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说(第一课时)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说(第一课时)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8 20: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23 马 说
第 六 单 元
韩愈
第一课时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归纳、积累文言词语。
3.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清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4.正确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做有用之才。
学习目标
一个人的一生,总是在矛盾对立中沉浮。生在晚唐乱世的杜牧虽有济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乐观豪迈的刘禹锡虽想通过政治革新富国强民,却终究失败被贬谪在凄凉之地二十三年;唐朝文学家韩愈完成的又是一份怎样的人生答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新课导入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今河南孟州)。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作者简介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背景资料
“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手法多托物寓意,跟杂文相似,故又称“杂说”。
“马说”即谈谈马或说说马。
文体知识
lè 
zhǐ
rǔ
pián
cáolì
shí sù dàn
sì
xiàn
yé
cè
槽 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外见
伯乐
  

辱 



预习检查
1.正字音
大声朗读课文给你的同桌听
2.朗读课文
断句正确
读音正确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辱没
著称
译文: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里辱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能凭借日行千里而著称。
但是,转折连词
因此
虽然
介词,在
助词,的
凭借
整体感知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能够
这种,这样
能力
才能,美好的素质
等同
怎么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能吃完一石小米,可是喂马的仆役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并按照千里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可是由于吃不饱,力气不足,能力和特长表现不出来,要求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定语后置标志
顺接连词,来
代词,它
虽然
想要
……的人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按照
它的,代词
表示推测语气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译文:鞭策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到它的鸣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呀!”唉,难道真的没有好马吗?大概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结构助词,不译
识得
分析文段一: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分析文段二: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什么?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
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分析文段三: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合作探究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才美不外见
同“饲”,喂
同“现”,显示
文言文词语积累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修饰

同“饲”, 喂
吃尽
竭尽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
马鞭子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其真不知马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
助词,的
定语后置标志
助词,无实义,不译
代词,它
副词,表示加强反诘语气
代词,它的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因为
介词,按照
词类活用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策之不以其道
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的《马说》,掌握了课文的基础知识,也明确了文章的主题。《马说》通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作者心中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也获得了天下人的共鸣。
课堂小结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