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8 19:4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自拟题目,感知文章内容。
诵读文章,了解对仗、类比等形式美。
品味文章,领会儒家核心思想。
感悟文章,品味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屏幕显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屏幕上的三句话,那句话对你有所感触,就把它牢记在心。
同学们知道上面三句话都出自哪里吗?《礼记》
识《礼记》
《礼记》 :又名《小戴礼记》 、《小戴记》 ,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过渡语: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为何《礼记》能被赋予如此高的评价?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感受《礼记》的魅力。
拟题知意
我给今天的课堂自拟了一个标题,“学礼达智,仁治天下”,学习《礼记》让人充满智慧,当然这里的礼还指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有朝一日,你们将成为家国栋梁,希望你们以“仁”治天下。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给文章拟一个题目。
屏幕显示
(文章的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编者引用的是文章的第一句。如果你来为课文拟一个题目,你会怎么拟?)
《虽有嘉肴》
虽有至道:本文讲的并不是“虽有嘉肴”的问题,而是“虽有至道”,只要学习才能明白最好的道理。
教与学:文章主要诠释了“学”与“教”的重要性。
教学相长:文章的观点,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以“是故”第一次作结,说明学与教的重要性。“知不足”即“学”,学能“自反”,“知困”即“教”,教能“自强”,进而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对人的促进作用加以说明,最后以“故”归结,水到渠成过度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大道之行也》
理想世界:文章阐述的是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
大同社会:这个理想世界称之为“大同”
何谓大同:文章从大同社会的内涵、表现、主要特征三个方面阐释了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
总结拟题的方法:寻找中心句,提炼关键词,概括主观点。
试笔:给课文后面的《礼记˙檀弓》故事二则拟题。
《苛政猛于虎》 、《不食嗟来之食》
诵读知美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请同学们再次诵读文章,感受文章的形式美。
屏幕显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1.“弗”与“不”,皆表示否定,为什么不都用“弗”或 “不”?
避免重复,使行文有一种错综之美。
2.句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文章的气势。
3.论证方法:运用类比论证,由浅入深,形象的说明了学习需要不断实践。
屏幕显示: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四个然后在这里是否显得多余?
不多余,有着强调的作用,强调了“教”与“学”的重要性。
能否改成第二句的形式?
不能,分说两遍,强调的语气更重,突显教与学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式上也具有错综之美。
屏幕显示:
邀君共赏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答案:略
学礼知仁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你觉得《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体现了儒家的哪些思想?是如何体现的?
《虽有嘉肴》:智,所谓智者不惑,想要没有疑惑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和学相互融合,教学相长。智在儒家思想里不仅是智慧的体现,更是人的行为规范。
《大道之行也》: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大道之行”,“选贤举能,讲信修睦”,都是遵守着“礼”的标准,要想拥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就必须遵守礼制。
仁:克己复礼为仁,学会克制自己的私欲,学习不仅为了提升自我,还应教导他人,相互促进。为人要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要以人为本,为政以德,追求天下为公,共创大同社会。
悟礼知用
《礼记》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对现实社会仍有着重要意义,不知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
老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官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结束语
《礼记》之于人也,犹酒之糵也。愿君多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