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8 09:28:06

文档简介

2022一2023学年下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中国乡土社会做过深刻论
述。陈忠实的《白鹿原》,现在看来,无疑是描写中国乡土社会和历史的一部有经典意义的长
篇小说。
如果说,鲁迅、茅盾所写的乡土世界,是南方的乡土社会,那么,陈忠实所写的乡土世界,则
是北方的乡土社会。鲁迅笔下的半城半村的S城、半镇半村的鲁镇和封闭的未庄,因为有弯曲
的水道,有乌篷船,就有了江南的特点。茅盾笔下的“春蚕”,也是江南的代表性意象。而陈忠
实笔下的“白鹿原”世界,则是厚实的平整广阔的黄土台塬,其间也有沟坎,但那是平原与平原
之间的过渡,而不是崇山峻岭中那深不见底的沟壑。这一切,都充分地体现了“白鹿原”的世
界,这个关中平原的乡土世界,它与水乡的南方不同,它是北方的,是黄土地的北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自然也有不同的文化。“白鹿原”世界与其他乡土社会还有
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它在古代处于“京藏”之地。西安曾是周秦汉唐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
因此,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世界,既是一个北方的自然世界,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
乡土文学世界。
从乡土文学角度来看,陈忠实的《白鹿原》自有天地。鲁迅、茅盾等,其出身或是没落的大
家庭,或是小康之家,他们很早就离开故乡,成为学生或洋学生,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
市,他们写乡土,多少都有回忆或怀旧的成分。陈忠实则是地道的农民家庭出身,生于斯,长于
斯,靠土地吃饭,虽然也读了高中,但毕业后就回乡当了民办教师,三十岁成为农村基层干部,
四十岁虽然当了专业作家,却一直住在农村,直到五十岁写出《白鹿原》才正式住进城里。因
此,从热悉农村社会、了解农民群体来看,陈忠实有他超出常人的生活厚度和体验深度。
从他们作品的特点看,鲁迅是五四新文化、新思想的前驱与代表,他的乡土小说,带着对旧
文化的批判眼光,他像医生一样,拿着解剖刀,解剖旧社会和人的病灶与病根。茅盾,他的文学
角色总体上是一城里人,他是站在左翼思想和文化角度,揭示资本主义裹挟下农村的衰败。后
来的赵树理和孙犁,也写乡土,他们的作品甚至带有“山药蛋”浓郁的泥土气息和“荷花淀”清
芬的荷香与水气。再后来的柳青和浩然,他们所写的关于农村的作品,泥土气息仍然浓郁,农
村人物及生活景象也丰富生动,但其要旨,是写“全新的社会”和“全新的人”。比较来看,陈忠
实的长篇《白鹿原》,不能说是后来居上,但确实在写乡土社会方面,由于学习和借鉴了文学前
辈的经验,在前贤开辟的各种路径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终成自家风景。
陈忠实笔下的乡土社会,更趋于乡土社会特别是北方关中乡土社会的本真。《白鹿原》以
文学的形式,记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成熟的乡土社会的各种历史
形态,这部作品在相当程度上还保留着民族关于乡土真实而深刻的记忆。:
::(摘编自邢小利《注目南原觅白鹿》)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2—2023学年下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白鹿原》则
从文学角度记载还原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各种历史形态”说法不当,扩大范围。
原文最后一段是“《白鹿原》以文学的形式,记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我
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成熟的乡土社会的各种历史形态”。
2.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证明了北方乡土社会更有
研究价值”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样说。
3.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将“赵树理、孙犁”
与“柳青、浩然等作家”的乡土文学特点等内容杂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地面多台高清摄像机”错,材料三
中是“舱内采用多台高清摄像机”。
5.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项“打破了地面不能完成
液桥实验的生活经验”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正常的重力环境下,液桥的尺寸
通常只有几毫米;太空环境下,重力几近消失,表面张力便能维持建立起很
大尺寸的液桥”可知,在地面能完成,只是在太空更明显。C项“不在于展示实
验现象,而在于呈现科学原理”说法错误,由材料二“不仅是实验现象的展示,
更要呈现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可知。D项“带动形成了一批科普活动”说法错
误,由材料二“后续我们也将以太空授课活动为牵引……发挥好太空授课的引
领作用,带动形成……”可知,将将来设想当做了现实。
6.参考答案:①趣味性强。所选实验富有趣味,天地互动增加了趣味。
②富有参与性。有利于鼓励人们的奇思妙想,引发学习行为。
③选项科学。选择科学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易于理解
和展示的项目。
④定位准确。面向大众,不追求高深、复杂的概念,注重大胆假设、小心求
证的科学精神。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
己见解的能力。6分。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每点中答出前面概括或后面
解说均可,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7.参考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白塔”“象征着
当地愚昧落后的文化传统”理解不当。“白塔”象征着古老、原始的当地文化传
统,有落后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
1 4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8.参考答案:①补充了故事内容,交代了事件发生的缘由;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串连起众多人物。
③展示了纯朴善良的人性之美。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形象的能力。6分。每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
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如亲情之爱。
①祖孙之爱,祖父与翠翠相依为命,祖父对翠翠无私慈爱,翠翠对祖父的孝
顺敬爱。
②父子之爱,船总顺顺对两个儿子的关爱,为大老的死伤怀,对祖父的冷淡;
希望二老娶个好人家,为了二老同意接纳翠翠。
③兄弟之爱(大老二老诚挚的手足之情),为了成全二老出去闯滩而死,二
老对大老的死深感愧疚等。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构思和分析创作特色的能力。6分。每点 2分,意思相近
即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如从爱情方面(①翠翠父母,②翠翠与
大老二老,③杨马兵与翠翠母亲)和人情友爱(①杨马兵与祖父,②船总顺顺与
翠翠祖孙,③过渡人捐钱)等方面答也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要从整体把
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原文应为:
贾人翁氏梦煕甫趣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
熙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
