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位置 单元习题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位置 单元习题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4-28 07: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位置》单元习题设计
【单元习题目标】
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位置》
习题目标 具体表述 学
理解行和列的意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理解
体会数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熟练迁移应用解决问题。 综合
借助平移、轴对称和数对的融合,在运动和变化中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拓展
【单元习题框架】
【单元习题呈现】
1.回顾:联系生活实际,回顾行与列
如下图,小轩家所在位置用数对表示为(1,8)。周末,爸爸驾驶汽车从家里出发,赶往奶奶家。2小时后到达位置用数对表示为(1,2)的超市。
(1)在图中用 标出超市的位置。
如果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2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爸爸驾驶汽车以刚才的速度从超市向东行驶,3小时后到达小镇,然后向北行驶,1小时后到达奶奶家。根据描述,请你在图中标出小镇和奶奶家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小镇( , ) 奶奶家( , )
2.优化:借助平移旋转,探究行与列
过点A(6,5)画一条直线 。用数对表示直线 上的任意四个点:
( , ) ( , ) ( , ) ( , )
如果直线 上所有的点都用数对表示出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点的行值( ),而列值( )。(填“变化”或“不变”)。所以直线 上所有的点都可以用( ɑ , )表示(温馨提示:这里的ɑ可以表示大于等于0的任意自然数)。
(2)如果将直线 向上平移2格得到直线 ,平移后所有的点可以用( , )表示。
(3)如果将直线 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 ,你能画出直线 吗?
直线 上所有的点可以用( , )表示。
(4)比较直线 和 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吗?
3.迁移:关联平面图形,深化行与列
图中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用数对表示分别是(4,7),(2,5),(6,5)。
(1)将这个三角形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4格,得到新的三角形A'B'C',请在方格图上画出这个新的三角形。
(2)找出点D,在上面方格中标出来,使这个点与原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共可以找到多少个D点?用数对表示出它们的位置。
4.应用:依托几何运动,运用行与列
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基本规则简明易懂。中国象棋共有32个圆形棋子,棋子分为两种颜色,每种颜色的棋子各16个,摆放和走棋都在棋盘格的交叉点上(如图),双方交替行棋,先把对方的将(帅)“将死”的一方获胜。
(1)图中两个“士”所在的位置可以分别用数对( , )和( , )表示。
(2)“炮”所在的位置用数对(7,2)表示,请在图中用“*”表示出“炮”的位置。
(3)根据中国象棋的规则,如图中的“馬”若向左边走一步,到达的位置可能是哪里?请将可能到达的位置用数对全部表示出来。
拓展:结合巧妙计算,拓延行与列
(1)数对与加法
你能在图中把这些数对表示的点标注出来吗?这些点的排列有规律吗?把这些点依次连起来,是什么样的?试一试。
(2)数对与乘法
请你在图中把这些数对表示的点标注出来。这些点的排列有规律吗?把这些点依次连起来,是什么样的?你还有什么发现?
【单元习题设计分析】
本单元的习题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回顾:联系生活实际,回顾行与列;优化:掌借助平移旋转,探究行与列;迁移:关联平面图形,深化行与列;应用:依托几何运动,运用行与列;拓展:结合巧妙计算,拓延行与列。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位置”这一内容的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是第四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借助此习题引导学生通过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经历在直角坐标系中寻找不同方向的点的过程,体会数对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还能表示运算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坐标的含义,为第四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基础。借此帮助学生感悟用数对表示位置可以使许多数学问题变得直观而简明,可以实现几何问题和代数问题的互化,同时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