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课时《二泉映月》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课时《二泉映月》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G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4-27 17:28: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课题 《二泉映月》 单元 3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二胡曲《二泉映月》本来是没有标题的、它的曲名是由后来负责整理和录音的杨荫浏、曹安和等音乐家即兴商定的,与乐曲内容并无密切关联。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完全借助于标题,而应从音乐本身的表现进行恰当地分析。本曲由引子和六个段落构成。它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在全曲中进行了五次变化和发展。这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学习目标 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讲解、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运用聆听、分析等教学方法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达情感时的作用。简单了解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3、简介“八音”及相应乐器,初步辨别主要乐器音色。学习、理解《二泉映月》所采用的变奏是中国民间音乐比较有代表性的创作手法。了解作品引子部分“叹息音调”中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的作用。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艺术表现: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创意实践: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文化理解: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重点 掌握“八音”的基本含义,并能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听辨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的作用。
难点 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二胡。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 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八音:“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分别出示乐器图片并播放音频,判断其属于哪类乐器。作品介绍: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作品欣赏:教师播放作品视频并讲解——作品音乐情绪哀怨、深沉,演奏乐器为二胡,属于丝类。介绍乐器:二胡流传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弓弦乐器,由琴筒、琴杆、弦轴、琴弦、千斤、弦马、琴弓构成。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擅长演奏柔和细致的抒情性作品。“二泉映月”的诞生:教师播放音频后讲二泉映月的诞生故事以及在音乐界的地位。教师播放音乐片断然后讲解: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教师播放引子音频并讲解:这首乐曲的引子被称为“叹息音调”。音乐材料只有五个音,虽然短小,但在情感或风格上为整首乐曲奠定了基调。它采用下行旋律线、前紧后松的节奏形态,以及由弱到强的力度,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苦闷与哀叹。教师播放音频并讲解:主题变化重复5次。旋律展开主要表现在第三乐句上,它的变化特点是每一次都要在重复第三乐句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手法引出新乐思使其发展。教师播放变奏一和变奏二并讲解:两个音频片断旋律中只有一个音符的改变。完整欣赏:教师播放音频并讲解——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作者介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出生于无锡,1950年12月4日逝世,艺名“ 瞎子阿炳”。 阿炳是一名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主题思想: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二泉映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学生听老师介绍什么是“八音”并猜一猜:云锣、磬、笛、笙、埙、堂鼓、梆子、二胡都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学生听老师对这首作品做以简单的介绍,识记相关知识。学生欣赏作品视频并回答:说一说乐曲带来怎样的感受 演奏乐器是什么,属于哪类乐器 学生观看二胡的图片,说一说各部位的名称,说一说乐器的音色特点。学生边欣赏乐曲,边听老师讲解并感受阿炳的痛苦身世。了解作品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学生欣赏乐曲并回答: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的音区有什么特点。学生欣赏引子并回答:边听边画出此乐句的旋律线。旋律线是上行还是下行 节奏形态是前紧后松还是前松后紧 力度由弱到强还是由强到弱 学生欣赏主题音频并回答: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以变奏的形式共出现了几次?学生欣赏两个变奏的音频并回答:对比聆听变奏一与变奏二音乐片断,分辨它们旋律上有何异同?学生完整欣赏并着说一说这首乐曲的特点和作品所表达的深刻的内涵。学生听老师对作者进行介绍,了解作者生平,识记作者的代表作品。12、学生试着说一说由阿炳的境遇所反应出的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人民的内心世界。 学生尝试分类,体现探究式的学习策略,感受古人的智慧。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初次欣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积累我国民族乐器相关知识。再次欣赏,感受作品背景和作者的感受。感受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的特点。感受旋律的进行方式,节奏的特点和力度,及这些要素所表现出的情感特点。检验学生对主题旋律的听辨。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再完整欣赏,更加令人回味。积累我国民间著名音乐家相关知识。12、了解作品背景下的社会,实现学科之间的综合。
课堂小结 我们有两个世界,睁开眼是片光明的世界,闭上眼是片黑暗的世界。阿炳通过他的《二泉映月》这支乐曲作为桥梁,联系了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和记住了阿炳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相继由一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内及国外的交响乐团演奏此曲,并使他的影响跨出国门。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