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学习目标
①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和正式形成时间、内容、意义。
③掌握亚非会议的基本情况、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
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
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前 言
(1840~1949年)近代中国的外交:
晚清政府时期
(1840年~1912年)
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7年~1949年)
《时局图》
巴黎和会
九·一八事变
晚清政府时期
(1840年~1912年)
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7年~1949年)
不独立、不自主、没主权
屈辱外交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困局
材料研读:建国后我国政府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 —周恩来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v
s
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②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③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美国等孤立、封锁、禁运
国际形势
有利形势:
最大特点:
不利形势:
“冷战”—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内形势
历史
(综合国力)现实
建国之初,基础薄弱,国力不强,需巩固政权
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
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我们该如何?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人捣乱。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我们该如何?
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
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和主权
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对外基本方针
破冰之旅,春天来了
1949年10月2日
1949年12月
1950年2月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破冰之旅,春天来了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 1949.11.23 阿尔本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 1950.4.1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2 1950.10.4 印度
13 1950.4.13 印度尼西亚
14 1950.5.9 瑞典
15 1950.5.11 丹麦
16 1950.6.8 缅甸
17 1950.9.14 瑞士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经济建设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苏
美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1)背景
①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
②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印度的担忧。
(2)首次提出:
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3)正式形成: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5)影 响:
①对中国:
④对世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4)内容:
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在国际上产生....成为处理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互相尊重领土与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边界争议
内政问题
目 标
处理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以“求同存异”的智慧影响世界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1)背景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过程:充满危机
会前—“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周恩来总理台湾特务险遭暗杀。
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共产主义’是一种‘颠覆性的宗教’”。—伊朗代表团团长贾马利
伊朗
巴基斯坦
菲律宾
土耳其
泰国
(2)过程:充满危机
会中—矛盾与分歧:充满“火药味”的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
① 共同的经历: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② 共同任务: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③ 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民族独立。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宗教信仰、建设道路不同。
何为“同”
何为“异”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众人追捧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求同存异
“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
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维护世界和 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步入世界外交的舞台
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 ——《中国外交史》
精彩亮相,耀动日内瓦
影响外交成就的因素
1
综合国力
2
国家利益
3
国际地位
5
外交家的魅力等
4
外交政策
总结建构
以独立自主的精神立于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影响世界
“求同存异” 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结果
1、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 )
A.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2、“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共产党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的目的……使人相信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课堂练习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