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2023.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农业起源地多在地球上的中纬度地区,而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气候干旱,经常面临饥荒。据此可知( )
图 1 世界范围内农业发源地示意图
A.地理环境决定文明产生 B.世界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农业起源均处大河流域 D.适度生存挑战促近文明产生
2.宗教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在古希腊诸神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反映了( )
A.认知水平体现了文明发展程度 B.自然条件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 D.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3.从13世纪起,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市地租取代,英国的货币地租甚至占了支配地位。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渐发展,唯名论哲学和罗马法开始复兴。这些现象反映了西欧( )
A.迈人资本主义社会 B.西欧庄园农奴制度已经瓦解
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基督教神学被世俗文化取
4.中世纪时期的阿拉伯文化展示出强大的文化输出性。阿拉伯人在继底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贞献给人类,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是东西方文化的源头 B.具有很强侵略性和扩张性
C.助推文艺复兴的发生 D.具有包容性和世界领先性
5.有学者认为,没有理由否认古代非洲人会炼铜术,且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上来。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一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木尚未传播到埃及。由此可知古代东非( )
A.冶铁业已有独立的发展 B.深受欧亚冶铁技术影响
C.铁制农具已被广泛运用 D.独立起源而且封闭发展
6.不同时代的世界地图直观地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下图变化( )
贝海姆1492年图 丹维尔1761年图
图 2
A.根源于全球地理大发现 B.反映世界联系逐步加强
C.反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体现了科技革命的作用
7.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出去到菲律宾的马尼拉,乘坐马尼拉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到阿卡普尔科港(墨西哥),把产品销往美洲大陆,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戏称为“商业上的‘纳贡’”。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繁荣( )
A.导致了印度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 B.为西班牙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C.加速了拉丁美洲生产方式的革新 D.刺激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8.有学者统计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如下表),由此表可知( )
表 1
项 目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商业革命引发商品种类更加丰富 B.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C.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D.世界贸易中心仍然在地中海
9.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教会进行了攻击和嘲讽,揭露教会的弊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宗教改革家则提出“因信称义”,认为靠自己的信仰灵魂可获救。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的近代化,这是因为他们都( )
A 沉重打击了欧洲的社主专制制度 B.突出人的地位,弘扬了人文精神
c. 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10.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伏尔泰眼中,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就是真正平等、自由、博爱的文化,而当时的中国就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是法国所要学习的对象,将中国人称作当时“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魁奈将中国的儒家文化与政治制度,写成《中国专制制度》,还因此被称为“欧洲孔夫子”。这股“中国热”( )
A.借助中国文化推动社会启蒙 B.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C.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D.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11.阅读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山( )
表 2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A.农奴或奴隶都获得了完全的自由 B 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
C.都彻底废除旧制度实现民主政治 D.都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2.1701年1720年,英国两次通过棉布法案,禁止印度棉纺织品输入,但收效甚微——仅仅让走私愈演愈烈。1814至1828年,印度出口英国的布匹骤降2/3 而英国纺织品对印度的出口量则增长逾5倍。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英国( )
A.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C.加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D.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13.下图是1624年英国专利法》预布后专利授权统计。这反映了( )
图 3
A.专利制度助推了英国工业革命 B.科学与技术实现了密切结合
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R.工业革命推动专利制度产生
14.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革命爆发。儿天之内,马赛、里昂、纳尔波、里日、勒克勒佐等一系列工业城市也发生了起义,宜告成立革命公社。但这些革命公社的寿命都短至3-4天。72天后,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材料可用来探究( )
A.巴黎公社工人阶级最为勇敢 B.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C.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兴起 D.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要思潮
15.20世纪,非洲本土史学家撰写了一系列的本国、本民族的历史。他们从非洲的角度来看待非洲历史,大书殖民入侵前的非洲历史,大量使用口述史料、考古材料等。这些做法( )
A.旨在恢复非洲的古老历史传统 B.否定了历史文献的史料价值
C.消除了殖民主义在非洲的影响 D.增强了非洲人的自信自豪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 交流。 ……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 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 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当然也有和平交往,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 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代历史知识,对该主题“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