11.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除臣洗马”中“除”也是“授予官
职”。
12.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一生多次参加科考都没能考中进士”说法错误,原文
有“乙丑,举进士”。
13.参考答案:(1)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有流言蜚语让上级听到了,上级就调他去做
顺德通判。(5分)
(2)学士命仆人把墙壁上文章卷起取来,点灯赶忙阅读,面对面赞叹欣赏,
一直到天亮。(5分)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思路点拨:第(1)题译出大意给 3分;关键词“恶”、“闻”各 1分,共 5分。第(2)题
译出大意给 3分;关键词“卷起轴”“达旦”各 1分,共 5分。
注意: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
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参考译文: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
“三史”、八大家等书全已通晓,逐渐成为一代大儒。嘉靖十九年(1540),南京考取举人第
二名,受到茶陵人张文隐赏识。这以后考了八次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
学,各地来求学的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不称呼他的名氏。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
2 4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满口江苏口音,
断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有的诉讼案件的判决在处理时,就直接按照自己的意思
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有流言蜚语让上级知道了,上级就调他去做顺德(今属广东)
通判。隆庆四年(1570),祝贺皇上,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向来了解归有光,引荐他作南京
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庙实录》。
归有光作古文,原以六经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了其中的风韵神理。他的
文章相比于唐宋八大家,他自认为可以比肩追随欧、曾,与王临川不相上下。他的诗看似无
意求工,却有自己特色,不是一般的流俗文章可以相比的。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声名
显赫,归有光只是抱着经书在乡间的儒士。王弇州晚年赞颂归有光说:“一千年来才出了你这
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执意走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
没有什么成就啊!”人们说归有光的文章至此有了定论,而王弇州晚年感到后悔,是比不上归
有光啊!
归有光死后,他的儿子子宁整理他的遗文,妄加篡改。书贾翁氏夜梦归有光说:“快刻书,
如稍微拖延就全被涂改了。”刻成以后,贾人写文章祭祀归有光,详言所梦之事,如今还记载
在集子后面。
嘉靖末年,山阴县状元诸大绶任职翰林学士,置办酒席招待乡人徐渭。到了晚上,很久
才来。学士问他说:“为何迟到?”徐渭说:“刚才在一个士人家避雨,看见墙上悬挂归有光文
章,堪称今天的欧阳修。不能放弃离开,因此迟到!” 学士命仆人把墙壁上文章卷起取来,
点灯赶忙阅读,面对面赞叹欣赏,一直到天亮。归有光看重平生知己,每当说起张文隐的事
情,就痛哭流涕。恐怕没有把徐渭这件事让归有光知道吧?在此为他补写上这一段。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参考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词的
首句“空城晓角”写的是在江北的合肥清晨清寂萧条的氛围,《扬州慢》中“清
角吹寒,都在空城”写的是江南扬州黄昏清寂萧条的氛围。
15.参考答案:①想象燕子归来时寻春无着,只看到池塘碧水的情景。
②设问、拟人,借燕子的询问生动形象地写出伤春之情。
③以景衬情,以归燕和池塘碧色衬托出作者孤寂感伤的客居之愁。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6分,每点 2分,其中手法 1分,
分析 1分,意思答对即可。第②点中“设问、拟人”答出 1个即可。有其他答
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参考答案:(1)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2)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6分,一空 1分。该空有
一个错别字就不给分。注意形近音近字和虚词。如“淫”“诽”“嬴”“景”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表达运用Ⅰ(本题共 2小题,7分)
17.参考答案:①脱口而出(出口成章)
②春意盎然(万物勃发)
③风景如画(曲径通幽)
试题解析: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就随口说出。春意盎然:春
天生机勃勃,韵味正浓。风景如画:比喻风景像画卷一样优美,富有意境。3
分。答对一个 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3 4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18.参考答案:①引用王羲之的名句,增添了文化韵味(勾起对兰亭集会的畅想),也说明
古代当地的自然环境美好;
②引用孙绰的句子,是通过感受的对比来表达对自然之美消逝的失落(人工
之美不如自然之美)。
试题解析:考查理解引用的使用效果的能力。4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
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二)语言表达运用Ⅱ(本题共 3小题,13分)
19.参考答案:①让人们的饮食变得有滋有味
②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中
③盐的摄入量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6分,每句 2分,意思对即可,
超过字数扣 1分。
20.参考答案:使用比喻的修辞。将高盐饮食比作隐藏的杀手,突出了高盐饮食对人体的危
害,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正确运用修辞的能力。4分。修辞 1分,表达效果 3分,
意思对即可。
21.参考答案:《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烹调用
盐 9.3克,有些家庭甚至达到了 11.2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每天
最高 5克的标准。
试题解析:考查正确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根
据……”与“……显示”混用;二是语序不当,“人均”放在“每日”前;三是成分
残缺,在“组织”后加“规定”。改对一处给 1分。
四、作文(60分)
22.考点说明:考查写作能力。
命题透析:命题关注社会热点,围绕两位感动中国人物来命题,涉及我国国家安全和社
会发展,赞扬优秀人物的精神。
审题要注意抓住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成就与付出、成功与艰辛的关系,并探究二者
之间的关系。围绕一则来写但扣住共同话题的也可,若没有扣住话题的属于偏题,只写宽泛
意义的英雄,视为偏题。
参考立意:1、辉煌来自战胜压力、艰辛;2、英雄的背后是付出;3、要获得成功,就
要承受艰难;4、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等等。
不写题目扣 2分。以 46分为切入分,要敢于打高分。改卷时要综合行文中立意、内容、
语言、硬伤或亮点,判定类别。
4 4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