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雨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雷雨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7 23:3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雷雨说课
1
2
3
4
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Contents
目录
5
6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雷雨》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这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主题,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乐趣、发现秘密。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的恩赐。
《雷雨》说课
学情分析
2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另外他们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汉字识字量,能够通过语境理解词语。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3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景物特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教学目标
《雷雨》说课
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渐渐”“挂”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4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景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的。
《雷雨》说课
教学方法
5
教学方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前一周,我先让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下雨的话,就更应及时,仔细地观察,让学生用心地观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信息收集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心理学也表明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视频动画,文本对比,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情景教学法
教学中用演示体验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关键词语“压、垂、挂”。用模仿雷声的分组方式,体会“越来越响”的感觉。用击掌的声音强弱,来再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的情景。
演示体验法
《雷雨》说课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朗读感悟为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6
通过听雨声,新朋友“观察”引领,进入文本学习。
通过多媒体动画播放,学生自读课文,分清内容结构。
“雷雨前”部分教师引导学习,标关键词,利用动画、图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感悟。
设置情景
激趣导入
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标关键词
赏读感悟
《雷雨》说课
学生总结“雷雨前”学习方法,自学“雷雨中”“雷雨后”部分,并汇报。
品词品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看图复述三部分内容。
课下观察自然现象,试着写下来。
《雷雨》说课
整合点
激趣导入:多媒体播放雨声,介绍新朋友“观察”
整体感知:多媒体动画播放《雷雨》课文
赏读感悟:实物演示、画图、多媒体出示文本对比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雷雨中”“雷雨后”多媒体文本演示。
品读复述:再读全文,看图复述。
《雷雨》说课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