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实验五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默写古诗文。
(1) ,胡为乎中露?(《式微》)
(2)式微式微, ?(《式微》)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4)《子衿》中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出来的诗句是“ , ”。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中国古代诗歌将爱情描绘得美丽之至。《诗经》通过诗句“ , ”(《子衿》)表达了美丽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而另外两句诗“ , ”(《关雎》)表达了男子对美丽女子的倾慕之情。
2.(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母亲便kuān wèi 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
(2)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yǎn kuàng 里转。
(3)那时自己对rén qíng shì gù 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4)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dà chè dà wù !
3.(2021八下·高州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斡旋高手,一个“骑墙者”,两面挨光,四处逢源。
B.她要是在这里,好歹也能拿个主意。
C.这幅苏绣作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D.冬运会期间,哈尔滨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4.(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坚定“跟党走、听党话”的决心。(将“跟党走、听党话”调整为“听党话、跟党走”)
B.通过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使孩子们领悟了文学之美。(删掉“通过”或“使”)
C.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同仁就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问题公布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将“公布”改为“发表”)
D.看到盛开的丁香花,他马上渐渐地停住了脚步。(将“盛开”改为“绽放”)
5.(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班级开展“汉字书写”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下面表格是对某校八年级学生书写情况的抽样调查。
书写情况 比例
字迹辨识不清 15%
字迹潦草 35%
错别字较多 27.5%
字迹工整 15%
字体规范美观 7.5%
材料二:下面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官方微博的两条评论。
@一位书生:“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我喜欢这个宣传口号,更喜欢这个节目!希望央视坚持下去,让我们的国学绽放光芒。现在的孩子太需要这样有营养的节目了,祝福选手们!
@爱瞎想的孩子:力挺这个节目。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汉字书写不仅代表书写能力,更代表着人们心理和情感的一种归宿。
(1)你从材料一的表格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2)你的表弟小轩不重视写字,作业潦草难以辨认,请你结合具体材料和生活实际,劝他认真练字。
(3)《经典常谈》第一篇即介绍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称之“六书”。汉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下面是汉字“孝”的演变过程,请参考“老”“孕”两字的字型特点,探究“孝”字的含义。
(4)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的“说文馆”门前有一副对联,上联为“解字有本”,请选出一副恰当的下联
A.说经无双 B.学无止境 C.说字有方 D.当之无愧
二、阅读。(40分)
(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有删改)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便舍船
②便要还家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寺负紫芝山/负势竞上
B.不类城府/有教无类
C.缘小溪/缘溪行
D.髹书“雪窦山”字/答谢中书书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水 益 涩 曳 舟 不 得 进 陆 行 六 七 里 止 药 师 寺
10.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 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学者们多称中国特有的传统戏剧形态为“戏曲”,渐成习惯。它是融歌唱、表演为一体的舞台形式,演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歌唱时按其所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等特征的规定性,运用特定的声韵技巧,剧本的唱词以特殊的音乐格律为规范,戏剧人物的道白遵从诗的韵律,在武戏里还用成套的格斗,表现双人或多人间的武打甚至大规模的战争。
“唱念做打”是中国传统戏剧四类基本的表演手段。舞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极尽美妙,手势、眼神和身段都包含丰富的意义,既有很强的叙述性,也能够传神地体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而大量运用音乐性的唱腔与念白,强化了戏曲的抒情功能,使得戏曲在处理与表现人物处于复杂情境中的婉转细腻的心理时,具有特殊的优势。
