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鲁教版2023年九年级大单元教学 规律探索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鲁教版2023年九年级大单元教学 规律探索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4-28 10:0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规律探索
(1)在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真实情景中,结合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等内容,经历现实的情景数学变化,探索数学关系、性质与规律的过程,感悟如何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
(2)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运用数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的、有逻辑的分析问题,经历分工合作、计算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思维能力,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
(3)用数学的语言,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数学在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中所彰显的功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
一、单元课程目标
二、单元教材分析
规律探索型问题也是归纳猜想型问题,其特点是:给出一组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某一具体的问题情景,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中明确提到了探索与表达规律,此时的规律探索是以情景、实物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后探索、表达其中的规律。八年级学习分式与二次根式后,又把这些内容融入其中。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位置与坐标学习后,出现了点的坐标的规律探索
第三种类型是图形的变化规律探索,在七年级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应运而生,还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八年级),主要应用了这些图形的性质,也经常与一次函数结合在一起考察。
六年级至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直观形象思维能力有一点基础,有效思维的时间短,但是思维相对灵活,基本的运算能力较差
八年级到九年级,抽象逻辑思维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日益占主导地位,有赖于具体形象,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进入关键期,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三、单元学情分析
四、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规律探究题的基本题型,掌握规律探究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能、用
2.经历规律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感悟
五、课时教学
五、课时教学
五、课时教学
五、课时教学
五、课时教学
五、课时教学
五、课时教学
典例3如图,在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1A2A3,△A3A4A5,△A5A6A7,…,都是斜边在x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1A2A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0),A2(1,1),A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2021的坐标为   .
类型二 点的坐标类规律探索
五、课时教学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智能机器人接到的指令是: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长度,其移动路线如图所示,第一次移动到点A1,第二次移动到点A2,…,第n次移动到点An,则点A2021的坐标是    .
五、课时教学
五、课时教学
类型三 图形变化类规律探索
典例4下列图形都是由完全相同的圆点“●”和五角星“★”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已知第1个图形中有8个“●”和1个“★”,第2个图形中有16个“●”和4个“★”,第3个图形中有24个“●”和9个“★”,…,则第   个图形中“★”的个数是“●”的个数的2倍.
五、课时教学
类型三 图形变化类规律探索
五、课时教学
针对训练4
4.我们将如图所示的两种排列形式的点的个数分别称作“三角形数”(如1,3,6,10…)和“正方形数”(如1,4,9,16…),在小于200的数中,设最大的“三角形数”为m,最大的“正方形数”为n,则m+n的值为    .
中考链接
17.(2022·泰安) 将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
第1行 1
第2行 2 3 4
第3行 5 6 7 8 9
第4行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5行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若有序数对(n,m)表示第n行,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3,2)表示6,则表示99的有序数对是 .
中考链接
18.(2021·泰安)如图,点B1在直线l:y=x上,点B1的横坐标为2,过点B1作B1A1⊥l , 交x轴于点A1 , 以A1B1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1B1B2C1 , 延长B2C1交x轴于点A2;以A2B2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2B2B3C2 , 延长B3C2交x轴于点A3;以A3B3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3B3B4C3 , 延长B4C3交x轴于点A4;…;照这个规律进行下去,则第n个正方形AnBnBn+1Cn的边长为 ________(结果用含正整数n的代数式表示).
中考链接
18.(2020·泰安)如表被称为“杨辉三角”或“贾宪三角”.其规律是:从第三行起,每行两端的数都是“1”,其余各数都等于该数“两肩”上的数之和.表中两平行线之间的一列数:1,3,6,10,15,……,我们把第一个数记为 ,第二个数记为 ,第三个数记为 ,……,第 个数记为 ,则 _________.
中考链接
17.(2019·泰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1与y轴交于点A1,如图所示,依次作正方形OA1B1C1,正方形C1A2B2C2,正方形C2A3B3C3,正方形C3A4B4C4,……,点A1,A2,A3,A4,……在直线l上,点C1,C2,C3,C4,……在x轴正半轴上,则前n个正方形对角线长的和是   .
中考链接
16.(2018·泰安)观察“田”字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 ,则 的值为 .
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教材上“阅读与思考”曾介绍“杨辉三角”(如图),利用“杨辉三角”展开(1﹣3x)5=a0+a1x+a2x2+a3x3+a4x4+a5x5,那么a1+a2+a3+a4+a5=(  )
A.0 B.1 C.﹣32 D.﹣33
七、学业检测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如图,Rt△ABC中,∠ACB=90°,∠B=30°,AC=1,且AC在直线l上,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①,可得到点P1,此时AP1=2;将位置①的三角形绕点P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②,可得到点P2,此时AP2=2 ;将位置②的三角形绕点P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③,可得到点P3,此时AP3=3 ;…按此规律继续旋转,直到点P2020为止,则AP2021等于    .
七、学业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