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duó
郑振铎
猫
污涩( ) 相称( ) 红绫( )
怂恿( ) 一缕( ) 怅然( )
蜷伏( ) 婢( )女 惩戒( )
妄下断语( )
读一读,写一写
污涩(sè) 相称(chèn) 红绫(líng)
怂恿(sǒng yǒng) 一缕(lǚ) 怅然(chàng)
蜷伏 (quán) 婢(bì)女 惩戒(chéng)
妄下断语(wàng) 诅骂
读一读,写一写
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三只猫形态迥异,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这三只猫吗?
人眼看猫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人眼看猫
隔壁要来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活泼、好动
相伴的小侣
病死
舅舅家抱来的
浑身黄色
更有趣,更活泼
亲爱的同伴
被捉走了
张妈拾来的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不活泼、忧郁懒惰
不大喜欢,若有若无
冤打致死
你最喜欢哪一只?
为什么?
你觉得作者最不喜欢
哪一只呢?
三只猫的结局都是 ,对此“我”的情感一样吗?说说“我”的情感变化。
一缕酸辛
怅然、愤恨
更难过得多、后悔莫及
亡失
三妹:爱我们,但更爱漂亮的我们的人
周家的丫头:冷漠,对我们不闻不问的人
抓猫的人:自私自利,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人
其他的人:不大喜欢我们的人
猫眼看人
三只猫眼中的其他人
三只猫眼中的“我”
喜欢我们,并且是我们悲剧的见证者
不太喜欢我,还冤枉我,他的武断直接造成我的悲剧
猫眼看“我”
一天,我下楼时,听到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了?”
我很愤怒,叫到:“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一口咬定 语气强烈)
(反问 语气更强)
案情重现
猫眼看“我”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的一根木棍,追过去打了它一下。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你觉得,“冤案”的造成有哪些因素?
(1)第三只猫本身不讨家人喜欢。
(2)第三只猫经常对着鸟笼凝望。
(3)被发现时嘴里正在嚼着东西。
探究冤案
如果养前两只小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又会怎么想、怎么判断?
情感的亲疏往往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是”字,加强语气更体现我自责之情。重读,强调。
人眼看人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力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针”运用比喻手法,突出自责情绪浓郁。重读。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强调“我”的后悔和痛苦的心情。
情感揣摩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气人了,叫人狠狠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愿意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情感揣摩
人眼看人
对于第三只猫,“我”的后悔莫及和真诚忏悔令人动容,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平等地对待生命
尊重并善待每一个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人眼看人
人与动物的关系
愧疚悔恨
性格悲剧
小人物悲剧
社会悲剧
《译文》杂志停刊事件
生活书店要撤换《译文》编辑黄源,遭到鲁迅激烈的反对。茅盾找郑振铎商量。这件事本来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也绞尽脑汁,提出了一个双方妥协的方案。不料,此事最后仍未调解成功,《译文》不得不停刊,黄源也愤而辞去了编辑的职务。大家都觉得是振铎在背后做了手脚,振铎无言。
茅盾晚年回忆:“在《译文》停刊的风波中,真正倒了霉的是郑振铎。鲁迅从此与振铎疏远了。”
黄源六十年后也诚恳地说:“我现在确认冤枉了振铎。”
写作背景
“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放等问题,郑振铎是勇于接受新思想并身体力行的青年,他在作品中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猫》就写于这个时期。
看看其他有良知的人
我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巴金《小狗包弟》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
就是要把自己真实的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作家卢梭谈写《忏悔录》的目的
捅 涌 恿 涌 捅
账 伥 账 怅 怅
蜷 倦 绻 倦 蜷
导学一
(1)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为它提心吊胆
不招人喜欢,总是喜欢凝望鸟笼
(2)运用拟人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 ②“我”主观上认为凶手就是猫,表达对猫的愤怒之情 ③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④运用比喻手法,把“我”当时对猫的态度比作针,“刺”字表现了程度之深
导学二
①[示例]第一、第二只猫都很活泼可爱,与第三只猫丑陋肥壮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前两只猫给大家带来的快乐,结局却是失踪或死亡。如此看来,第三只猫大概不会再落得这样的命运吧,但结果它出人意料地被“我”冤枉而死。于是,“猫”悲剧命运产生的悲剧色彩在构成对比的情节演绎中给读者留下强烈的震撼和冲击,与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相比,“我”内心的痛悔也显得更加深刻,发人深省。
②[示例]因为猫的弱小,尤其是第三只猫由于长相丑陋,又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不招人喜欢,就导致了人们主观臆断,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以致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以貌取人,或根据亲疏远近主观臆断。
导学三 [示例]情节的转折,带来事情发展的另一个思考角度,使主题更加深刻。小说映射现实生活,生活中人们观察事情习惯只站在一方的立场,看到的也往往是事实的一面,容易形成主观臆断。如果能多角度或换位思考,就可以完整了解并接近事实真相。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关于疫情的各种报道满天飞,如果不能多角度去求证,多立场去思考,就会被各种网络谣言或偏激的言论所裹挟。
写作指导(动物描写)
多方面观察、描绘。
通过来历、外形、习性、地位、命运等方面的描写来凸显三只猫的不同,令人难忘。
抓住特点,描写细节。
三只猫个性突出,逼真传神,活灵活现。作者善于抓住特点,捕捉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
写出真情实感。
讲述“我”与猫之间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