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木兰诗》[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3-17 09: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木兰诗》教学设计黄丽霞 王大治制作者:
授课者: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唧唧:虫叫声。一说一声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织布机。杼: 织布梭子 闻:只。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 军帖: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的征兵。 可汗:古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君主称号。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情形相同。 爷: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指替父出征) 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鞯: 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驽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溅溅:水流声。 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万里赴戎机 :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 军机军事。 关山度若飞: 象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的意思。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颂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 古时军中手也打更用的器具。 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十二转:记功很多次。 策勋:记功。 转:次的意思。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很多的财务。 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要求什么。不用:不愿作。尚书郎: 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当时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郭:外城。扶将:扶持。红妆:古代称女子的装饰为红妆。霍霍:磨刀的声音。著:穿的意思。云鬓:向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花黄:帖,同“贴”。花黄:当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装饰。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火同“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实施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睛。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图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贴着地面跑。
人物形象
深明大义
勇于献身
不慕功名
热爱家乡
木兰诗(一)(二)(三)1、停机叹息2、代父从军3、出征准备
征途跋涉
征途思亲4、艰苦征战
十年凯旋5、辞官还乡6、合家欢聚7、比喻赞美(详)(略)(详)木兰诗(一)(二)(三)1、停机叹息2、代父从军3、出征准备
征途跋涉
征途思亲4、艰苦征战
十年凯旋5、辞官还乡6、合家欢聚7、比喻赞美(详)(略)(详)沉吟忙碌缠绵苍凉从容欢乐诙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急骤跳跃,活泼明快“旦、暮”重读,上下句之间要读得似断实连。“不闻、但闻”重读,两句要前轻后重,读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热烈欢快,起伏跳荡前高后低
动词要读得响亮,极力表现喜悦之情赞美惊叹对偶: 古代诗文里经常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和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
排比: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和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组成。
互文: 《木兰诗》中有这么两句:“将军百战死,将军十年归。”按字面意思解释是:“将军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归来。”这就使人产生了疑惑,为什么经历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的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却都是“壮士”那?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相互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作者为了追求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才分开来写。这种修辞方法叫“互文”,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里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另外,文章还采用了设问,比喻等修辞方法
谢谢大家!再见!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