19世纪中叶欧洲盛行的不使用歌唱手段的“话剧”随西方人进入中国而始出现于上海。但戏曲仍是中国戏剧的主体,在中国广阔的区域内,因地而异,形成了地方化的多样性表达方式。戏曲都以“唱念做打”为基本的表现手法,但是在各地却出现了不同的戏曲音乐风格,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300多个剧种,至今仍有200个左右的剧种流传在各地,体现了中国戏剧极其丰富与多元的风范。
(选自《中国戏剧史》,有删改)
【材料二】
2022年1月7日至17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在澳门举办。本次活动以戏剧为载体,将众多专业戏剧人和资深戏剧爱好者聚在一起,共同演绎中国戏剧的精髓和魅力,在巩固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戏剧之声,助推戏剧文化创新发展。文化节上,昆剧《牡丹亭》、京剧《智取威虎山》、黄梅戏《女驸马》等一幕幕经典戏剧片段轮番上演,更有杂技名家吴正丹、魏葆华带来精彩杂技表演《东方天鹅——肩上芭蕾》。
此外,来自国家京剧院的京剧《锁麟囊》、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楼胜折子戏专场》、广东粤剧院的《白蛇传 情》等经典戏剧作品在中国文艺网进行线上展演。
(选自中国新闻网2022年01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戏曲电影、戏腔演唱等戏曲衍生表演涌入人们的视野,一些戏曲界人士在网络“出圈”,戏曲和年轻人的碰撞开始以另类形式出现。常在网上冲浪的年轻人并不排斥戏曲,反而有成为互联网“看戏主力”的趋势。抖音发布的《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显示,在线观看国家非遗戏剧相关视频的观众中,90后、00后观众占比超50%。
受访者对戏曲发展期望的数据统计
受访者对于戏曲发展的期望 占比(%)
希望戏曲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戏曲 60.98
希望年轻戏曲人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 60.65
希望媒体、自媒体等多传播戏曲文化 50.17
受访者希望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认证,对鱼龙混杂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35.94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4月29日,有删改)
1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戏剧能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表现双人或多人间的武打甚至大规模的战争。
B.说明是材料一的主要表达方式,其中画线句使用的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C.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采取线下与线上展演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活动。
D.戏曲电影、戏腔演唱等戏曲衍生表演涌入人们的视野,是由于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戏曲。
12.结合材料一,请概括中国传统戏剧的特点。
13.粤剧是广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种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创造力,请你结合材料三为粤剧的传承发展提几点建议。
(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只要月亮还在天上
张炜
①人这一辈子需要不时地被犒赏,为了多些欢乐,就得好好过节。
②我家没有比外祖母更懂这个道理的人了,所以她最重视节日,只要是节日就不肯放过,一定要把它过得像模像样。
③好东西吃也吃不完。外祖母说:“吃不完就是一年不挨饿,日子再苦,中秋节也要好好过。”她对这一天的重视,似乎超过了任何一天,到了晚上,大家都要高兴,都不能讲生气的话。
④这天晚上不能提爸爸。
⑤我一直忍住,尽管特别想念。我相信她们也是一样。如果提到爸爸,大家就没法高兴了。他们那一伙工友要不停地凿山,再好的月亮也顾不得看一眼。可怜的爸爸。
⑥一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我们更舍不得离开这么好的月亮、这么好的夜晚。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要睡觉。我们躺在炕上,透过窗户看着月亮,一直到瞌睡上来。看着月亮想心事,想啊,想啊,就睡着了。
⑦正睡着,梦到有人来敲我们的门,“咚咚、咚咚”,越敲越响。外祖母“呼”地一下坐起。
⑧我终于听清了,这不是做梦,而是真的有人敲门。我和外祖母从炕上跳下来时,妈妈已经起来了,先一步打开了屋门。一个细高个儿进来了。我一眼认出是爸爸。
⑨“啊,爸爸!”我跳起来,两脚还没有落地,他就把我接住了。
⑩爸爸的头发上落满了月光,白灿灿的。我忍不住伸出手摸了一下,又用力搓了两下,那月光还是留在他的头发上。
爸爸来得太突然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大家都高兴坏了,都惊住了。妈妈和外祖母过了三四分钟才醒过神,齐声问:“你怎么回来了?”爸爸语气十分平静地回答:“回家过节。”我看到妈妈脸上流下了两道泪水。外祖母没说什么,转身到黑暗里忙起了什么。
我心里一阵难过:我们如果早一点知道爸爸会赶回来多好。可怜的爸爸,没能和我们一起过节。太可惜了,今晚的事会让我们难过一辈子。
正这样想着,外祖母已经点亮了灯,走过来说:“来,咱们重新过节。”妈妈一下醒悟过来,赶紧和外祖母一起忙活:大圆木桌被再次抬到院子里,一个个碟子、钵子全端出来了,特别是酒瓶和杯子,它们一样不少地全摆在了桌上。
现在已经过了半夜,月亮已经歪到西边。不过月色还是很亮,空中没有一丝云彩。一只小鸟在不远处叫了一声,有什么动物在附近的树上跳跃。
啊,我们要接着过节。
我会永远记住这个中秋之夜,记住爸爸讲的事情。
在我们这里,除了春节,就数中秋节最隆重了,一般出远门的人都要在这两个节日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可是爸爸一年里只有两个假期,每次不超过三天。
他是一路跑回来的,只用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走完了两天的路程。他一路上叮嘱自己的只有一句话:“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就不算晚!”
