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的结构式: B.的电子式:
C.异戊烷的键线式: D.乙烯的球棍模型:
2.有关下列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加热(50~ 60℃)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
B.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C.甲烷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下,乙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
B.蛋白质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水解生成葡萄糖,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C.用酸性KMnO4溶液无法鉴别乙醇与苯
D.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4.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
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
C.可用Br2/CCl4鉴别乙苯和苯乙烯
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均为7
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6.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里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
B.乙烯分子里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且有4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得的生成物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乙烯和环丙烷()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因此它们互为同系物
7.《经典咏流传》是档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下列有关古诗词中蕴含化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与酒糟分离
B.《晚春二首》:“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C.《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石油燃烧产生的黑烟可以用来制墨
D.《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8.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1mol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消耗2molNaOH
D.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9.已知苯与一卤代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苯的同系物:+CH3X→ +HX,在催化剂存在下,由苯和下列各组物质合成乙苯最好应选用的是
A.CH2=CH2和HCl B.CH3CH3和I2
C.CH2=CH2和Cl2 D.CH3CH3和HCl
10.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CH3OCH3
B.氢分子的电子式:H:H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硝酸钾的电离方程式: KNO3= K++ N3+ 3O2-
11.将体积比为1∶4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物中只有四氯化碳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
B.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
C.若日光直射,可能发生爆炸
D.生成物只有CCl4、HCl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性质稳定,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
B.医疗上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是利用了酒精的强氧化性
C.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D.BaSO4可作“钡餐”进行X射线检查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聚乳酸(PLA),是一种无毒性、可再生、可分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塑料,PLA早期是开发在医学上使用,作手术缝合线及骨钉等,现在则已较广泛的应用于一些常见的物品,如:包装袋、纺织纤维,PLA由植物中萃取出淀粉(玉米、甜菜、小麦、甘薯等)或用纤维素(玉米干草、麦秆、甘蔗渣等木质的农业废弃物)经过下列过程制造而成:
淀粉或纤维素葡萄糖乳酸聚乳酸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已知1mol葡萄糖2mol乳酸,转化过程中无其它反应物、生成物,则乳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3)某研究性小组为了研究乳酸(无色液体,与水混溶)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1.8g乳酸与过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m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体积);
②另取1.8g乳酸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m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体积)。
由实验数据推知乳酸分子含有_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从以上条件推知乳酸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_;
(4)经现代化学仪器分析,测定乳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请写出乳酸分子之间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六元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14.A~D是四种烃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
(1)A的分子式_______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
(3)B的结构简式_______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
①甲烷和己烷 ②CH3—CH2—CH2—CH3与CH3—CH2—C2H5 ③12C和13C ④O2和O3 ⑤和
15.请解答下列与蛋白质有关的题目:
I.(1)从鸡蛋清溶液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是_______。
(2)鸡蛋腐烂时,常闻到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中主要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说明蛋白质中含有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
(3)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这是因为_______。
(4)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现_______色,这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_______反应。
II.(1)下列物质对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具有明显影响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重晶石(BaSO4) B.蓝矾 C.碘酒 D.高锰酸钾 E.酒精 F.生牛奶 G.熟鸡蛋
(2)如果你发现有人误服重金属盐而出现了轻微中毒症状,需要你马上对病人进行抢救,你认为上述物质中可以应用的是_______(写代号)。
(3)当你选择物质对病人进行抢救以后,下一步的打算或做法是_______。
A.建议病人快去医院继续治疗
B.将病人安置于通风处呼吸新鲜的空气
C.建议病人卧床休息
16.某气态烃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2.59 g·L-1。
(1)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
(2)该烃的含碳量为82.8%,则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分子式是_______。
(3)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
17.某种烷烃完全燃烧后生成了17.6 g CO2和9.0 g H2O。请据此推测分子式___,并写出可能的结构___。
