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基石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B 7.C 8.D 9.D10.A 11.C12.B 13.A
14.B 15.A 16. C17.B 18.D 19.A 20.C 21.B 22.B23.D24.C
25.(1)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2)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意义:对于反对君主专制具有进步意义。
(3)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影响:卢梭的学说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4)美国资产阶级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26.(1)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方式: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
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或:侵略朝鲜、中国)。
27.【示例】
论题: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发展进程
阐释: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起源于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引起了纺纱和织布两个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掀起了使用机器的热潮,随后,该热潮又迅速波及到其他行业,带动了蒸汽机的改良,进而促进了工业革命高潮的到来,使人类由手工业进入工业化时代,推动了蒸汽时代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多国同时进行,科学与技术联系更加密切,科学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同时,交通运输业,传媒业发生了根本的变革,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也由自由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综上,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人类发展进程。
【详解】依据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表,结合发明创造以及国家,得出论题: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发展进程。论述的过程中,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阐述,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国家,开始行业,扩展以及造成的影响。再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阐述,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国家,显著特点,影响等,最后进行总结。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郑州基石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道题2分,共24道题,共48分)
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实现第一次生产力大飞跃。这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国家开始形成 C.私有制的逐渐产生 D.早期城市的出现
2.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时期正是中国的( )
A.春秋战国 B.魏晋时期 C.宋辽对峙 D.明清更替
3.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4.下列不属于古代文明和平交流的是( )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B.印度人发明的数字被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C.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明传播到东方 D.马可·波罗游历中国
5.恩格斯说:“国王是整个封建等级制的最上级,是附庸不能撇开不要的最高首脑,而同时他们又不断反叛这个最高首脑。”恩格斯评论的封君封臣制度出现于( )
A.古代的南亚 B.中古时期的西欧 C.古代的美洲 D.中古时期的西非
6.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佛教占有重要地位 ③庄园经济发达 ④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9世纪初,帝国政府为了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翻译活动。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大批希腊、印度、波斯、罗马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组织和开展这一翻译工程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德里苏丹国
8.历史中的“叙述”是指对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的描述,“观点”是指对事实本身的看法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
A.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 B.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为都城
C.4世纪笈多帝国控制了恒河中下游地区 D.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沟通东西文明交流
9.14世纪,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用以扩大耕地面积。这种“浮动园地”,是在水上建立的一种种植基地,阿兹特克人首先在水里打上木桩,再用树枝和芦苇编成轻便的排筏,从湖底挖出淤泥,掺和进一些泥土,厚厚地糊在排筏之上,以种植作物、蔬菜和花卉。“浮动园地”( )
A.有利于国家扩张 B.增强了军事力量 C.有利于工业文明 D.推动了人口增长
10.《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侵害行为之构成,不仅由于拳头或棍杖殴打,而且由于当众诬蔑,如诬赖他人是债务人而占有他人的财产;或写作、出版诽谤性的诗歌、书籍,进行侮辱或恶意策动其事”。该材料反映出《罗马民法大全》( )
A.重视人格价值 B.保护私有财产 C.诉讼手段灵活 D.注重司法程序
11.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描述新大陆“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希望西班牙国王尽快实现对美洲的占有。这则日记可用于说明哥伦布航海的( )
A.宗教动力 B.思想基础 C.经济动因 D.技术支持
12.15世纪末开始,大西洋沿岸的西欧人掀起了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热潮。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
A.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扩大殖民地的要求 D.为了对外传播天主教
13.美国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在其著作《根》中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
A.罪恶的奴隶贸易 B.新航路的开辟 C.北美殖民地建立 D.英国的殖民扩张
1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B.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C.为欧洲手工工场抢掠了大量的劳动力,以黑人和华人为主
D.开拓了广阔的粮食市场
15.1665年,英国伦敦的一场大规模疫情爆发,超过8万人死于这次瘟疫之中,足足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该次的疾病后来被确认为是淋巴腺鼠疫。剑桥大学关闭学校,这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痛苦的,而他决心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间,在偏远、没有纷争、没有喧嚣的家乡,坐一阵冷板凳、下一番苦功夫,把所有思想火花做一次系统的整理并进行下一步研究,最终“他”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应该是: ( )
A.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B.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C.爱迪生发明耐用灯泡 D.诺贝尔发明炸药
16.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 )
A.封建色彩异常浓厚 B.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 C.民主改革需要深化 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17.《大国崛起》中说道:“1789年之后……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斗争的结果是法国(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C.两派的政治权力均分 D.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
18.1787年5月,制宪会议的代表集中到费城召开会议,经过近4个月的讨论,会议制定了新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根据该宪法规定( )
A.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
B.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C.除矿工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数得到选举权
D.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
19.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君主立宪制的代表,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是( )
A.议会 B.国王 C.法院 D.内阁
20.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2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
A.16世纪中叶 B.20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末
22.推动工业革命最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是( )
A.王权的加强 B.市场的扩大 C.技术的进步 D.资本的积累
2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率先出现在英国和法国 B.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领域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24.巴黎公社政权采取的措施中,试图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是( )
A.以下选举公社委员会 B.废除旧警察、旧军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D.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二、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共37分)
25.(2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回答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内核,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内涵有哪些?(10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在关于国家权力方面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他的主张的提出有何实质意义?(4分)
根据材料三,说出卢梭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对法国社会有何影响?(4分)
结合近代美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主张的 (3分)
26(16分).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10分)
三、论述题(15分)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时间(年) 发明者 国家 发明成果
1733 凯伊 英国 飞梭
1765 哈格里夫斯 英国 珍妮纺纱机
1782 瓦特 英国 复动式蒸汽机
1825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
1866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6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79 爱迪生 美国 电灯
1893 本茨 德国 四轮汽车
1903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