外祖母背过身去。妈妈也在抹眼睛。我抬头看着天空:啊,月亮还在,爸爸真的追上了它。
1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
16.下列句子中的月亮与文中月亮所传达的情感不一致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7.本文作为阅读夏令营的阅读篇目,在答疑解惑环节中有同学提问“这篇文章的题目不清不楚,内容表达不明确,为什么还要取这个标题”,请你在现场得体地解答这位同学的问题。
三、作文。(50分)
18.(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请“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微君之故
(2)胡不归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关睢;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⑴微;⑵ 胡 ; ⑶ 落 、 缤 ;⑷ 兮 ;⑸ 歧 ;⑹ 衿、 窈、窕 、逑;
故答案为:⑴ 微君之故 ;
⑵ 胡不归 ;
⑶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⑷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⑸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求记忆准确,书写规范,注意易错字,反复诵读。
2.【答案】(1)宽慰
(2)眼眶
(3)人情世故
(4)大彻大悟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课文的相关语段,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识记和积累;注意“世、慰”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 宽慰 ;⑵ 眼眶 ;⑶ 人情世故 ;⑷ 大彻大悟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平时的积累来认真辨析字音。
3.【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斡旋: 1.调解周旋 2.扭转;挽回。
B好歹: 1.用在动词前面,表示不问条件好坏,将就地、随便地做某件事 。2.用在动词前面,表示不管怎样,总要发生某种行为 3.不幸的意外事故;灾祸 。
C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D戛然而止:声音突然停止。不能用于形容“交通状况”。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近义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答题时,还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4.【答案】D
【知识点】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语意不明,应删去“渐渐地”或“马上”。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再对症修改。
5.【答案】(1)示例: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被调查的学生中,书写字迹辨识不清的占比最大。
(2)示例:小轩,我们要努力把汉字书写工整,这不仅是作业的需要,还因为汉字书写代表着个人的书写能力,更代表着人们心理和情感的一种归宿。你要努力把汉字写好,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新时代少年传承汉字文化的时代需求。
(3)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侍奉老人或长辈。
(4)A
【知识点】词义理解;图表信息;材料探究;见解表述;补写对联;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字迹辨识不清占15%; 字迹潦草的占35%;错别字较多占27.5%;字迹工整的占15%;字体规范美观的占7.5%。据此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被调查的学生中,书写字迹辨识不清的占比最大;
⑵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又诚恳的建议,注意表述要委婉,具有说服力,言之有理即可;
⑶观察“孝”字的甲骨文可知,“孝”是会意字,老字在上,子字在下,代表老人在上,儿孙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
⑷A.恰当,“解字”与“说经”相对,“有本” 与“无双”相对,“本”是仄声,为上联,“双” 是平声,为下联;
B.不恰当,“学/无止境”结构与“解字/有本”不同;
C.不恰当,上、下联重复用“字”“有”;
D.不恰当,“解字”与“当之”结构与词性均不相同;
故答案为:⑴ 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被调查的学生中,书写字迹辨识不清的占比最大;⑵ 小轩,我们要努力把汉字书写工整,这不仅是作业的需要,还因为汉字书写代表着个人的书写能力,更代表着人们心理和情感的一种归宿。你要努力把汉字写好,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新时代少年传承汉字文化的时代需求;⑶ 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侍奉老人或长辈;⑷ A 。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表信息提取。认真观察题干中的图表。分析表中有关数据即可;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针对出现的问题来劝说,不要节外生枝。劝说他人要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要以理服人。
⑶本题考查汉字探究。注意观察汉字的构成,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给出合理的解释,言之有理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联。根据对联在字数、结构、内容与平仄方面的要求来选择判断。
【答案】6.舍掉;同“邀”,邀请;与世隔绝的
7.①(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②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C
9.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10.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通假字;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些文言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两篇文章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对比分析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乙】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远望,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优美。想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6.①句意:便舍弃了船。舍:掉;
②句意: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同”邀”,邀请;
③句意: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绝:与世隔绝的。
故答案为:
舍掉、同“邀”,邀请、与世隔绝的。
7.①重点词:何:什么;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句意: (他们)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 辽了。
②重点词:语:告诉;足:值得:道:说。句意: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故答案为: ①(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②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A.背靠/凭借;
B.像/类别,种类;
C.沿着;
D.写/书信。
故答案为:C。
9.句意为: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
故答案为:水益涩/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恃。
10.淌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 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 这些句子意思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一致的,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答案】11.D
12.①演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②“唱念做打”是中国传统戏剧四类基本的表演手段;③中国戏剧极其丰富与多元。
13.①戏曲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戏曲;②年轻戏曲人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③媒体、自媒体等多传播戏曲文化;④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认证、对鱼龙混杂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新闻、材料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作答时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2)本题考查概括内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探究拓展。根据材料中提供的相关信息,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即可,注意要有可行性。
11.ABC.正确。D.有误。”是由于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戏曲” 错,依据”近年来,戏曲电影、戏腔演唱等戏曲衍生表演涌入人们的视野,一些戏曲界人士在网络‘出圈’ , 戏曲和年轻人的碰撞开始以另类形式出现。常在网上冲浪的年轻人并不排斥戏曲,反而有成为互联网'看戏主力’ 的趋势”可知。
故答案为:D。
12.“它是融歌唱、 表演为-体的舞台形式,演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 演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唱念做打’是中国传统戏剧四类基本的表演手段”,"唱念做打” 是中国传统戏剧四类基本的表演手段;”中国历史 上曾经有过300多个剧种,至今仍有200个左右的剧种流传在各地,体现了中国戏剧极其丰富与多元的风范”,中国戏剧极其丰富与多元;
故答案为: ①演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②“唱念做打”是中国传统戏剧四类基本的表演手段;③中国戏剧极其丰富与多元。
