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8 06:3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美国于2017年设计
海上漂浮城市“自由号”
长1372米,宽229 米,高107米
分为25层,可供5万人居住
学校、医院、公园、机场等设施齐全
它以太阳能和波浪能为动力
可一直漂浮停留在海上,并随时停靠
海上漂浮城市“自由号”
海上漂浮城市对人类开发海洋空间有什么重要意义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 学 习 目 标 】
结合材料,掌握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特点及意义。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结合材料,理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 课 程 标 准】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
01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原因
空间饱和
环境恶化
资源枯竭
人口爆炸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技术的日渐成熟,海洋空间将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海洋空间资源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将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资源。
01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原因
02 开发历程
早期——海岸及近海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渔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
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
渔盐之利
舟楫之便
02 开发历程
渔盐之利
舟楫之便
早期——海岸及近海
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03 滩涂
其中滩涂是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
排盐后的土地可以用来植树造林、种植粮食和牧草。
滩涂可开辟为盐田,是盐化工原料基地。
04 滩涂的主要利用方式
滩涂可作为水产养殖基地。
盐沼湿地等风光可进行旅游开发。
04 滩涂的主要利用方式
分析苞西盐场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
①苞西盐场周边地区海水盐度较高;
②位于热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③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辐射强,利于蒸发;
④该地地势平坦,滩涂面积广,提供大量的晒盐场所,利于大规模晒盐。
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雷州半岛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半岛的西南部的苞西盘场为广东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6一9月为该盐场晒盐的黄金季节,此时盛行东南风。下图示意雷州半岛及其周边海域近海表层8月盐度(%)分布。
滩涂盐场形成条件分析
(1)海盐生产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产盐量之间的关系
海盐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其中地理位置、降水量和蒸发量及海水的盐度等是影响产盐量的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2)盐场区位分析
①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海盐晒制。
②气候: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③淤泥质海岸有利于提高产量。
04 滩涂的主要利用方式
(1)海面上活动要抵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
05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特点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2)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
05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特点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3)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
05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特点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06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意义
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
06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意义
开发海洋资源
06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意义
扩展人类生存空间
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逐步向深海及海底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07 服务领域
1、按照海岸、海面、水体、海底的划分,将图中各项空间利用方式进行分类
思考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2、这些海洋空间利用方式中,哪些属于已广泛采用的,哪些属于设想中的
思考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1.海上人工岛的建设是利用了海洋的 (  )
A.能源资源 B.空间资源 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
2.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  )
①提高港口的吞吐量 ②增强船员注意力
③延长港口海岸线 ④减小港口内风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杰贝勒阿里人工岛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  )
A.天然沙滩范围扩大 B.沿海生态环境恶化
C.海洋生物种类增多 D.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位于迪拜的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岛设计图。据此完成1~3题。
C
B
B
早期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现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滩涂
渔盐
深海
海底
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气象多变海水运动
腐蚀性强破坏性大





技术难度大





扩展人类生存空间
缓解沿海人地矛盾
充分开发海洋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定义
问题
特征
意义
不与农争地
无须移民搬迁
适于仓储
小结
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2
荷兰
围海造地
香港机场
填海造陆
朱美拉棕榈岛
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
跨海桥隧
拓展陆地空间
拓展陆地空间
拓展陆地空间
改善交通通达度
