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23.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作者简介
刘慈欣,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协会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长篇科幻小说《魔鬼积木》、《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4部。1999年至2004年,刘慈欣蝉联《科幻世界》杂志读者评奖的冠军,同时,他以《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太阳》、《地球大炮》等连续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2004年,他以《海上高山》获东方少年科幻征文一等奖。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像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想象力丰富,漫无边际,汪洋恣肆,渗透着一股对宇宙的敬畏,以及朴实直率而又尝尽沧桑的感觉。
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 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论称,刘慈欣 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
1.“她”是谁?
2.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
3.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
4.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因为小女孩被困在地心里面再也无法出来了。所以我要带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
因为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
为什么出不来了呢?
她是一名失事的地航飞行员
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她”是谁?
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
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
谁能将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连贯起来,写成一段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因为 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小姑娘被困地心。为了让小姑娘最后看看这美丽的世界,所以主任安排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在本文开头的那句“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哪里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样的表现手法叫什么?
“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伏笔
课文研读,合作探究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看到 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大家一起找找,文中还有哪几处运用了这种方法!
技法探究
热,热得像——地狱。”
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
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文中这么多的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出小姑娘的处境。小姑娘的处境怎么样?
从小姑娘的处境我们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身陷绝境,内心平静
合作探究,人物分析
1.强烈的敬业精神
2.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对生养了自己的这颗星球的无限的热爱
这一切让这个小姑娘心如止水,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作为个体的人,她的确很渺小;但作为精神的人,她拥有挺立于天地之间的伟岸。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言: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但他是根会思想的芦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精神铸就小姑娘的崇高。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第45段,我读46、47段,在朗读中进一步来感悟人性的崇高与伟大。
学完本文,很多同学还意犹未尽。文中的伏笔与照应,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无穷魅力。希望本文的学习能够为大家打开一扇阅读科幻作品的大门,领略科幻的神奇。下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看过的科幻小说。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