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升初科学总复习资料》- 物体与物质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升初科学总复习资料》- 物体与物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8 09:5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 2 物质科学领域
第 6 讲 物体与物质
一、物体的特征
(一)物体、物质和材料
1、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汽车、轮船等,所有这些非常具体的东西叫作物体。
2、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4、物质按其发展形态可以分为三类:
(1)能量类:如声、光、热、电、磁等。
(2)时空类:如时间、空间、黑洞等。
(3)形象类:如木材、玻璃、塑料、金属、水等。
5、材料是人们所认识的形象类的物质。
(二)观察物体的特征
1、物体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由物质构成的有一定质量并且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可以感知到物体的存在。
2、可以用轻重、薄厚、颜色、形状、表面粗糙程度等描述物体的特征。
3、质量是指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被测量。
4、重量表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在地球上,受重力作用质量为 1 千克的物体的重量约为 9.8 牛顿。
5、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三)测量物体的基本特征
1、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2、质量的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杆秤、电子秤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
3、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人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当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液体。
4、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等。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升,用字母 mL、L 表示。
量筒的使用注意点:
(1)测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2)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
二、物质的状态
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对应状态下的物体分别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提示: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2、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 我们称之为水平面。3、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
三、物质的分离
(一)分离的依据
物体的特征及材料的性能。
(二)量筒的使用
1、概念:量筒是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筒,能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2、常用的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mL )和升( L )。
3、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平稳放置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三)溶解的特征
1、固体的溶解: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液体的溶解:一种液体均匀分布在另一种液体中,静置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分层的现象就是溶解了。
(四)分离沙和盐
依据沙和盐不同的溶解能力进行分离。
1、溶解:在沙和盐的混合物中加人充足的水,进行搅拌,保证盐充分溶解。
提示:1、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2、常见的溶于水的物质有食盐、高锰酸钾、白糖、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等;常见的不溶于水的物质 有沙、面粉、食用油等。3、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生动 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2、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水、切碎(弄得小些)。
3、过滤:利用过滤法将沙与盐水进行分离。
提示: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玻璃棒上,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颈紧靠烧杯的内壁。
4、蒸发:可以将盐水放置在阳光下,使水分慢慢蒸发,析出盐的晶体,也可以使用酒精灯加热盐水,使水分快速蒸发。
提示: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加热完毕需要熄灭时,可用灯帽将其 盖灭,盖灭后需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3、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酒出的酒精在酒精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五)分离铁屑和木屑
1、漂浮能力:将铁屑和木屑的混合物放人水中,木屑会漂浮在水面,铁屑会沉在水底,将木屑和铁屑分别捞出,晒干水分。
2、铁屑被磁铁吸引的性质:用磁铁贴近铁屑和木屑的混合物,铁屑会被磁铁吸引,从而分离铁屑和木屑。
四、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往往伴随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对比
提示: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熔化变色。
(二)相关实验
1、蜡烛燃烧与白糖加热:
(1)蜡烛在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燃烧、发光、发热并产生气体是化学变化。
(2)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先熔化成液体的糖,属于物理变化;后来白糖沸腾,产生气泡,变成黑色物质,并散发出焦味,属于化学变化。
(3)两个实验都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2、淀粉遇到碘酒:
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小苏打与白醋混合:
(1)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烧杯中,火焰会马上熄灭,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2)把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倒向一高一低蜡烛的火焰,低的火焰会先熄灭,说明生成的气体比空气重。
(3)该实验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化学变化。
4、把铁钉浸人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的,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附着暗红色物质--铜,溶液颜色变浅,属于化学变化。
5、对比铁与铁锈: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6、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三)物质变化的特点
1、物质发生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1)冰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都需要吸收热量。
(2)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有些变化是瞬息完成的(火柴燃烧),有些变化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岩石风化、铁生锈等)。
3、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新气体、产生沉淀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