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就是很好的典范。
前言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
1、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证思路。
2、思考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3、积极思考社会现象,培养辩证思维 ,践行唯物史观。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初入文本
壹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学家、军事理论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马克思的挚友,他出生于德国巴门市,早年批判谢林的神秘主义哲学,并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
作者简介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制约着历史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的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创作背景
这是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在伦敦给当时德国的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的一封回信。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一个偏正短语,“决定性基础”是中心语,“社会历史”是定语。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分析了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
题目解说
①开头称呼——顶格,表示尊敬。
②问候语——另起一行,可以接正文。内容如“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一事一段。
④祝颂语——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内容一般为“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表示尊敬,一般加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右侧,然后在署名下一行相同位置写日期。
文体知识
初 读 课 文
整 体 感 知
贰
整体感知
1.是否应该把经济关系理解为生产性财富和消费性财富,或者理解为多半取决于科学状况的消费性财富的生产性质和方式?
2. 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能否认为经济结构作为唯一的创造力量决定了社会状况?
博尔吉乌斯向恩格斯提出的两个问题:
整体感知
划分层次脉络。
第一部分(1—3):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4—6):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不应忽视两点。
第三部分(7—12):指出正确理解历史的障碍,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整体感知
划分层次脉络。
中心论点: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分论点:
(1)科学依赖技术的发展需要。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历史的偶然性由经济的必然性决定。
深 入 研 读
仔 细 品 味
叁
研读课文
阅读第2-3段,从文章中找到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
(1) 什么是经济关系?
(2)“技术”具有哪些决定性作用
(3)“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什么?
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概念:
研读课文
(1)什么是经济关系?
①经济关系定义: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
②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③包括上层建筑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
④包括围绕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研读课文
(2)“技术”具有哪些决定性作用?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
“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
阶级的划分
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
国家、政治、法
研读课文
(3)“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什么?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在德国,可惜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科学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发展的需要, 即取决于经济关系发展的需要。
举例论证
研读课文
阅读第3-7段,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经济关系是制约上层建筑、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吗?
(2)如何理解“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性统治地位?
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概念:
研读课文
(1)经济关系是制约上层建筑、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吗?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
“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经济关系不是制约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
经济关系不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
研读课文
(2)如何理解“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性统治地位?
明确:
①首先提出社会历史中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地位,指出经济是“必然性”。伟人的出现是“偶然性”;
②接着提出了意识形态曲线的中轴线和经济发展轴线的问题;
③最后指出著作界对经济史的忽视这一现象。
研读课文
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阐释
恩格斯在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中指出:“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结合刘邦和项羽,谈谈你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
举例论证:拿破仑、马克思、凯撒……
明确:说明伟大人物创造历史具有偶然性。正因为是偶然,所以用了“所谓”一词,说明伟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研读课文
关于“曲线的中轴线”
明确:使用了比喻论证,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来强调“偶然性”始终围绕着“必然性”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
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研读课文
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严密、准确,请赏析下列各句的语言特色。
研读课文
1.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关联词的使用、逻辑性的语言,让文章表达的意思更加严谨缜密。
研读课文
2.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运用比喻论证,把“经济关系”比作“红线”,贯串于社会历史的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运用比喻,直观恰当,生动形象。
研读课文
3.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可惜我没有时间能像给报刊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地向您阐述这一切。
“请您”“可惜”“向您”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恩格斯对青年朋友的真诚尊重和殷切期望。
研读课文
概括本文艺术特色。
①思维辩证,逻辑严密,具有强说服力。
②生动性运用修辞,语言亲切、平易近人。
③结构严整,层次清晰,用词准确,言简意赅。
总 结 全 文
概 括 主 旨
肆
全文主旨
马克思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开创了新的世界,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当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被恶意篡改和歪曲的时候,他的革命战友恩格斯挺身而出,用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态度、缜密的理论分析向世人宣告:真理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