13.“ 希望戏曲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戏曲”比60.98%, 戏曲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戏曲;” 希望年轻戏曲人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占比60.65%,年轻戏曲人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 "希望媒体、 自媒体等多传播戏曲文化”占比50.17%,媒体、自媒体等多传播戏曲文化;“受访者希 望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认证、对鱼龙混杂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占比35.94%, 受访者希望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认证、对鱼龙混杂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故答案为: ①戏曲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戏曲;②年轻戏曲人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③媒体、自媒体等多传播戏曲文化;④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认证、对鱼龙混杂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答案】14.结构上:运用了插叙,补充了故事情节,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严谨。内容上:交代了父亲赶路回家的内容,突出了父亲的辛劳和毅力之强,表现了父亲的归家心切。
15.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拟人化,用月亮的不舍来表达“我们”的不舍,写出了“我们”看月亮和等爸爸归来的时间之长,表达了“我们”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16.D
17.同学你好!本文取“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为标题,有以下原因:①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月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着这个标题而展开;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④一语双关,表层指的是月亮在天上没有消失,实际上借月亮来表达浓浓的思亲之情。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拟人;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的分析。明晰不同段落的作用,首段点题,中段过渡,尾段总领全文,表达方式有顺叙、插叙、补叙,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时先确定赏析的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关键词等角度),其次分析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效果。
(3)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联系具体的语境和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理解。
(4)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答题格式: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常见的作用:概括文章所叙之事;表明文章行为线索;点名文章的行文线索;点名文章的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由”他是一路跑回来的,只用了-天多-点的时间,就走完了两天的路”句话可知,此句交代了父亲为什么能在中秋节之夜赶回家,是插叙的手法,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结合”他一路上叮嘱自己的只有一句话:'只要月亮还在天上, 就不算晚’”句也表现了父亲的辛劳和毅力之强,表现了父亲的归家心切;
故答案为: 结构上:运用了插叙,补充了故事情节,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严谨。内容上:交代了父亲赶路回家的内容,突出了父亲的辛劳和毅力之强,表现了父亲的归家心切。
15.”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句中的"看着”"不打算离开” 是形容人的动作行为状态的,这里赋予给了”月亮”,是拟人的手法,结合”如果提到爸爸,大家就没法高兴了。他们那一伙工友要不停地凿山,再好的月亮也顾不得看一眼。 可怜的爸爸。我们更舍不得离开这么好的月亮这么好的夜晚。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要睡觉。我们躺在炕上,透过窗户看着月亮,一直到瞌睡上来。 看着月亮想心事,想啊,想啊,就睡着了”句可知,钌“我们”看月亮和等爸爸归来的时间之长,表达了"我们”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拟人化,用月亮的不舍来表达“我们”的不舍,写出了“我们”看月亮和等爸爸归来的时间之长,表达了“我们”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16.ABC.一致;D.不一致,借写月下美景表现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与本文不一致。本文借月亮表达的是思乡思亲之情。
故答案为:D。
17.要注意说话环境,因为是现场解答,所以要注意称呼。结给"-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现在已经过了 半夜,已经歪到西边。不过月色还是很亮,空中没有一丝云彩。一只小鸟在不远处叫了一声有什么动物在附近的树上跳跃””他一路上叮嘱自己的只有一句话:‘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就不算晚!’外祖母背过身去。妈妈也在抹眼睛。我抬头看着天空:啊,月脱还在,爸爸真的追上了它”内容分析,月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着这个标题而展开;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题目一语双关,表层指的是月亮在天上没有消失,实际上借月亮来表达浓浓的思亲之情。
故答案为: 同学你好!本文取“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为标题,有以下原因:①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月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着这个标题而展开;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④一语双关,表层指的是月亮在天上没有消失,实际上借月亮来表达浓浓的思亲之情。 (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参考例文】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流逝的时光冲不淡往日的记忆,那一幕在我的心湖激起一圈圈的涟漪,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我独自背着书包上学。突然,我看到了一幅奇特的画面:一个双腿截肢的中年人在地上爬着,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衫,脸上显得苍白而愁苦。他左手抱着一叠报纸,脖子上挂着一个破旧的书包,沿着广场上的花坛,不停地喊着“晚报,晚报”。
他一边喊,一边在人们脚前爬行。有许多好心人都忍不住地可怜他,这个给他五角,那个给他一元。给钱的人都把他当成了乞丐,并没有注意到他左臂上的报纸。他接过钱,放进那个破旧的书包里,把一份份的报纸递了上去。那些好心人都吃了一惊,这才看见他左手上的报纸,可是谁也没有去接。
这时,他那拿着报纸的手一直举着,脸上露出坚韧而执着的表情,不停地说:“这是您买的报纸,请拿着。”好心人不解地望着他,直到接过那份硬塞过来的报纸,他这才继续向前爬行。
眼前的一幕,仿佛是晴空中的一道霹雳在我的脑海中炸开,我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刚才中年人那执着的神情。这个用劳动换来生存的人,让我对流浪者的态度改变了。我错了,我不应瞧不起他们,他们之中有好样的,应该挑起大拇指称赞!
他靠卖报得来的钱虽然不多,但那是用自己的勤劳换来的。也许你要说他趴在地上爬来爬去就不失尊严吗?不,那并不失尊严,因为他身残志坚,活得有骨气,我佩服他。中年男人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仍不失捍卫自己生命的尊严,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呢?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知识点】续写;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情景作文,要求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句话为开头写一篇文章。“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接下来是“我”因为什么原因加快了脚步。比如一个熟悉的景物、一个人,或是某个令人震惊的场景,然后回忆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或是眼前的正在发生的事。重点写自己由停住脚步到加快脚步的过程、原因,写出真情实感,虚实结合,最后道出自己获得的深刻感悟。我们可以借鉴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因为繁盛灿烂的紫藤萝瀑布让自己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然后回忆与紫藤萝有关的往事遭遇,最后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永恒,于是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我们也可以写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比如有人中暑晕倒了,众人出力相救,最后让病人转危为安,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美好和温馨,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写作时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叙事清楚,通过描写写出自己的心理变化或感悟。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实验五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默写古诗文。
(1) ,胡为乎中露?(《式微》)
(2)式微式微, ?(《式微》)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4)《子衿》中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出来的诗句是“ , ”。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中国古代诗歌将爱情描绘得美丽之至。《诗经》通过诗句“ , ”(《子衿》)表达了美丽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而另外两句诗“ , ”(《关雎》)表达了男子对美丽女子的倾慕之情。
【答案】(1)微君之故
(2)胡不归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关睢;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⑴微;⑵ 胡 ; ⑶ 落 、 缤 ;⑷ 兮 ;⑸ 歧 ;⑹ 衿、 窈、窕 、逑;
故答案为:⑴ 微君之故 ;
⑵ 胡不归 ;
⑶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⑷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⑸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求记忆准确,书写规范,注意易错字,反复诵读。
2.(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母亲便kuān wèi 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
(2)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yǎn kuàng 里转。
(3)那时自己对rén qíng shì gù 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4)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dà chè dà wù !
