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明朝时营建的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 )
A.赵州桥 B.兵马俑 C.紫禁城 D.长城
2.如果我们去北京,一定会去参观被称为世界建筑之林瑰宝的故宫,这一建筑得以修建是在下列的哪一个朝代( )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明代
3.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三重,现今故宫博物院是( )
A.皇城 B.宫城 C.京城 D.外城
4.“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葬。”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明长城西至( )
A.山海关 B.雁门关 C.嘉峪关 D.居庸关
5.明长城的修建抵御了北方蒙古游牧民族南下骚扰,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上述材料反映出明长城( )
A.改善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B.促进了北方和中原的交流
C.保障了明朝北方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D.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6.下表中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解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7.下列图片均选自同一部明朝科技巨著,这部作品应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8.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科。下面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
A.《四书集注》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9.《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曼陀罗花:“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材料体现了李时珍( )
A.重视传统经验的总结 B.选材着眼于现实生活
C.实践求证的科学精神 D.探索中不断追求创新
10.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小说也是我国最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是( )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图:
请回答:
(1)明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2)万里长城的修建始于何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3)如何评价明长城?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20年3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公布了中医药抗疫的一组数据;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 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 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 90%以上。
——摘自《医学之声》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4)图一、图二所示的两位医学家都在中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医学著作。结合材料中的数据,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详解】紫禁城一般指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C符合题意;赵州桥建于隋朝,兵马俑塑于秦朝,排除AB;我国主要是秦朝和明朝修筑长城,它是北方防御工事,排除D。故选C。
2.D【详解】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明清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朝、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 ,现在称为故宫。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称为世界建筑之林瑰宝。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3.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所以答案选择B。
4.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C项正确;山海关、雁门关、居庸关都不是长城的最西端,排除ABD项。故选C项。
5.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明长城的修建抵御了北方蒙古游牧民族南下骚扰,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其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因此材料反映出明长城保障了明朝北方边境的和平与稳定。C项正确;改善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促进了北方和中原的交流。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
6.B【详解】根据“《天工开物》中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等可知,海外技术传入丰富了中国人的科学见识,B符合题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主要用作农具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排除;《齐民要术》是关于农业方面的,C排除;《本草纲目》是药学巨著,D排除。故选择B。
7.C【详解】根据图中“农耕”“织布”“炼水银、朱砂”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明朝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收录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书,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一部农书,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
8.B【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该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朱熹的古典文学,C项《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D项《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的史学著作。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9.C【详解】根据材料“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可知,对于流传的曼陀罗花的功效,李时珍亲自实践来证明,这体现了他注重实践求证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经验指的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题干材料体现不出重视传统经验的总结,排除A项;现实生活是指我们在日常中所经历的,亲眼所见所闻的那些事,题干材料体现不出选材着眼于现实生活,排除B项;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探索中不断追求创新,排除D项。故选C项。
10.D【详解】依据题干“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小说也是我国最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三国演义》,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著作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
(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2)秦朝;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为了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3)明长城全长6000多千米,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它气势宏大,雄伟壮观,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但它也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人民带来了负担。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明长城的认识,到明朝时,明朝的两个劲敌北方的蒙古和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主要集中在辽东、西及它的西部和西北地区,而蒙古还有相当部分活动在长城北及西北诸省之地。又重新修缮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
(2)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长城的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为了抵御匈奴族的入侵,秦始皇派人修筑了西起临洮(现在甘肃一带),东到辽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的长城。
(3)本题考查的是对明长城的相认识。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伟大的工程之一,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13.【答案】
(1)《三国演义》 ;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武松打虎;《水浒传》;北宋.
(3)孙悟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反映了民众要求摆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玄奘西游.
(4)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医学传统文化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通过识读图片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2)(3)题。第(4)题结合所学可知:图片1是张仲景,他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图片2是李时珍,他的代表作是《本草纲目》;这段材料说明,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医学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