18.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和有关实验步骤如下:在A中加入4.6 g的乙醇、数滴浓硫酸、9.0 g的乙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馏分,得乙酸乙酯5.28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实验室用乙醇和乙酸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乙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乙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乙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乙酯从上口放出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 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
(7)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_%(产率指的是某种生成物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60、88)。
19.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中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试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若移去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则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反应。
(3)实验过程中D处铜丝网有红色和黑色交替出现的现象,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现象①:红色变黑色:____;
现象②:黑色变红色:____。
(4)从这些实验现象中可以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催化剂____(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
20.葡萄是一种常见水果,可以生食或制作葡萄干,除此之外,葡萄还可用于酿酒。
(1)检验葡萄汁含有葡萄糖的方法是:向其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其现象是________。
(2)葡萄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如下,补充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C6H12O6(葡萄糖)2_________+ 2 C2H5OH
(3)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会生成有香味的酯类,酯类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①试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____________溶液。
③实验开始时,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
④若要分离出试管b中的乙酸乙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
A.普通漏斗 B.分液漏斗 C.长颈漏斗
21.X、Y、Z四种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X、Y、Z对应的单质可以两两反应生成相应的A、B、C三个分子,其中B、C都是10电子且含有相同的元素X。A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他们之间还存在下列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C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的现象为______;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F中含有的化合键为___________。
22.下表列出了七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单质的结构式为_______。
(2)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元素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c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元素d、e、f、g形成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5)单质通入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可制备“84消毒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下列事实不能说明g的非金属性比f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
A.将g的单质通入f的气态氢化物形成的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C.f单质与化合时产物中为价,g单质与化合时产物中为价
D.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参考答案:
1.D
A.次氯酸中Cl为+1价,与O形成一对共价键,结构式为H-O-Cl,A项错误;
B.为共价化合物,在电子式中碳原子和氯原子均要满足八个电子,B项错误;
C.异戊烷只有五个碳原子,该键线式:含有六个碳原子,C项错误;
D.乙烯为平面结构,含有碳碳双键,则乙烯的球棍模型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2.C
A.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在50~ 60℃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故A正确;
B.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故B正确;
C.甲烷性质稳定,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C错误;
D.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常温下,乙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乙酸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故D正确;
故选C。
3.A
A.苯硝化后生成硝基苯和水、油脂皂化后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均可看作取代反应,A正确;
B.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不能生成葡萄糖,B不正确;
C.乙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苯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可鉴别乙醇与苯,C不正确;
D.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分别为CH3CH2CH2CH2Cl、CH3CH2CHClCH3、(CH3)2CHCH2Cl、(CH3)3CCl,D不正确;
故选A。
4.C
A.由乙苯生产苯乙烯,单键变双键,则该反应为消去反应,故A错误;
B.乙苯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可以是二甲苯,有邻、间、对三种,而不含有苯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会有多种,故B错误;
C.苯乙烯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Br2/CCl4褪色,而乙苯不能使Br2/CCl4褪色,则可用Br2/CCl4鉴别乙苯和苯乙烯,故C正确;
D.苯环和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通过单键相连接,单键可以旋转,苯环平面可以和碳碳双键平面共面,则苯乙烯分子结构中可以共平面的碳原子有8个,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C
A、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作水果的催熟剂,A正确;
B、硅胶多孔,吸收水分能力强,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B正确;
C、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甲醛有毒,不能作食品的保鲜剂,C不正确;
D、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作胃酸的中和剂,D正确,答案选C。
【点晴】本题主要是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为载体,涉及乙烯、硅胶、甲醛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与用途,意在提高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题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积累。
6.A
A.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间共用的2对电子性质不同,其中的1对强度相对较弱,形成的化学键易断开发生化学反应,A项正确;
B.乙烯分子中最多只有2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B项错误;
C.乙烯与氢气反应后的产物是乙烷,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项错误;
