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7 20: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
《论语》


总结拓展
4
重点突破
3
正文详解
2
基础知识
1

《论语》相关基 础 知 识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相关基础知识
《论语》:“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它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
文体
价值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和《论语》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
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①姓是旧的族号
氏是后来子孙繁衍,各个分支的特有称号。
例如“子”是殷人的姓,下分华氏、向氏、乐氏、鱼氏等。
②姓是不能变的
氏可以自立,往往隔一两代就可能发生变化。
有以受封的邑名为氏的,如“解狐”;有以所居住的地方为氏的,如“百里奚”;有以官名为氏。如“史墨”等等。
③“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所以男子只称氏,不称姓;而女子必有姓。
“姓”和“氏”的关系:
四书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五经
《诗》《书》《礼》
《易》《 春秋》
六经(艺)
《诗》《书》《礼》
《易》《乐》《春秋》
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侍坐:
陪侍长者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对晚辈说话或者尊称对方、自谦时一般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正文详解
初步感知| 文本串讲|思维导图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听朗读,正音
3.分角色朗读
饥馑 哂之 舞雩
铿尔 小相 毋
沂 冠者 喟然
俟 撰 莫春
j n
sh n

kēng
xiàng


guàn
kuì

zhuàn

一(1-2): 孔子问志。
二(3-13): 弟子述志。
三(14-21): 孔子评志。
整体感知
请根据你的理解把文章划分几个部分。
全文以“志”为中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结构严谨,是《论语》中最完备的一篇说理记事作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连词,因为
介,比
代词,你们
动,不要
同“已”,止
名,平时
动词,了解
连词,表假设
有的人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一点,不要因我而不敢说话。(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
动词,做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夹处
介,于
动词,施加
军队
接续
泛指饥荒。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
治理
等到
省略句
形作名,勇气
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微笑
子路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处于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连遇上饥荒;如果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之后,就可以使人人有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计量土地用语,纵横
或者
使动,使……富足
介词,至于
等待
“冉有,你怎么样 ”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之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名作动,弹奏
同“稀”,稀疏
放下
连词,表顺承
起身,站起来
介词,与、和
动作名,为政的才能
何妨
同“暮”
成年人
介词,在
名作动,吹风
唱歌
叹息的样子
赞同
少年
“曾皙,你怎么样 ”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同。”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 "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河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皙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名作动,走在后面
已矣,罢了。也已以,语气助词连用,表示肯定语气的加强。罢了
为何
介词,用
谦让
因此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你为什么笑子路呢 "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语气词
国家
语气助词,
‘与’通“欤”表反问
怎见得
形作名,小相;大相
“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的事吗 ”“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
“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 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做大相呢 ”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连词,或者
胜任,能做到
诸侯祭祀祖先之事
诸侯朝见天子
名作动,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存在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
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曰会;诸侯一起朝见天子曰同。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问志
弟子言志
孔子评志
解除顾虑
启发诱导
子路:千乘之国
冉有:区区小国
公西华:愿为小相
曾皙:愉情山水
为国以礼
思维导图

重 点 突 破
人物分析 | 孔子评志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性格 孔子评志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师生间的对话表现了四个弟子怎样的性格和志向?
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评价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礼义。

从子路的神态和语言中表现了子路虽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但直率张扬,不谦虚。
性格
侧重强国
有抱负、自信、坦诚,却较鲁莽、轻率。
认可志向,含蓄批评
孔子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评价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从冉有的语言中表现了冉有态度谦虚。
性格
侧重富民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鼓励
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评价
能在诸侯举行会盟的时候担任一个“小相”。

从公西华的语言中表现了公西华不仅态度谦虚谨慎,说话也委婉。
性格
侧重以礼治邦
恭谦有礼、娴于辞令。(委婉曲致)
肯定才能,增强信心
曾皙没有直接说明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天人和谐”的美好图景。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的太平盛世。
从容不迫,逍遥洒脱,谦恭有礼。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评价
赞同
子路:
 侧重强国
冉有:
 侧重富民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志向虽各有侧重,有骄谦之分,但都是入仕参与政治。
曾皙:
盛世愿景,
为国以礼
求 乐
求仕
符合孔子社会大同的政治理想;
“风乎舞雩,咏而归”暗合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曾皙言志委婉,符合孔子“为国以礼”的思想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性格 孔子评志
子路 千乘之国—有勇,知方 (直率、粗犷) (哂之 )以其言不让
冉有 小国—足民 (谦虚) (叹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公西华 愿为小相焉 (更谦虚 ) (惜之)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曾皙 暮春游乐图 (从容、洒脱) (与之)吾与点也。
四位弟子的话,可以调换顺序吗?
不能调换。这“侍坐”谈论仿佛就是层层递进的展示,呈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与愿景。
子路:勇;方
冉有:足民
公西华:礼乐
曾皙:礼乐治世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结合文本,归纳概括孔子的形象特点。
引用学生日常用语,指出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反映出他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
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循循善诱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教学民主
最后一段“评志”。
因材施教
小结
①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而他自己并没有“言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时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画面,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子路、冉有和公西华“言志”时,都表示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孔子在谈话中也都予以肯定。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样,都想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安邦治国,干出一番事业。
②孔子是一位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可亲、善于启发学生的师长。因为“为国以礼”,所以他不满子路的“其言不让”,这些都说明孔子是一位很严格的老师。但孔子又不以尊者自居,他在要求学生“言志”时,先做好了引导工作,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子路的态度不谦虚,但为了不影响别人发言,孔子并没有立即发表意见。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曾皙提出疑问,孔子又用心地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师长。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理想。
课堂小结

总 结 拓 展
归纳总结|思维提升
01
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通假字
鼓瑟希
莫春者
唯求则非邦也与
毋吾以也
通“稀”,稀疏
通“暮”,暮春
通“欤”,表反问
古今异义 古 今
以吾一日长乎而
何伤乎?
童子六七人
一两天,引申为年龄
一天
何妨
什么伤
少年
儿童
通“已”,止
一词多义

以吾一日长乎尔
则何以哉
加之以师旅
毋吾以也
为国以礼
以俟君子

以吾一日长乎尔
则子路率尔而对曰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
代词,你们
形容词尾,表状态,相当于“然”
连词,如果
介词,至于
连词,或者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子路率尔而对曰
舍瑟而作
非诸侯而何
名词,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土地计量用语,纵横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词类活用
如会同,端章甫
风乎舞雩
鼓瑟希
三者子出,曾皙后
名作动,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名作动,吹风
名作动,弹奏
一词多义
异乎三者之撰——
可使有勇
可使足民
动作名,为政的才能
形作名,勇气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特殊句式
可使有勇 以吾一日长乎尔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异乎三者之撰 为国以礼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浴乎沂,风乎舞雩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