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语言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①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④细,漏声长。
[注]①本词为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②金英:黄色菊花。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④蛩声:蟋蟀的鸣声。
1.请简要赏析本词在语言表现上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十五
陈子昂①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②。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鸱鸮③悲东国,麋鹿泣姑苏④。
谁见鸱夷子⑤,扁舟去五湖。
【注】①陈子昂的政治生涯,都是在武则天当权时期度过的。《陈氏别传》记载:“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书奏,辄罢之。”②明月珠:即夜明珠,比喻封官赐爵。③鸱鸮:一种恶鸟,一说即猫头鹰,有不祥的预兆。周公曾被管叔诬陷,后来管叔发动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平定叛乱,作《鸱鸮》以劝讽成王。④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谋反意,伍被引用伍子胥对吴王说过的话进谏。“麋鹿游姑苏台”意谓胜地衰败,比喻亡国,后沿用为典。⑤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于吴王夫差,就中取事,破了吴国。后见越王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鸱夷子”。
2.简要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乌夜啼
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钧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3.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胡应麟《诗薮·内编》评价本诗语言“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请赏析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山杨万里
乌桕①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②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杭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③清覆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
【注】①乌桕:一种乔木类植物,秋天时,树叶会由绿色变为红色。②铁皂:暗褐色。③忍冬:也叫金银花,花、茎、叶都可入药。
7.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秋山》的语言美。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
[宋]王安石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平头均楚制①,长耳②嗣吴吟。
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注】①“楚制”指儒服,意谓汉人穿的传统服装。②“长耳”即毛驴。
8.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①叠字: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写出了秋凉的渐渐渗透,营造了浓郁的凄凉氛围,将词人悲凉的情感衬托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诗词的音律美。
②排比:上下片结句均用排比。上阕结尾“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在阴雨风凉的反复变化中,每刮一次风,下一次雨,天气便渐次转凉,伴随天气逐渐寒凉的亦是词人内心逐渐加深的悲凉;下阕结尾“砧声”“蛩声”“漏声”这些使人愁肠郁结的典型声音,组成哀怨、凄凉、婉转的和声,让长夜不寐的诗人,倍觉凄切。排比突出加重了悲凉的氛围,增强了词人的抒情,同时使词句呈现出节奏感与音韵美。
③语言自然婉约,平实晓畅。“初试”、“新尝”、“黄昏院落”等等,语言通俗明白,却又深含情感,委婉含蓄。
2.本诗语言含蓄蕴藉,发人深省,多采用比喻、象征、对比、用典的手法手法情感,劝诫当权者要从历史中吸取亡国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寄寓着诗人对国家的深沉忧思。①以“玉”比喻臣子或有才德的人品德高洁;用“明月珠”比喻封官赐爵;“夭桃”比喻春风得意之时。含蓄地表达对国家用人的担忧;②以昔日“夭桃”今日“舂市徒”对比,抒发了臣子无法把控命运的悲凉;③运用周公作《鸱鸮》以劝讽成王的典故,伍子胥“麋鹿游姑苏台”的典故,和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警戒统治者从历史中吸取亡国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①写景以白描为主,风格自然恬淡,清新流畅。②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团扇美如圆月,头巾薄如轻烟的,既是状物,又暗示了作者轻快的心境。③融情于景,诗人写“纨扇”“纱巾”、树荫、雨后气象,情景轻快优美,表达了作者自然舒畅的心境。④即事抒怀,诗人借“弄笔”“浅醉”“闲眠”“听蝉”表现自己闲暇生活中的悠闲惬意。
4.“浅而能深、近而能远”是指本诗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凝练含蓄。①语言质朴自然,用语不粉饰,不堆砌,浅显直白,有自然美,诗中很多地方是直白口语,如“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日常生活口语不仅没有丝毫粗俗,反而增添了情绪。②语言凝练含蓄,化用前代典籍中的典故,把丰富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里,不仅丰富了诗歌语言容量,更使诗歌语言凝练,如本诗化用《楚辞》的意象和诗句,暗示了其未申明的含义,体现了含蓄美。
5.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6.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而《插田歌》中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7.《秋山》是一首充满语言美的小诗,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更富于表现力。秋天来临,诗人用“猩红”二字写秋景,乌桕浓艳的色彩仿佛扑面而来。尤其“染”字更是充满动感,写活了乌桕由绿转红的过程。接下来用一个“偷”字写小枫不知不觉的色彩变化,用“醉容”写枫叶之红,想象丰富,让人称奇。而“倩”“掩”二字,更是传神地写出小枫的灵性。全诗通过动词、形容词的精妙运用,把松树与枫树的红绿掩映之美、秋山的色彩缤纷之美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堪称精彩之至。
8.①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此诗前三联描绘了一幅清幽静寂的山林画面。出门时景色清浅淡雅,回归时浓阴苍翠。诗人着平民装扮,骑着毛驴、听着驴鸣,暮岭山色、寒泉好音,一派清幽静寂,仿佛来到世外仙境。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不知不觉已倦鸟归林,诗人依然游兴未尽,在晚霞和落照中静静体味这种“真意”。流露出诗人悠闲满足、惬意自得的心境。读完令人烦忧皆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