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环丙烷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二者虽然满足同一通式,但结构不同,故不互为同系物,D项错误。
故选:A。
7.B
A.液体互溶且有一定沸点差时可用蒸馏方式分离。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水等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分离出酒精,A正确;
B.榆荚又称榆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
C.石油燃烧产生的黑烟是烃类物质不完全燃烧得到的碳、可以用来制墨,C正确;
D.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D正确;
故选:B。
8.C
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醇羟基、苯环和氯原子,具有酚、醇、苯和卤代烃性质,能发生中和反应、水解反应、中和反应、加成反应等。
A.苯环上酚羟基邻位 有H原子,所以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没有碳碳不饱和键,所以不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酚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 酚羟基和氯原子水解生成的HCl能和NaOH反应,所以1molA最多能消耗2molNaOH,故C正确;
D.该分子中支链上的碳原子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C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9.A
根据反应+CH3X→ +HX可知,苯与氯乙烷合成苯乙烷,故必须先制得纯净的一元卤乙烷。
A. 由CH2=CH2+HCl→CH3CH2Cl,可由CH2=CH2和HCl制得氯乙烷,选项A符合;
B. CH3CH3和I2发生取代反应得不到纯净的卤乙烷,选项B不符合;
C. CH2=CH2和Cl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选项C不符合;
D. CH3CH3和HCl不反应,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
10.B
A.乙醇的结构简式是CH3CH2OH,故A错误;
B.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故B正确;
C.氧原子最外层只有六个电子,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硝酸钾正确的电离方程式: ,故D错误;
答案选B。
11.D
A.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其空间构型;
B.甲烷与氯气反应消耗氯气,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C.若日光直射,气体剧烈膨胀,可能发生爆炸;
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
A、CCl4与CH4结构一样,为正四面体,选项A正确;
B、CH4与Cl2反应消耗Cl2,所以黄绿色逐渐变浅,反应生成的CH2Cl2、CHCl3、CCl4都是油状液体,选项B正确;
C、若日光直射,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膨胀,可能发生爆炸,选项C正确;
D、CH4与Cl2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2.D
A.二氧化硅虽然性质稳定,但它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A错误;
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酒精没有强氧化性,故B错误;
C.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这是由于浓硫酸能够使木棒或棉花中的有机物纤维素的H、O两种元素以2:1的组成脱去,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C错误;
D.BaSO4不溶于水、不易被X射线穿透,可作钡餐进行X射线检查,D正确;
故选D。
13. (C6H10O5)n+nH2On C6H12O6 C3H6O3 羟基、羧基 CH3CH(OH)COOH、CH2(OH)CH2COOH
(1)根据信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结合质量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信息:1mol葡萄糖2mol乳酸,转化过程中无其它反应物、生成物,结合质量守恒书写化学式。
(3)根据n=m/M计算出1.8g 乳酸的物质的量,能与过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说明1个乳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另取1.8g 乳酸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mL (标准状况下),则乳酸分子中另一个官能团是醇羟基;据此解答。
(4)经现代化学仪器分析,测定乳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说明醇羟基位于中间碳原子上,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书写六元环状化合物。
(1)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C6H12O6 ,化学方程式为: (C6H10O5)n+nH2On C6H12O6 ;正确答案: (C6H10O5)n+nH2On C6H12O6。
(2)1mol葡萄糖2mol乳酸,转化过程中无其它反应物、生成物,1mol葡萄糖(C6H12O6)含6molC、12molH、6molO,转化为2mol乳酸,所以1mol乳酸中含3molC , 6molH,3molO, 则乳酸的分子式为C3H6O3 ;正确答案: C3H6O3。
(3) 1.8g乳酸的物质的量1.8/90=0.02mol,取1.8g 乳酸与过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mL (标准状况下),说明乳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0.448/22.4=0.02mol,说明1个乳酸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另取1.8g乳酸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0.448/22.4=0.02mol;0.02mol乳酸含有0.02mol 羧基与金属钠反应生成0.01mol 氢气,则乳酸分子中另一个官能团是醇羟基, 0.02mol乳酸含有0.02mol 醇羟基,与金属钠反应生成0.01mol氢气;所以乳酸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CH3CH(OH)COOH、CH2(OH)CH2COOH ;正确答案:羟基、羧基;CH3CH(OH)COOH、CH2(OH)CH2COOH。
(4)乳酸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OH)COOH、CH2(OH)CH2COOH,经现代化学仪器分析,测定乳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说明醇羟基位于中间碳原子上,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2个乳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结构简式为;正确答案:。
14.(1)CH4
(2)B
(3)H2C=CH2
(4)⑤
A~D是四种烃分子的球棍模型,根据图中信息得到A为甲烷,B为乙烯,C为丙烷,D为苯。
(1)A为甲烷,其分子式为CH4;故答案为:CH4。
(2)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因此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是B;故答案为:B。
(3)B为乙烯,其结构简式H2C=CH2;故答案为:H2C=CH2。
(4)①甲烷和己烷是同系物, ②CH3CH2CH2CH3与CH3CH2C2H5 是同种物质;③12C和13C是同位素;④O2和O3是同素异形体; ⑤和是同分异构体;综上所述,答案为:⑤。
15. 盐析 H2S 硫 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黄 颜色 B、C、D、E F A
I(1)从鸡蛋清溶液中提取蛋白质可用盐析的方法,故答案为:盐析;
(3)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为H2S,蛋白质中含有硫元素,故答案为:H2S;硫;
(3)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进而造成人体中毒,故答案为: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4)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显黄色,发生了颜色反应,故答案为:颜色;
II(1)蓝矾、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等物质都能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它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无毒,故答案为:B、C、D、E;
(2)生牛奶中含有较多的未变性的蛋白质,熟鸡蛋中蛋白质已经变性了,综上所述F符合题意,故选F;
(3)重金属盐中毒者服用生牛奶能降低重金属盐对人体的伤害,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所以病人去医院做更有效的治疗是最佳选择,故选A。