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01 拓展陆地空间,改善陆地间的通达性
拥有海洋空间,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02 开发海洋资源,丰富资源类型
生物资源
化学资源
石油天然气
海底矿石
材料3 核废料的处理,国际上通常采用海洋和陆地两种方法处理核废料。一般是先经过冷却、干式储存,然后再将装有核废料的金属罐投入选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或埋藏于建在地下的厚厚岩石层里核废料处理库中。
海底
特点
水温低且变化平稳
压力稳定
适宜储藏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
03 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3
海洋国土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01 海洋国土
一国的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
在毗连区,享有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的管制权;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享有对海洋环境保护和安全、海洋科学研究、海上人工设施建设的管理权。
01 海洋国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领海的部分
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示意图
中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大陆岸线总长约1.8万千米
海岛岸线总长约1.4万千米
海岛11000多个
海域、海岸线和岛屿等一起构成了我国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02 中国海洋国土
是宣示海洋国土、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可以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
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
03 开发和利用意义
①影响:随着各国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范围的扩大,相关国家之间产生海洋利益争端的概率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在争议海域进行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进而影响相关各国的国家安全。
②解决方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海洋空间资源争端,保障国家安全,需要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
04 海洋利益争端与国家安全
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把永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东沙群岛:
广东省汕尾市(法定)
台湾省高雄市旗津区(实际)
活动 讨论永兴岛开发对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的意义
永兴岛是南海诸岛中少数具有供人类长期居住条件的天然岛屿之一。它从珊瑚岛礁演化为有淡水资源和植被、土壤覆盖,适合鸟类、陆地动物乃至人类生存的岛屿,至少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
自有人在永兴岛上长期生活以来,人们就不断采取措施,克服土地资源紧张、淡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困难,特别是在成为三沙市政府所在地后,永兴岛上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采用吹沙造陆的方式填海造地,扩大永兴岛的陆地面积。扩建后的永兴岛与石岛连为一体。
◆在扩建后的岛上,建设海港、机场、通信设施、学校、医院、银行、邮局、超市等基础设施。其中,岛上3000米长的机场跑道可起降中型客机,码头可停靠5000吨级船只供给。
◆修建、扩建柴油发电、太阳能发电装置,有效保障岛上的电力供给。
◆修建雨水收集设施、海水淡化厂,满足岛上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并对城市污水处理再利用;
◆通过水培、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蔬菜,实现居民蔬菜基本自给。
活动 讨论永兴岛开发对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的意义
1.永兴岛的陆地空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面积扩大;由珊瑚礁演变为有淡水资源、植被和土壤的岛屿;基础设施完善,最终适合人类生存
2.保障岛上居民生活所需的饮水、食物、电力等正常供应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1)淡水资源短缺,通过雨水收集和海水淡化来解决。
(2)适合种植的耕地少,食物不足,通过水培和无土栽培等技术解决。
(3)常规能源缺乏,电力不足,通过柴油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来保障。
3.新建机场和港口对维护国家海洋领土安全有什么重要意义?
加强了永兴岛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延伸了我国的海防前线,有利于保障海洋国土安全。
活动 讨论永兴岛开发对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的意义
海洋空间资源
国家安全
海岸
国家资源安全
扩展陆地空间
海面
水体
海底
海洋国土安全
改善陆地间通达性
丰富资源类型
减少某些资源对陆地的威胁
宣示主权
行使权益
提高管控
处理争端
类型
开发
影响
小结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利用优势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森林资源丰富
C.生物生产力高 D.海岸带人口稠密,具有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6.关于滩涂开发利用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滩涂主要用于开发海滨浴场
B.滩涂主要用于开采矿产资源
C.进行水产养殖是滩涂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D.滩涂主要用来种植粮食
C
B
2012年7月24日,中国正式成立了海南省地级三沙市,主要管辖西沙、中沙、南沙三个群岛中的200多个岛礁和沙滩及其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这是中国政府在南海行使主权、发展南海经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重大举措。三沙市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对南海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读图,完成7~8题。
7.海南省三沙市最主要的职能是(  )
A.海洋开发利用  B.海洋环境保护
C.海洋防灾减灾 D.维护海洋权益
8.从成因方面分类,三沙市管辖的200多个岛礁属于(  )
A.大陆岛 B.火山岛
C.珊瑚岛 D.冲积岛
C
D
如何“藏粮于地”
资料一 藏粮于地的含义
第一:“藏粮于地”所储藏的不是实际生产出来的粮食,而是耕地生产粮食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耕地数量和影响单产水平的耕地质量。
“藏粮于地”就是要保证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
第二:与现实的粮食生产不同,“藏粮于地”所保护的耕地,不一定要全部耕种,其余的部分可以暂时不耕种,而在需要时马上耕种。
第三:对给定的耕地数量而言,可以采取休耕的方式提升耕地质量,也可采取在耕种的同时提升耕地质量,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
资料一 藏粮于地的含义
1、“藏粮于地”与“藏粮于仓”的粮食储备强调的重点有何差别?
