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完成1~5题。
材料一:
往前一望,见白石峻增,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
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走进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
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
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
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敷衍。宝玉也知此意。贾政听了,便回
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这里并非主山正景,
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
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
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
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
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
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
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
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
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
‘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
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
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
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材料二: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
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
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
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为…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错误,根据原文“文学史上众
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顾和
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
知,应该给人“中”的感受,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B.“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错误,根据原文“说‘不中’是‘俗’,
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
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
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可知,“为了追
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也应该归于“俗”。
C.“是‘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的体现”错误,根据原文“所谓‘不中',就是
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
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后者如在蘅芜苑中…‘俗’并不只针对文辞
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
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
搬硬造出来的”可知,蘅芜苑处宝玉化用旧联拟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
茶蘼梦亦香”是为了证明用典要“中”,即根据景来命名。故选D。
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因为…张岱提出了…”错误,根据原文“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
己明言‘无有一字入俗’…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
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可知,张岱提出这一标准与是否认识
到园林命名关键并无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
3.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三中提到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如“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
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
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
A是司马光对先贤的敬慕,与园林造景无关。
B.是“园林文学”的概念知识,与园林造景和诗文关系无关。
C.洞门“穿越性”与“桃花源”意境有关,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
D.是对园林设计建造者的要求,与园林造景和诗文无关。故选C。
4.①首先通过引用张岱名言以及与现代“主题园”的对比,表明园林命名的关键在于雅俗
②然后以“曲径通幽”和“沁芳桥”两处命名为例驳斥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的认识,
指出《红楼梦》第十七回所涉园林命名用典之俗有三个角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第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由“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己明言…
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可知,首先引用张岱的名言,同时
将张岱的观点和现代“主题园”进行比较:
第二句由“后者…而园林命名的关键…更在于雅俗”可知,紧接着指出
园林命名的关键在“雅俗”:
第三句由“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在‘曲径通幽’
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可知,然后列举《红
楼梦》第十七回中两处题名驳斥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的认识:
第四句由“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
忌,三曰‘不中’”可知,最后指出《红楼梦》第十七回所涉园林命名用典之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H054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