【答案】(1)宽慰
(2)眼眶
(3)人情世故
(4)大彻大悟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课文的相关语段,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识记和积累;注意“世、慰”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 宽慰 ;⑵ 眼眶 ;⑶ 人情世故 ;⑷ 大彻大悟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平时的积累来认真辨析字音。
3.(2021八下·高州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斡旋高手,一个“骑墙者”,两面挨光,四处逢源。
B.她要是在这里,好歹也能拿个主意。
C.这幅苏绣作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D.冬运会期间,哈尔滨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斡旋: 1.调解周旋 2.扭转;挽回。
B好歹: 1.用在动词前面,表示不问条件好坏,将就地、随便地做某件事 。2.用在动词前面,表示不管怎样,总要发生某种行为 3.不幸的意外事故;灾祸 。
C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D戛然而止:声音突然停止。不能用于形容“交通状况”。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近义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答题时,还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4.(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坚定“跟党走、听党话”的决心。(将“跟党走、听党话”调整为“听党话、跟党走”)
B.通过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使孩子们领悟了文学之美。(删掉“通过”或“使”)
C.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同仁就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问题公布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将“公布”改为“发表”)
D.看到盛开的丁香花,他马上渐渐地停住了脚步。(将“盛开”改为“绽放”)
【答案】D
【知识点】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语意不明,应删去“渐渐地”或“马上”。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再对症修改。
5.(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班级开展“汉字书写”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下面表格是对某校八年级学生书写情况的抽样调查。
书写情况 比例
字迹辨识不清 15%
字迹潦草 35%
错别字较多 27.5%
字迹工整 15%
字体规范美观 7.5%
材料二:下面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官方微博的两条评论。
@一位书生:“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我喜欢这个宣传口号,更喜欢这个节目!希望央视坚持下去,让我们的国学绽放光芒。现在的孩子太需要这样有营养的节目了,祝福选手们!
@爱瞎想的孩子:力挺这个节目。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汉字书写不仅代表书写能力,更代表着人们心理和情感的一种归宿。
(1)你从材料一的表格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2)你的表弟小轩不重视写字,作业潦草难以辨认,请你结合具体材料和生活实际,劝他认真练字。
(3)《经典常谈》第一篇即介绍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称之“六书”。汉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下面是汉字“孝”的演变过程,请参考“老”“孕”两字的字型特点,探究“孝”字的含义。
(4)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的“说文馆”门前有一副对联,上联为“解字有本”,请选出一副恰当的下联
A.说经无双 B.学无止境 C.说字有方 D.当之无愧
【答案】(1)示例: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被调查的学生中,书写字迹辨识不清的占比最大。
(2)示例:小轩,我们要努力把汉字书写工整,这不仅是作业的需要,还因为汉字书写代表着个人的书写能力,更代表着人们心理和情感的一种归宿。你要努力把汉字写好,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新时代少年传承汉字文化的时代需求。
(3)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侍奉老人或长辈。
(4)A
【知识点】词义理解;图表信息;材料探究;见解表述;补写对联;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字迹辨识不清占15%; 字迹潦草的占35%;错别字较多占27.5%;字迹工整的占15%;字体规范美观的占7.5%。据此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被调查的学生中,书写字迹辨识不清的占比最大;
⑵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又诚恳的建议,注意表述要委婉,具有说服力,言之有理即可;
⑶观察“孝”字的甲骨文可知,“孝”是会意字,老字在上,子字在下,代表老人在上,儿孙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
⑷A.恰当,“解字”与“说经”相对,“有本” 与“无双”相对,“本”是仄声,为上联,“双” 是平声,为下联;
B.不恰当,“学/无止境”结构与“解字/有本”不同;
C.不恰当,上、下联重复用“字”“有”;
D.不恰当,“解字”与“当之”结构与词性均不相同;
故答案为:⑴ 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被调查的学生中,书写字迹辨识不清的占比最大;⑵ 小轩,我们要努力把汉字书写工整,这不仅是作业的需要,还因为汉字书写代表着个人的书写能力,更代表着人们心理和情感的一种归宿。你要努力把汉字写好,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新时代少年传承汉字文化的时代需求;⑶ 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侍奉老人或长辈;⑷ A 。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表信息提取。认真观察题干中的图表。分析表中有关数据即可;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针对出现的问题来劝说,不要节外生枝。劝说他人要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要以理服人。
⑶本题考查汉字探究。注意观察汉字的构成,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给出合理的解释,言之有理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联。根据对联在字数、结构、内容与平仄方面的要求来选择判断。
