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第三单元 第9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看到了我国古代新年的情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看看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导入新课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讲授新课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日或4日。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翠,雨水较多。
清明节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或阖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讲授新课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代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山行》《秋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名言佳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作者简介
欲:将要。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朗读古诗,了解重点词语。
讲授新课
大声朗读古诗《清明》,小组交流。
1.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2.用“ ”画出此时的天气。
3.用“ ”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
4.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讲授新课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节
讲授新课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理解诗意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纷纷:细雨不停地下。
讲授新课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断魂:指心情惆怅。
讲授新课
理解诗意
根据前两句,说一说:《清明》一诗写出了这个节日怎样的情景?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
讲授新课
读诗的前两句,读出细雨纷纷而下的凄凉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讲授新课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讲授新课
理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指:指向远方。
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讲授新课
理解诗意
读诗的后两句,要注意“借问”轻声读,“遥指”重读,“杏花村”读清晰。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讲授新课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感知大意
说一说:《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讲授新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主要内容
《清明》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路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苦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子转化为要继续前行的振奋心态。
主题概括
讲授新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讲授新课
生平简介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王维(701 -761),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擅长各和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最为擅长山水田园诗,不但数量多,而且状物精细传神,色彩鲜明如画,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使至塞上》等。
他人评价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作者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想念。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整体感知
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2.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讲授新课
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
孤身一人
讲授新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每当
遇到
加倍,格外
讲授新课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辟邪。
讲授新课
说一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重阳节登高、插戴茱萸。
讲授新课
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思乡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讲授新课
本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 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想起家乡的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表达了游子的 之情。
异乡
兄弟
思乡怀亲
主题概括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卢道悦《迎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拓展延伸
《元日》写的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 ,“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 的景象。
一、根据古诗内容填空(填写节日)
春节
重阳节
清明节
课堂演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天气又阴又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下面诗句的画面
课堂演练
课下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并用表格记录下来。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
布置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