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均为零,反应后生成化合物,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均不为零,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两个氮气分子和两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四个一氧化氮分子,所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是1:1,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氮气有剩余,所以反应后的物质有两种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该反应有氧气参与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A、钢铁生锈过程中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工业制氧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分析】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详解】设:产生白色沉淀10.0g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CO2中的O原子来源于CO和金属氧化物,故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所以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即,故选B。
6.A
【详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作催化剂,如果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或化学性质改变了,则不是催化剂,错误;
C、用洗洁精去油污是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是由于油污溶解于汽油,不是乳化作用,错误;
D、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也显碱性,错误。
故选:A。
7.A
【分析】在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A、组内溶液两两混合,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钠和其他两种物质不能反应,能鉴别出氯化钠,但是不能鉴别碳酸钾和氯化钡,必须另加试剂才能鉴别出来,符合题意;
B、组内溶液两两混合,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其中一种溶液,与其他溶液混合时,产生一次沉淀,一次气体,则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钙,产生气体的是盐酸,不须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C、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铜与硝酸钾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不明显变化的是硝酸钾,不须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D、组内溶液两两混合,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若其中一种溶液,与其他溶液混合时,产生一次沉淀,一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该溶液是氢氧化钡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是硫酸钠,产生气体的是氯化铵,不须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8.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水的蒸发和水的凝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海水制碱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葡萄腐烂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火药爆炸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是体积膨胀所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9.(1) 盐 碱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2)-3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H2O
(5)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
【详解】(1)Na2CO3由金属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碱性,其用途广泛,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2)NH3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3)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碳酸氢钠和食醋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验证,每个X分子中有2个H氢原子和1个O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
(5)铵根离子与碱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鉴别NaCl固体和NH4Cl固体的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
10. H2SO4 (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
【详解】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X+2NH4HCO3=(NH4)2SO4+2H2O+2CO2↑,
原子种类 O N S H
反应物中原子个数 6 2 0 10
已知生成物中原子个数 10 2 1 12
差值(X) 4 0 1 2
X的化学式 H2SO4
则X的化学式为H2SO4。生成的(NH4)2SO4可作氮肥,不宜与Ca(OH)2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原因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
11.(1)复分解反应
(2)BaCO3+2HCl=BaCl2+H2O+CO2↑
(3) 蒸发 BaCl2、HCl
(4)=
【分析】氯化钡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钾,溶液a中的溶质是氯化钾,固体A为碳酸钡,借助其它试剂与固体A(碳酸钡)继续完成制备BaSO4的实验,其中试剂B中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碳酸钡转化为可溶性的钡盐,同时有气体生成,符合碳酸盐与酸反应的性质,所以此时B为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是二氧化碳,由于加入的B溶液为过量的,所以溶液b溶质是氯化钡和氯化氢,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
【详解】(1)根据流程可知,反应①是氯化钡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钾,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根据流程可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3)操作Ⅱ是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其操作名称为蒸发。根据分析可知,溶液b的溶质为BaCl2、HCl;
(4)根据流程可知,反应前、后的钡离子都是转化为沉淀,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小,所以质量相等。
12.(1)长颈漏斗
(2) 催化作用 AE/EA
(3) 过滤 G
(4) 氯气/Cl2 Cl2有剩余,第3步中锰酸钾没有完全反应。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ClO32KCl+3O2↑;
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的速率,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E,故填AE。
(3)实验操作中,操作①将难溶性固体二氧化锰与溶液进行了分离,为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实验操作②将易溶性固体氯化钾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是蒸发操作,应选择上述图中的G,故填G。
(4)由题文可知,实验中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氯气,故填氯气;
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二氧化锰,实验后有刺激性气味出现,且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说明Cl2有剩余,第3步中锰酸钾没有完全反应,故填Cl2有剩余,第3步中锰酸钾没有完全反应。
13.(1)分液漏斗
(2) BC 2H2O22H2O+O2↑
(3)agfh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生成物水对环境无污染,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实验室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考虑,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所用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应该选择的装置是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常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根据“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属于大气污染物”可知,氨气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使用F装置收集时,应从g端通入,收集后还需作尾气处理,氨气易溶于水,G装置可吸收氨气。应该选择的最佳制取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agfh;
14.(1)46.7%
(2)设合成这些尿素需要CO2的质量为x,
x=8.8t
答:合成这些尿素需要CO2的质量是8.8t。
【详解】(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计算过程见答案。
15.(1)铁
(2)H2O
(3)7900
【详解】(1)根据标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过氧乙酸具有酸性,铁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玻璃、陶瓷不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保存和配制过氧乙酸不宜使用铁材料制成的容器;
(2)根据化学方程式:CH3COOH+H2O2=CH3COOOH+X可知,反应前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6、4,反应后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4、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不变,X中存在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
(3)设需要取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8000g-x)×40%=8000g×0.5%,x=7900g。因为水的密度是1g/ml,所以需要取水7900mL。
16.(1)8
(2)解:设硫酸铁的溶质质量为x。
x=20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详解】(1)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说明杂质质量是2g,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10g-2g=8g。
(2)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铁,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8g+92g=100g。详见答案。
17.(1)44.4;(2)88.3%
【详解】(1)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第一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6g-25.2g=0.8g;第三次实验,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总质量为6g+60g-63.8g=2.2g,所以第二次实验盐酸也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0.8g,第三次生成二氧化碳0.6g。所以m=20g+20g+6g-1.6g=44.4g;
(2)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x=5.3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