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表 3
全球人口增长状况
时间 人口总数
1500年 4.25亿
1600年 5.45亿
1700年 6.1亿
1800年 9亿
摘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澳]大卫·克里斯汀、[美]罗斯·E.杜思:《世界史:大时代》
表 4
1400—1800年地区人口(单位:百万)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中国 70 110 330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摘编自[美]杰里 ·本特利、[美]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概括“地理大发现”后世界人口的变化 并对其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17世纪的欧 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 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折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关于国家权力方面提出了件么政治主张 他的主张的提出有何实质意义 结合近代美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活德斯鸠的主张的 (6分)
根据材料三.说出卢梭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 这一主张的提出对法国社会有何影响 ( 4 分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
英国人曾戏泰晤士河为“泰晤士老爹”,它曾经是一条美丽的河流。1847年7月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幽默画报《庞奇》刊登了一副名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的漫画.并将泰晤士河描绘成一个外表污秽的“流浪汉”,并赋诗哀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此时,英国的河流污染防治才真正走上了健全的法制轨道。同样重要的是,20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大大增强了。他们积极参与泰晤士河的治理与保护事业。整治泰晤士河,英国前前后后共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好的河流。英国政治家约翰· 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土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图 4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2.C 3.C 4.C 5.A 6.B 7.D 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 15.D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 (14分)
(一)作答应包括以下角度:
古代文明多元特征及其原因。
战争和暴力冲突的表现及其对文化的影响,至少举一例。
和平友好交往的表现及其对文化的影响,至少举一例。
从文化交融的角度谈一谈认识。
(二)表述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
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
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
【示例】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文明在交流与碰撞 中相互影响、融合发展。
文明的交流方式主要有和平友好的经济文化交往和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地 区、人民带来破坏和灾难。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以及东西 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举其他事例,只要符合要求也可)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亚欧大陆两端文明连接起来,为东西方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搭建起一条和平交流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沿路文明的发展。(举其他事例,只要符合 要求也可)
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主流是不同文明互相碰撞与交融,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当今时代,文明的交流应当摈弃偏见、暴力冲突,倡导尊重、包容互鉴,结合自身特点,汲取其他文明 的优点与长处,开创文明发展之路等。
(说明:从文明多元化、文化碰撞交融的方式、影响、认识等角度作答,并举例说明。答出 文明多元化2分;答出战争和和平友好经济文化交往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各4分,共8分; 答出文明碰撞和交融的影响或启示2分;行文表述2分。)
17. (14分)
示例:
从表3中可以看到:1500年—1800年间全球人口几乎增长了一倍多;但从表4可看到: 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变化却并不均衡,中国、印度、欧洲人口持续上升,非洲人口在1600年时 处于上升阶段,在1800年时急剧下降,拉丁人口则从下降到回升。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使得各地粮食 产量增加,人类饮食营养结构得到改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所以中国、印度、欧洲人口大幅度 增长。
但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也带来了消极影响,由于病毒的输入和殖民活动的野蛮性和残酷 性,如黑奴三角贸易,导致非洲大陆和美洲印第安人人口的大量减少。由于人口的迁移使得 拉丁美洲人口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地理大发现使世界人口发生了大迁移,改变了世界人口格局,深刻地影响着各地民族与 文化构成及各自的经济发展。
(说明:变化4分;中国、印度和欧洲人口增长原因4分;非洲和美洲人口下降的原因6分。) 18. (14分)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 解放;有识之士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4分,每个要点1分)
(2)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意义:对于反对君主专制具有进步意义。 美国资产阶级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通过1787年宪法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6分)
(3)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影响:卢梭的学说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舆 论准备。(4分)
19. (13分)
示例:
“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
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 染。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煤炭大量使用、森林被大量砍伐、技术制约、人们对环境污染的 漠视、“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严重污染。泰晤士河由一条美丽的河流 变为外表污秽的“流浪汉”。
20世纪,环境污染也逐渐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重视。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公众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经过一个多 世纪的时间,泰晤士河重获新生,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 好的河流。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注重环保立法;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 识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说明:泰晤士河环境污染的原因4分;泰晤士河环境治理的原因4分;认识和启示3分; 行文表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