从粮食生产、储存过程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储备对象不同。“藏粮于仓”强调耕地实际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藏粮于地”强调耕地所具备的粮食生产能力。
二是投入环节不同。“藏粮于仓”与“藏粮于地”均需要投入“藏粮于仓”的投入在粮食生产、仓储建设和仓储维护环节,“藏粮于地”投入主要在改善耕地质量环节。
三是附加效益不同。“藏粮于仓”的粮食储备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库存压力和仓储财政负担,并产生大量陈化粮,造成粮食浪费;“藏粮于地”重点在与耕地生产能力的维持,可以在粮食供给充足的年份改种经济作物,提高农民经济收益,也可以通过休耕、轮作等方式缓解生态压力,在粮食短缺情况下,调整种植结构,恢复粮食生产。
资料一 藏粮于地的含义
2、从决定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来看,在已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藏粮于地”的关键是什么?
一是粮食产量是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乘积,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意味着耕地面积是基本确定的,粮食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二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因素,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耕地质量因素和农业生产投入因素。
三是“藏粮于地”不是实际的粮食生产,不需要农业机械、化肥等生产投入,只与耕地资源有关。
因此,提升耕地质量是“藏粮于地”的关键。
资料二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
第一:粮食供应充足,可以有富余的耕地用来休养生息。
第二:耕地质量降低的问题突出,确实需要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必要性:我国耕地退化和污染严重。
可能性:我国现阶段粮食生产及国内外市场供应相对充足。
资料二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
1.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从粮食供需平衡的因素进行综合思维,有利条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粮食生产和供应方面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已做到供应自给并略有剩余。二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上升,粮食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对粮食产量的年际波动,在农业科技和农田设施不断强化支撑下,我国粮食恒产稳定性增强。
三是在粮食市场供应方面,国内外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进口粮价甚至低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国内粮食流通渠道畅通。
四是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状况良好, 具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购买粮食。
资料二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
2.“藏粮于地”对解决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之间矛盾有什么作用
长期以来,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采取了高强度、超负荷的土地利用方式,以此提高农田单产,其代价是耕地质量的下降,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持耕地质量之间存在着矛盾,矛盾的根源在于粮食安全建立在大量的粮食库存基础上。
“藏粮于地”将粮食安全建立在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上。在粮食供给充足时,通过轮作、间作、休耕等方式,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修复退化耕地,水土流失耕地、被污染耕地,实现养地补肥的效果;在粮食短缺时,调整种植结构,恢复粮食生产,由于耕地质量得到补肥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提升,因此得到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和耕地质量由矛盾关系,转变为相互增益关系。
资料二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
3.如何理解“藏粮于地”对解决粮食储备成本与粮食稳定供给之间矛盾的意义?
从“藏粮于地”和“藏粮于仓”的共同点和区别入手,分析以下两点:
一是“藏粮于地”和“藏粮于仓”的共同点是“藏粮”,都具有保障粮食稳定供给的功能。
二是“藏粮于仓”所藏的粮食是现实生产出来的,不仅由生产成本,而且维持储备也是有成本的;“藏粮于地”所藏的是粮食生产能力,没有仓储成本。
资料二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
资料三 如何“藏粮于地”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对“藏粮于地”有什么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体现了东方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耕地的利用与保护关系的认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系统所体现的是主动适应自然而非盲目对抗自然或消极应对自然,追求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因地制宜采取耕地质量提升措施。每个措施都针对具体的耕地质量问题,是因地制宜的。
三是现代农业生产相比,有哪些方面被继承下来了,并仍在发挥作用;有哪些方面被放弃了,应该重新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