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估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估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8 07:45:33

文档简介

致远高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评估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显著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省际流动人口不过几百万,2022年流动人口有3.76亿。下图为我国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
我国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
1.改革开放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因素。(2分)
2. 1949年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2分)
A. 改革开放前主要由边疆迁到中原 B. 改革开放前主要由山区迁到平原
C. 改革开放后主要由农村迁到城市 D. 改革开放后主要由沿海迁到内陆
3.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这种空心化现象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分)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人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4.下列对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2分)
A.早期国际人口迁移的规模很大
B.19世纪中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有美洲向欧洲的人口迁移流向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
D.目前,西亚和北非的石油输出国人口大量迁出
5.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4分)
二、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人普”)结果公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共20分)
材料: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1月1日,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5019831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减少555423人。
总人口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14.1亿 39.93% 25.83% 27.12% 6.98%
6.甘肃省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2分)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下降 C.自然增长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7.根据图2,历次人口普查中,甘肃省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2分)
A.1982年 B.1990年 C.2010年 D.2020年
8.右图为甘肃省人口金字塔,甘肃省人口金字塔类型为( )(2分)
A.增长型 B.稳定型 C.缩减型 D.缩小型
9.根据右图,未来甘肃省劳动力年龄结构可能会使( )(2分)
A.劳动力短缺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
C.环境承载力扩大 D.人口老龄化减轻
10.根据图1,说出甘肃省人口分布特征。(4分)
1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__________最早提出以“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__________”一线作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请列举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海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社会经济因素:宗教和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8分)
三、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24分)
材料一:下图为人口发展模式图。
12.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其中②④曲线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请用以下词汇描述D时期的特征(高/低/上升/下降/扩大/缩小/稳定)(4分)
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人口规模_________
14.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现在正处于( )(A/B/C/D)时期。(2分)
材料二:2013年3月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政策》指出,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研究,北京综合承载力进入危机状态。读数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规划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量 2300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 3000万人
15.从表中可知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是______万人,人口合理容量是______万人(4分)
16.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矿产富饶的地区。近年来,北京设定了“天花板”,北京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是( )(2分)
A.水资源 B. 矿产资源 C. 土地资源 D. 生物资源
17.提高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可采取的措施有( )(2分)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 ④向其他地区移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8.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以正房为尊,两厢为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 )(2分)
A.君主为中心的思想 B.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C.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 D.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19.四合院的庭院四周封闭,有利于( )(2分)
A.冬季采光 B.阻挡风沙 C.躲避洪水 D.防御地震
20.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区为( )(2分)
A.江南水乡文化区 B.华北平原文化区 C.东北黑土文化区 D.黄土高原文化区
四、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和乡村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21.图1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城市土地利用,请将序号与土地利用类型匹配(填序号)(6分)
商业用地:________ 居住用地:_________ 工业用地:__________
22.结合图2,图1土地利用类型②所对应的地租曲线是______(填序号),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3.据图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甲地可发展服装加工业 B.乙地可建设大型批发市场
C.丙地可建设大型商务区 D.该市交通线路布局非常合理
24.图1该城市增加了森林面积,提升了生态服务价值,体现了( )(2分)
A.提高资源效益 B.提高居民收入 C.促进社会和谐 D.优化人居环境
材料二:在成都平原-望无际的水田间,有众多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聚落一-”林盘"。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成为集生活、生产、生态和景观为一体的复合型农村散居聚落单元。
25.在图2林盘结构模式图.中的方框内写出院落、农田、林木。(6分)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
26.川西林盘如此人、田、宅、林、水的相互共生,体现出的文化观念是( )(2分)
A.御外凝内 B.卓尔不群 C.天人合一 D.人定胜天
五、2022年10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正式发布,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陆域总面积 5.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4.7万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更加融合的都市圈。
27.上海大都市圈地跨两省一市,包括上海市、 省和 省的部分地区。平均城镇化率超过73%,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镇化过程已处于 阶段,主导产业为___________(6分)
28.目前城镇化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有( )(2分)
A.尼日利亚 B.中国 C.英国 D.印度
29.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2分)
30.上海大都市圈人口稠密,是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地区。其主要因为( )(2分)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均消费水平高 C.地区开放程度高 D.丘陵面积广大
31.当今世界城镇化的特点为( )(2分)
①出现城市群 ②城镇化进程有所减缓
③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④城镇化的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2.分析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对城市带来的影响。(6分)
33.上海大都市圈所处文化区的传统民居是( )(2分)
A.吊脚楼 B.白墙黑檐楼房 C.客家土楼 D.窑洞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12分
经济(2分)
C(2分)
C(2分)
C(2分)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较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医疗、教育水平高。(任答两点,每点2分,共4分)
二、20分
D
C
C
A
甘肃省人口分布极不平衡。(2分)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2分)
胡焕庸(2分) 云南腾冲(2分)
地形、气候、水资源(任答两点,各1分,共2分);生活水平、就业环境、社会经济、历史(任答2点,各1分,共2分)
三、24分
出生率(2分) 自然增长率(2分)
低、低、低、稳定或缩小(4分)
D(2分)
3000(2分) 2300(2分)
A
D
D
B
B
四、22分
② ① ③(每空2分,共6分)
①(2分) 离市中心的远近(1分) 交通便利程度(1分)
A
D
林木(2分) 院落(2分) 农田(2分)
C
五、22分
江苏(1分) 浙江(1分) 稳定发展(2分) 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任答一点2分)
C
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重(2分)
C
D
利: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乡村发展(每点1分,共3分)
弊:住房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烂心树”、“职住分离”(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
33.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