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8 06: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结合实例,阐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内涵和原则。3.结合实例,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目标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表现形式
资源耗竭 可再生资源利用超过极限、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过程就是______过程等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________________污染等
生态破坏 森林和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________、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全球性环境问题:______、酸雾、全球气候______、________空洞。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从______性、小规模向______性、大规模发展,从宏观危害向微观危害发展,从环境污染事件向全面____________发展。
4.主要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措施
(1)资源耗竭
问题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水资源短缺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淡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水污染、水浪费现象严重;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节流:农业上,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工业上,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矿产资源短缺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矿产资源正在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 加强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
(2)环境污染
问题 主要原因 影响 解决措施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一些事故造成的污染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的自净能力;完善环境质量检测体系及相关法律体系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的有害垃圾
噪声污染 工厂、交通、建筑工地、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森林遭到破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全球气候出现变暖的趋势 加速了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并导致沿海低地遭海水侵扰,以及持续高温、干旱、飓风、特大暴雨与暴雪等灾害事件增加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臭氧层破坏 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氯氟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大气层温度发生变化并导致气候异常,威胁地球上的生命 减少并逐步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
酸雨污染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使草木枯萎、土壤及水体酸化、建筑物被腐蚀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
(3)生态破坏
问题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土地荒 漠化 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控制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度开垦,毁林开荒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森林锐减 乱砍滥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湿地萎缩 沉积物充满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 性遭破坏 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 保护森林,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禁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5.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主要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 中国 家 以生态破坏为主,比发达国家严重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发达国家将污染较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资源密集型工业,且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严重
发达 国家 以环境污染为主,较发展中国家轻 消耗的资源、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科技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判断
1.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就是该矿产资源的耗竭过程。(  )
2.全球气候变暖后就不会再有寒潮灾害。(  )
3.当代的环境问题都是大规模发展、具有宏观危害的问题。(  )
4.生态破坏主要是农业文明时期形成的。(  )
2021年4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上百万吨核废水。此条消息,瞬间成了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头条新闻,引发多国抗议。
据德国的一家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电脑计算结果显示,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有核废水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核污染影响。
1.[区域认知]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向海洋排放以后,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应该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综合思维]2011年3月,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一些辐射性物质为什么会通过风传播到我国的大陆地区?
 
 
 
(2022·江苏扬州月考)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 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回答1~2题。
1.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  )
A.淡水枯竭 B.全球气候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危害
2.近十几年来,岛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岛屿封闭 B.地形单一
C.人类破坏 D.降水过多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
4.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
B.人口增长过快
C.农作物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目标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原则及战略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既满足____________的需要,又不对_______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基本内涵
(1)图中甲是______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
(2)乙是__________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
(3)丙是__________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
3.基本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 原则 强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同代人之间、全球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平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 原则 强调人类在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______________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强调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国共同参与 国际合作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
(1)主要途径:______途径、制度途径、经济途径、教育途径等。
(2)国际合作
①联合国:多次召开环境与______大会。
②中国:中国政府针对本国国情提出“控制人口,节约______,保护______,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
(3)公众参与
①社会:倡导______消费,鼓励公众参与,有利于形成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②个人:每个人都应当树立____________、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拓展延伸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含义
特征 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
具体形式 工业:清洁生产 含义 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生产模式 在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农业: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方式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农业、多样化经营,协调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的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典型代表 南方山区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判断
1.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的事,与普通民众没有关系。(  )
2.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3.我们在生活中应做到少用一次性制品,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
2019年6月,2019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同济大学举办,会议主题为“空气污染”。来自全球的200多名学生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环境与健康、生态城市”四大议题展开讨论。大会积极响应世界环境日“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的主题要求,全世界不同国家的青年学生聚集起来,共同探讨当今全球瞩目的重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青年学子以及致力于绿色发展的相关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企业提供一个分享交流的机会,同时激励青年投身于可持续发展项目与实践。
1.[综合思维]全世界不同国家的青年学生共同探讨当今全球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2.[地理实践力]青年学生可投身于可持续发展中的哪些实践活动?
 
 
 
3.[人地协调观]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2022·浙江台州模拟)2019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
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
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
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砖瓦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化工厂
4.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可以(  )
A.减弱噪声 B.绿化环境
C.保持水土 D.减少酸雨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标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新知预习
1.耗竭 固体废弃物 荒漠化
2.酸雨 变暖 臭氧层
3.区域 全球 生态破坏
判断
1.√ 2.× 3.× 4.×
核心探究
1.福岛核电站位于沿海,核泄漏后产生的核废水排放到海洋中后导致海水受到污染,受到污染的海水会随着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到北美洲海岸。
2.日本是我国的近邻,同属东亚季风气候区,污染物通过大气运动会扩散到我国大陆地区。
对点落实
1.B 2.C [第1题,该岛屿位于大西洋西部,根据示意图判断岛上四周地势低,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会被淹没,因此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岛屿的地形、封闭性及降水量等自然条件在短短十几年中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结合材料“为纯牧业区”分析可知,当地生物种类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过度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
3.C 4.B [第3题,由图可知,导致该区域环境问题加剧的直接原因有三个:一是草地变成旱地;二是压缩草场面积使牧场超载;三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由此可推知,该区域的环境特征是干旱,故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4题,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过度开垦草场,加上人口素质较低,环保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故选B项。]
目标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原则及战略
新知预习
1.当代人 后代人
2.(1)社会 目的 (2)经济 条件 (3)生态 基础
3.经济活动
4.(1)技术 (2)①发展 ②能源 环境 (3)①绿色 ②节约资源
判断
1.× 2.√ 3.√
核心探究
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次性制品,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等。
3.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
可采取的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④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对点落实
1.B 2.B [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期、稳定地利用,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3.A 4.D [第3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石膏板材厂的废渣可作为砖瓦厂的原料。第4题,该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脱硫处理,减少了酸性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