二、阅读。(40分)
(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有删改)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便舍船
②便要还家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寺负紫芝山/负势竞上
B.不类城府/有教无类
C.缘小溪/缘溪行
D.髹书“雪窦山”字/答谢中书书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水 益 涩 曳 舟 不 得 进 陆 行 六 七 里 止 药 师 寺
10.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答案】6.舍掉;同“邀”,邀请;与世隔绝的
7.①(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②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C
9.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10.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通假字;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些文言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两篇文章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对比分析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乙】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远望,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优美。想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6.①句意:便舍弃了船。舍:掉;
②句意: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同”邀”,邀请;
③句意: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绝:与世隔绝的。
故答案为:
舍掉、同“邀”,邀请、与世隔绝的。
7.①重点词:何:什么;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句意: (他们)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 辽了。
②重点词:语:告诉;足:值得:道:说。句意: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故答案为: ①(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②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A.背靠/凭借;
B.像/类别,种类;
C.沿着;
D.写/书信。
故答案为:C。
9.句意为: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
故答案为:水益涩/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恃。
10.淌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 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 这些句子意思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一致的,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 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学者们多称中国特有的传统戏剧形态为“戏曲”,渐成习惯。它是融歌唱、表演为一体的舞台形式,演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歌唱时按其所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等特征的规定性,运用特定的声韵技巧,剧本的唱词以特殊的音乐格律为规范,戏剧人物的道白遵从诗的韵律,在武戏里还用成套的格斗,表现双人或多人间的武打甚至大规模的战争。
“唱念做打”是中国传统戏剧四类基本的表演手段。舞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极尽美妙,手势、眼神和身段都包含丰富的意义,既有很强的叙述性,也能够传神地体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而大量运用音乐性的唱腔与念白,强化了戏曲的抒情功能,使得戏曲在处理与表现人物处于复杂情境中的婉转细腻的心理时,具有特殊的优势。
19世纪中叶欧洲盛行的不使用歌唱手段的“话剧”随西方人进入中国而始出现于上海。但戏曲仍是中国戏剧的主体,在中国广阔的区域内,因地而异,形成了地方化的多样性表达方式。戏曲都以“唱念做打”为基本的表现手法,但是在各地却出现了不同的戏曲音乐风格,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300多个剧种,至今仍有200个左右的剧种流传在各地,体现了中国戏剧极其丰富与多元的风范。
(选自《中国戏剧史》,有删改)
【材料二】
2022年1月7日至17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在澳门举办。本次活动以戏剧为载体,将众多专业戏剧人和资深戏剧爱好者聚在一起,共同演绎中国戏剧的精髓和魅力,在巩固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戏剧之声,助推戏剧文化创新发展。文化节上,昆剧《牡丹亭》、京剧《智取威虎山》、黄梅戏《女驸马》等一幕幕经典戏剧片段轮番上演,更有杂技名家吴正丹、魏葆华带来精彩杂技表演《东方天鹅——肩上芭蕾》。
此外,来自国家京剧院的京剧《锁麟囊》、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楼胜折子戏专场》、广东粤剧院的《白蛇传 情》等经典戏剧作品在中国文艺网进行线上展演。
(选自中国新闻网2022年01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戏曲电影、戏腔演唱等戏曲衍生表演涌入人们的视野,一些戏曲界人士在网络“出圈”,戏曲和年轻人的碰撞开始以另类形式出现。常在网上冲浪的年轻人并不排斥戏曲,反而有成为互联网“看戏主力”的趋势。抖音发布的《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显示,在线观看国家非遗戏剧相关视频的观众中,90后、00后观众占比超50%。
受访者对戏曲发展期望的数据统计
受访者对于戏曲发展的期望 占比(%)
希望戏曲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戏曲 60.98
希望年轻戏曲人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 60.65
希望媒体、自媒体等多传播戏曲文化 50.17
受访者希望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认证,对鱼龙混杂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35.94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4月29日,有删改)
1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戏剧能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表现双人或多人间的武打甚至大规模的战争。
