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8 19:4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孔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宋朝以来,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作品简介
内容
编者
地位
体例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儒家经典著作
首个语录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学院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 。
『论语』十二章
纠正读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 huò ),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yú jǔ)。”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w ng ),思而不学则殆( dài )。”(《为政》)
6 .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shě)昼(zhòu)夜。”(《子罕》)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yōng)也》)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十二章
注意节奏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实践它、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重点字词:时、习、说、朋、知、愠、君子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态度 个人的修养
这一则中的成语是 不亦乐乎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为人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 不 习乎?”

每天
多次
反省

谋划,办事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动作名)
复习
固定句式:“不……乎?”译作“是不是……呢?”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呢?”
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2、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尽力) 信(诚实) 习(温习)
4、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
3、这几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同“又”
顺承
迷惑、疑惑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上天的意旨
越过
法度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能了解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顺从意愿,到七十岁能顺从意愿,又不会越过法度。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或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mào dié )之年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课文探究
1、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课文探究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
学过的知识
(形作名)
得到
可以

(这一点)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这则中包含的成语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
温故知新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表转折,却
【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了”
做到学思结合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
2、学习中应该怎么样?
6.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品德高尚
能忍受
乐趣
【译】孔子说:“多么品德高尚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有品德高尚啊,颜回!”
课文探究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修身)
本章成语
不改其乐
7.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学问和事业
……的人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
名词意动
【译】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8.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名词作动词
粗糙
冷水
弯着 胳膊
乐趣
正当手段
对,对于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以……为枕
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修身)。
与第六章中赞美颜回是一致的,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本章成语 乐在其中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9.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
其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虚数,
几个

一定
(于此)
在其中
选择
代词,他们
指“三人”
优点
学习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学习态度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河流
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舍弃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本章讲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
泛指平民百姓
【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不可以改变志气。”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改变
12.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
并列
坚定
恳切
仁德
并列
【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文探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这章也是讲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而是因为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不同,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给它们分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当堂背诵出来,要背出韵味。
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1、4、5、7、9、10、12章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2、3、6、8、11章
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12章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不知而不愠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总结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当、做

了解
懂得,领悟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
不改其乐、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 huò ),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yú jǔ)。”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w ng ),思而不学则殆( dài )。”(《为政》)
6 .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shě)昼(zhòu)夜。”(《子罕》)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yōng)也》)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