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比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读起来味同嚼蜡。(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
B.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一篇美文,我及时惠存。(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C.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句中有关沈从文的介绍正确)
D.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最活跃、最富朝气,拥有开风气之先的力量。广大青年坚持修身立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台阶,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底色和基调,广大青年都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就一定能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
A.加点的“最”“都”“更”都是副词。
B.“修身立德”与“底色和基调”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不相同。
C.划线的句子没有语病。
D.上面语段包含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得难受”是补充短语,“基础设施"是主谓短语,“重视语文”是动宾短语。
B.“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是并列关系复句。
二、综合题
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气势磅礴的盛世华章。珠玉在前,14年后的冬奥会开幕式如何实现突破,展现中国风采?在冲突频仍、猜疑升级的当今世界,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这是我们导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如今,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成功交出了这些问题和令人满意的答卷。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运会开幕式”“中国风采”“当今世界”“艺术的力量”是结构相同的短语。
B.“如何借助艺术的力量发出和平之声?”该句的问号表达出了强烈的反问语气。
C.“这是我们导演团队成立之初就苦苦思索的问题。”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是问题”。
D.“珠玉在前”运用比喻修辞,把奥运会开幕式比作“珠玉”,表现了开幕式的华美。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成功回答了这些问题。
B.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C.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我们成功回答了这些问题,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D.通过一种美学风格的革新,我们成功交出了这些问题和令人满意的答卷。
三、语段阅读
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我是迈过鲁迅故居的门槛的,我不敢踩它,怕那像历史卷轴一样的门槛会被踏碎了。天色本来就阴沉,再加上人多cáo 杂,我已消去了对这老屋的兴趣。只记得它很大,门是一重接着一重的,所有的房间都陈设着古旧的家具和器皿 ,它们就像老人们历经沧桑的眼睛一样,沉静而又略嫌冷淡地望着我们。我注意到,屋子没有大窗口,那栗色的窗子又一律是木格的。木格很细碎,就仿佛是横在窗上的一把把剪刀一样,把射进屋里的阳光给凭空剪得零落而暗淡,所以几乎很难看到一间阳光充足的屋子。我想,当年的“迅哥儿”流连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住在永远暮气沉沉的房子里,他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就会更为迫切。而由这寂静和昏暗生发出的幻想,也会像河里游荡的小鱼一样活跃。
迟子建《鲁镇的黑夜与白天》
5.在语段横线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和拼音。① ②
6.“历经沧桑”的短语类型是( )
A.主谓短语 B.动宾短语 C.并列短语 D.偏正短语
7.与“所有的房间都陈设着古旧的家具和器皿,它们就像老人们历经沧桑的眼睛一样,沉静而又略嫌冷淡地望着我们”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不敢踩它,怕那像历史卷轴一样的门槛会被踏碎了。
B.木格很细碎,就仿佛是横在窗上的一把把剪刀一样,把射进屋里的阳光给凭空剪得零落而暗淡。
C.我想,当年的“迅哥儿”流连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住在永远暮气沉沉的房子里,他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就会更为迫切。
D.而由这寂静和昏暗生发出的幻想,也会像河里游荡的小鱼一样活跃。
8.下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的篇目是( )
A.《故乡》 B.《社戏》
C.《孔乙己》 D.《阿长与〈山海经〉》
9.“我已消去了对这老屋的兴趣”这个句子的主干是 。
四、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满井游记
袁宏道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乙)游青溪记
袁中道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①;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注释】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冰皮。
B.“青溪之跳珠溅雪”描写青溪有跳珠和溅雪。
C.(甲)文表达了作者厌倦做官,向往自然风光的思想情感。
D.(乙)文着重描写青溪水的颜色。
1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对比)
B.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借代)
C.青溪之跳珠溅雪(拟人)
D.如秋天,如晓岚(夸张)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廿二日天稍和:(暖和) B.温于玉:(表比较)
C.柳条将舒未舒:(舒展) D.呷浪之鳞:(鱼鳞)
13.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4.甲乙两文描写景物上独具特色,请选择其中一篇简要分析该文写得精彩绝妙之处。
五、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本诗领联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16.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答 案
1.C 2.B 3.C 4.(1)B (2)C 5.嘈;mǐn 6.B 7.C 8.D 9.我消去了兴趣
10.D 11.B 12.D
13.译文: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
14.甲文抓住满井早春特有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早春的特点。(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一句,描写了初春冰面开始融解,水波开始发出亮光的景象;“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一句中,运用比喻,突出山峦的容貌姿色,仿佛一位刚洗脸梳妆过的少女一样;“麦田浅鬣寸许”,运用比喻写早春的麦苗高约寸许,就像兽身上生长着的浅浅的鬃毛。
乙文主要通过用“秋天”,“晓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来描绘水色,表现了溪水清澈、碧绿的特点。“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通过比喻和对比描写突出清溪水色、水温以及清溪周围清冷的气氛。“至寒至腴,可拊可餐”——突出水之清澈干净。
15.比喻;对偶
16.示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真正的英雄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心里,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舍生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