B.说明是材料一的主要表达方式,其中画线句使用的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C.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采取线下与线上展演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活动。
D.戏曲电影、戏腔演唱等戏曲衍生表演涌入人们的视野,是由于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戏曲。
12.结合材料一,请概括中国传统戏剧的特点。
13.粤剧是广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种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创造力,请你结合材料三为粤剧的传承发展提几点建议。
【答案】11.D
12.①演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②“唱念做打”是中国传统戏剧四类基本的表演手段;③中国戏剧极其丰富与多元。
13.①戏曲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戏曲;②年轻戏曲人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③媒体、自媒体等多传播戏曲文化;④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认证、对鱼龙混杂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新闻、材料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作答时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2)本题考查概括内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探究拓展。根据材料中提供的相关信息,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即可,注意要有可行性。
11.ABC.正确。D.有误。”是由于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戏曲” 错,依据”近年来,戏曲电影、戏腔演唱等戏曲衍生表演涌入人们的视野,一些戏曲界人士在网络‘出圈’ , 戏曲和年轻人的碰撞开始以另类形式出现。常在网上冲浪的年轻人并不排斥戏曲,反而有成为互联网'看戏主力’ 的趋势”可知。
故答案为:D。
12.“它是融歌唱、 表演为-体的舞台形式,演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 演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唱念做打’是中国传统戏剧四类基本的表演手段”,"唱念做打” 是中国传统戏剧四类基本的表演手段;”中国历史 上曾经有过300多个剧种,至今仍有200个左右的剧种流传在各地,体现了中国戏剧极其丰富与多元的风范”,中国戏剧极其丰富与多元;
故答案为: ①演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虚拟性的程式化手段;②“唱念做打”是中国传统戏剧四类基本的表演手段;③中国戏剧极其丰富与多元。
13.“ 希望戏曲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戏曲”比60.98%, 戏曲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戏曲;” 希望年轻戏曲人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占比60.65%,年轻戏曲人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 "希望媒体、 自媒体等多传播戏曲文化”占比50.17%,媒体、自媒体等多传播戏曲文化;“受访者希 望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认证、对鱼龙混杂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占比35.94%, 受访者希望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认证、对鱼龙混杂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故答案为: ①戏曲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戏曲;②年轻戏曲人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③媒体、自媒体等多传播戏曲文化;④短视频等平台可以对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认证、对鱼龙混杂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只要月亮还在天上
张炜
①人这一辈子需要不时地被犒赏,为了多些欢乐,就得好好过节。
②我家没有比外祖母更懂这个道理的人了,所以她最重视节日,只要是节日就不肯放过,一定要把它过得像模像样。
③好东西吃也吃不完。外祖母说:“吃不完就是一年不挨饿,日子再苦,中秋节也要好好过。”她对这一天的重视,似乎超过了任何一天,到了晚上,大家都要高兴,都不能讲生气的话。
④这天晚上不能提爸爸。
⑤我一直忍住,尽管特别想念。我相信她们也是一样。如果提到爸爸,大家就没法高兴了。他们那一伙工友要不停地凿山,再好的月亮也顾不得看一眼。可怜的爸爸。
⑥一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我们更舍不得离开这么好的月亮、这么好的夜晚。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要睡觉。我们躺在炕上,透过窗户看着月亮,一直到瞌睡上来。看着月亮想心事,想啊,想啊,就睡着了。
⑦正睡着,梦到有人来敲我们的门,“咚咚、咚咚”,越敲越响。外祖母“呼”地一下坐起。
⑧我终于听清了,这不是做梦,而是真的有人敲门。我和外祖母从炕上跳下来时,妈妈已经起来了,先一步打开了屋门。一个细高个儿进来了。我一眼认出是爸爸。
⑨“啊,爸爸!”我跳起来,两脚还没有落地,他就把我接住了。
⑩爸爸的头发上落满了月光,白灿灿的。我忍不住伸出手摸了一下,又用力搓了两下,那月光还是留在他的头发上。
爸爸来得太突然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大家都高兴坏了,都惊住了。妈妈和外祖母过了三四分钟才醒过神,齐声问:“你怎么回来了?”爸爸语气十分平静地回答:“回家过节。”我看到妈妈脸上流下了两道泪水。外祖母没说什么,转身到黑暗里忙起了什么。
我心里一阵难过:我们如果早一点知道爸爸会赶回来多好。可怜的爸爸,没能和我们一起过节。太可惜了,今晚的事会让我们难过一辈子。
正这样想着,外祖母已经点亮了灯,走过来说:“来,咱们重新过节。”妈妈一下醒悟过来,赶紧和外祖母一起忙活:大圆木桌被再次抬到院子里,一个个碟子、钵子全端出来了,特别是酒瓶和杯子,它们一样不少地全摆在了桌上。
现在已经过了半夜,月亮已经歪到西边。不过月色还是很亮,空中没有一丝云彩。一只小鸟在不远处叫了一声,有什么动物在附近的树上跳跃。
啊,我们要接着过节。
我会永远记住这个中秋之夜,记住爸爸讲的事情。
在我们这里,除了春节,就数中秋节最隆重了,一般出远门的人都要在这两个节日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可是爸爸一年里只有两个假期,每次不超过三天。
他是一路跑回来的,只用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走完了两天的路程。他一路上叮嘱自己的只有一句话:“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就不算晚!”
