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估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评估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8 16:27:02

文档简介

致远高中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评估
高一历史 答案
忘却与铭记(24分)
1、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 3、B 4、C
5、掩盖当年不光彩的鸦片贸易和侵华行径
6、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侵犯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仁人志士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
从“觉醒”到“复兴”(30分)
7、①《南京条约》②魏源③洋务运动④甲午战争⑤辛亥革命
8、A、C
9、新的力量:工人阶级开始觉醒
新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的组织:共产党小组的建立
10、C-A-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0分)
11、BCEF DBFCEA
12、B 13、A 14、B
15、秋收起义,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进军目标是湖南长沙,均与秋收起义吻合。
16、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遇惨败,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由此爆发。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随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推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伟大的抗日战争(16分)
17、A 18、C 19、A 20、B 21、C
22、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致远高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评估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忘却与铭记(24分)
1840年后的数十年间,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这场战争”指哪场战争?它使清朝陷入了怎样的境地?(4分)
材料二:1840-1842年期间,中英两国武器装备比较表
枪 炮 军舰 总体水平
中国 鸟枪长2米,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铁质差,炮架、瞄准器不全或不完善,炮弹只有效能最差的实心弹 最大军舰船面宽不超过2丈,安炮10门 处于冷热兵器混用时代,冷兵器使用率占84%
英国 枪长1.42米,射程300米,射速3-4发/分钟 采用先进铁模工艺,火炮设计合理,炮弹种类多、质量好。 最大军舰可装载122门大炮 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
——据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整理
2、根据材料,判断以下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8分)
(1)武器装备的优劣,直接反映出两国军事实力的差距 ( )
(2)英军的武器先进,是因为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 )
(3)清军擅长骑射、排斥火器是导致装备落后的主因 ( )
(4)清军武器装备的低劣,折射出清朝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 )
材料三:在英国中学和大学的历史课上看不到鸦片战争的内容是十分可能的……还在1900年前后,一些英国历史教科书……就不再提第一次鸦片战争,而是委婉地写道,他们在1842年“得到了”那个岛。
——英·蓝诗玲《鸦片战争》
3、“那个岛”是指( )(2分)
A.澳门 B.香港岛 C.九龙司 D.新界
4、除了“那个岛”,英国通过鸦片战争从中国“得到”的其他特权是( )(2分)
①鸦片贸易合法化、内河航行权 ②开放通商口岸、巨额战争赔款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 ④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
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鸦片战争”之名最早由一位英国记者所起,以讽刺政府的不道德行为,后来英国教科书“不再提第一次鸦片战争”,其目的何在?(4分)
6、蓝诗玲在其著作中指出,中英两国对鸦片战争的记忆大不相同。中国人为何时刻铭记着鸦片战争?(4分)
从“觉醒”到“复兴”(30分)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先驱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艰辛的探索。
7、鸦片战争后,先行者逐渐觉醒,探索国家出路。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10分)
1840-1860年 1860-1890年 1880-1900年 1900-1920年
鸦片战争后签订 ____________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④__________战后签订《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后签订《辛丑条约》
编纂《海国图志》的 ②____________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为应对内忧外患局面,统治阶级推行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 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 以孙中山为领导的⑤______________建立新的共和政体
8、综合以上材料,以下对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选,6分)
A.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
B.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运动
C.实现从器物到制度的探索
D.解决了近代中国根本问题
9、归纳以下三幅图片,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6分)
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现了民族复兴。将下列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序。(8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0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诞生,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11、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浮雕,其中六幅如上,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填写相应字母)(10分)
掀起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的是__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__________。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_。
吹响推翻清朝统治的号角、促成中华民国成立的是________。
将浮雕所呈现的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诗歌(节选),回答问题:
材料: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2、按所反映历史时间的时序排列上述诗歌内容,正确的是( )(2分)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3、诗歌(一)中学子“焚佞府”的主要诉求是( )(2分)
A.捍卫国家主权 B.反对政府贪污
C.呼吁言论自由 D.建立共和政体
14、诗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2分)
A.辛亥革命成功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巴黎公社建立
D.新经济政策实施
15、诗歌(四)描写的革命行动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6、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程。(8分)
伟大的抗日战争(16分)
抗日战争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凝聚力民族意志,锻炼了民族精神,铸就了一支铁打的人民军队,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7、“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标志着( )
A.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日均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8、有学者认为: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后,与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相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更符合中国城市人口的心态,包括学生、知识分子、很大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工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了大批党员 B.促成联将抗日方针的全面实施
C.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核心 D.与社会各界打成共赴国难共识
19、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主要有( )
①南京大屠杀 ②推行“慰安妇”制度
③细菌战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与日军浴血奋战,成功解救出被围英军。这说明( )
A.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超越英国
B.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由守转攻
D.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21、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B.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海外华侨的帮助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经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1945年9月5日)
材料二: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美·罗斯福《炉边谈话》
2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