16.(1)58 g·mol-1
(2) 2∶5 C4H10
(3)CH3CH2CH2CH3、
【解析】(1)
某气态烃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2.59 g·L-1,则1 mol该气体的质量为m=2.59 g·L-1×22.4 L=58 g,故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58 g/mol;
(2)
该烃的含碳量为82.8%,则物质分子中含有的C原子数为:,含有的H原子数为:,因此该物质分子式是C4H10,其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n(C):n(H)=4:10=2:5;
(3)
分子式是C4H10的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是CH3CH2CH2CH3、。
17. C4H10 、
17.6 g CO2的物质的量为,9.0 g H2O的物质的量为,故N(C)∶N(H)=0.4mol∶(0.5mol×2)=2∶5,又烷烃的通式为CnH2n+2,故符合N(C)∶N(H)= 2∶5的烷烃的分子式为C4H10,故分子式为C4H10;可能的结构为:、。
18. 球形冷凝管(填冷凝管也正确) 催化剂 吸水剂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d 干燥 b 60
在装置A中加入反应混合物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利用冷凝管冷凝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先用少量水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再用水洗涤碳酸氢钠溶液,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作干燥剂,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1)由装置中仪器B的构造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
(2)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浓硫酸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3)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4)由于酯的密度比水小,二者互不相溶,因此水在下层,酯在上层;分液时,要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待到两层液体界面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所以正确的为d,故答案为:d;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吸收酯中少量的水分,对乙酸异戊酯进行干燥,故答案为:干燥;
(6)在蒸馏操作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所以ad错误;c中使用的是球形冷凝管容易使产品滞留,不能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因此仪器及装置安装正确的是b,故答案为:b;
(7)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1mol,9g乙酸的物质的量是0.15mol.0.1mol乙醇完全反应消耗0.1mol的乙酸,乙酸有剩余,所以需要根据乙醇的量来计算生成的乙酸乙酯的量.根据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可知,理论上生成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0.1mol,即8.8g.实际生成了5.28g,则乙酸乙酯的产率为:。
19.(1)2H2O22H2O+O2↑
(2)放热
(3) 2Cu+O22CuO CH2OH+O22CH3CHO+2H2O
(4)参加
装置A制取氧气,经浓硫酸干燥进入装置D与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催化剂是否参与化学反应?乙醛的催化氧化反应常用铜作催化剂,铜表面的颜色变化可帮助我们作出结论。
(1)
装置A中,MnO2催化H2O2分解制备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反应一段时间后移去E处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表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能维持D处玻璃管内较高的温度;
(3)
实验过程中D处铜丝网有红色和黑色交替出现的现象,原因是:
反应,使红色(Cu)变黑色(CuO);
反应 CH2OH+O22CH3CHO+2H2O,又使黑色(CuO)变红色(Cu);
(4)
实验过程中D处铜丝网有红色和黑色交替出现的现象,这些实验现象说明催化剂Cu参加了化学反应。
20. 产生砖红色沉淀 CO2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Na2CO3(或碳酸钠) 防止倒吸 B
(1)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所以实验现象是产生砖红色沉淀;
(2)根据碳原子和氧原子守恒可知,另外一种生成物是CO2;
(3)①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②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③实验开始时,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倒吸;
④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1)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所以实验现象是产生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2)根据碳原子和氧原子守恒可知,另外一种生成物是CO2;
(3)①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②由于乙醇和乙酸都是易挥发的,所以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除去乙醇和乙酸的试剂是饱和的碳酸钠(Na2CO3)溶液;
③由于乙醇和乙酸都是和水互溶的,如果直接插入水中吸收,容易引起倒吸,所以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溶液倒吸;
④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B;
21.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3NO2+H2O=2HNO3+NO 离子键、共价键
X、Y、Z四种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X、Y、Z对应的单质可以两两反应生成相应的A、B、C三个分子,其中B、C都是10电子且含有相同的元素X,X一定是H。A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则A是NO,所以三种气体是氢气、氮气和氧气。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C能与Y单质发生连续反应,则C是氨气,Y是氧气,A是NO,D是NO2,B是水,E是硝酸,F是硝酸铵。
(1)Z是氮元素,则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氨气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2)反应②中生成二氧化氮,则反应的现象为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3)化合物F是硝酸铵,其中含有的化合键为离子键、共价键。
22.(1)NN
(2)
(3) O2和O3 O3
(4)Al3+
(5)Cl2+2OH-=Cl-+ClO-+H2O
(6)D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元素a为H,b为N,c为O,d为Na,e为Al,为f为S,g为Cl,以此解题。
(1)由分析可知,b为N,则氮气的结构式为:NN;
(2)由分析可知,c为O,d为Na,则为,其电子式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分析可知,c为O,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ⅥA族;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分别为氧气和臭氧,其化学式分别为:O2和O3;
(4)由分析可知,d为Na,e为Al,为f为S,g为Cl,在这些元素前两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数较少,半径较小,且当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
(5)由分析可知,d为Na,g为Cl,则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6)由分析可知,f为S,g为Cl,以此解题;
A.可以通过置换反应证明非金属性强弱,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可以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反之,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B正确;
C.和同种还原剂反应时,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对应的氧化产物中的元素化合价越高,C正确;
D.应该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证明,D错误;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