外祖母背过身去。妈妈也在抹眼睛。我抬头看着天空:啊,月亮还在,爸爸真的追上了它。
1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
16.下列句子中的月亮与文中月亮所传达的情感不一致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7.本文作为阅读夏令营的阅读篇目,在答疑解惑环节中有同学提问“这篇文章的题目不清不楚,内容表达不明确,为什么还要取这个标题”,请你在现场得体地解答这位同学的问题。
【答案】14.结构上:运用了插叙,补充了故事情节,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严谨。内容上:交代了父亲赶路回家的内容,突出了父亲的辛劳和毅力之强,表现了父亲的归家心切。
15.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拟人化,用月亮的不舍来表达“我们”的不舍,写出了“我们”看月亮和等爸爸归来的时间之长,表达了“我们”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16.D
17.同学你好!本文取“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为标题,有以下原因:①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月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着这个标题而展开;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④一语双关,表层指的是月亮在天上没有消失,实际上借月亮来表达浓浓的思亲之情。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拟人;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的分析。明晰不同段落的作用,首段点题,中段过渡,尾段总领全文,表达方式有顺叙、插叙、补叙,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时先确定赏析的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关键词等角度),其次分析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效果。
(3)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联系具体的语境和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理解。
(4)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答题格式: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常见的作用:概括文章所叙之事;表明文章行为线索;点名文章的行文线索;点名文章的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由”他是一路跑回来的,只用了-天多-点的时间,就走完了两天的路”句话可知,此句交代了父亲为什么能在中秋节之夜赶回家,是插叙的手法,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结合”他一路上叮嘱自己的只有一句话:'只要月亮还在天上, 就不算晚’”句也表现了父亲的辛劳和毅力之强,表现了父亲的归家心切;
故答案为: 结构上:运用了插叙,补充了故事情节,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严谨。内容上:交代了父亲赶路回家的内容,突出了父亲的辛劳和毅力之强,表现了父亲的归家心切。
15.”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句中的"看着”"不打算离开” 是形容人的动作行为状态的,这里赋予给了”月亮”,是拟人的手法,结合”如果提到爸爸,大家就没法高兴了。他们那一伙工友要不停地凿山,再好的月亮也顾不得看一眼。 可怜的爸爸。我们更舍不得离开这么好的月亮这么好的夜晚。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要睡觉。我们躺在炕上,透过窗户看着月亮,一直到瞌睡上来。 看着月亮想心事,想啊,想啊,就睡着了”句可知,钌“我们”看月亮和等爸爸归来的时间之长,表达了"我们”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拟人化,用月亮的不舍来表达“我们”的不舍,写出了“我们”看月亮和等爸爸归来的时间之长,表达了“我们”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16.ABC.一致;D.不一致,借写月下美景表现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与本文不一致。本文借月亮表达的是思乡思亲之情。
故答案为:D。
17.要注意说话环境,因为是现场解答,所以要注意称呼。结给"-年中秋节,已经到了半夜,大月亮看着我们,还不打算离开”"现在已经过了 半夜,已经歪到西边。不过月色还是很亮,空中没有一丝云彩。一只小鸟在不远处叫了一声有什么动物在附近的树上跳跃””他一路上叮嘱自己的只有一句话:‘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就不算晚!’外祖母背过身去。妈妈也在抹眼睛。我抬头看着天空:啊,月脱还在,爸爸真的追上了它”内容分析,月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着这个标题而展开;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题目一语双关,表层指的是月亮在天上没有消失,实际上借月亮来表达浓浓的思亲之情。
故答案为: 同学你好!本文取“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为标题,有以下原因:①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月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着这个标题而展开;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④一语双关,表层指的是月亮在天上没有消失,实际上借月亮来表达浓浓的思亲之情。 (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文。(50分)
18.(2023八下·东莞开学考)请“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参考例文】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流逝的时光冲不淡往日的记忆,那一幕在我的心湖激起一圈圈的涟漪,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我独自背着书包上学。突然,我看到了一幅奇特的画面:一个双腿截肢的中年人在地上爬着,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衫,脸上显得苍白而愁苦。他左手抱着一叠报纸,脖子上挂着一个破旧的书包,沿着广场上的花坛,不停地喊着“晚报,晚报”。
他一边喊,一边在人们脚前爬行。有许多好心人都忍不住地可怜他,这个给他五角,那个给他一元。给钱的人都把他当成了乞丐,并没有注意到他左臂上的报纸。他接过钱,放进那个破旧的书包里,把一份份的报纸递了上去。那些好心人都吃了一惊,这才看见他左手上的报纸,可是谁也没有去接。
这时,他那拿着报纸的手一直举着,脸上露出坚韧而执着的表情,不停地说:“这是您买的报纸,请拿着。”好心人不解地望着他,直到接过那份硬塞过来的报纸,他这才继续向前爬行。
眼前的一幕,仿佛是晴空中的一道霹雳在我的脑海中炸开,我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刚才中年人那执着的神情。这个用劳动换来生存的人,让我对流浪者的态度改变了。我错了,我不应瞧不起他们,他们之中有好样的,应该挑起大拇指称赞!
他靠卖报得来的钱虽然不多,但那是用自己的勤劳换来的。也许你要说他趴在地上爬来爬去就不失尊严吗?不,那并不失尊严,因为他身残志坚,活得有骨气,我佩服他。中年男人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仍不失捍卫自己生命的尊严,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呢?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知识点】续写;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情景作文,要求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句话为开头写一篇文章。“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接下来是“我”因为什么原因加快了脚步。比如一个熟悉的景物、一个人,或是某个令人震惊的场景,然后回忆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或是眼前的正在发生的事。重点写自己由停住脚步到加快脚步的过程、原因,写出真情实感,虚实结合,最后道出自己获得的深刻感悟。我们可以借鉴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因为繁盛灿烂的紫藤萝瀑布让自己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然后回忆与紫藤萝有关的往事遭遇,最后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永恒,于是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我们也可以写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比如有人中暑晕倒了,众人出力相救,最后让病人转危为安,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美好和温馨,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写作时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叙事清楚,通过描写写出自己的心理变化或感悟。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