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各类海域概念和法律地位。图为各类海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题。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在图中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③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读图,完成第2、3题。
2.三沙市成立的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
A.彰显我国基础建设能力 B.促进海南省城镇化进程
C.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 D.加强对南海煤炭资源的开发
3.下列有关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完善我国保护海洋权益的立法体系 ②抢先开发海洋资源,保障资源安全
③重视海洋环境保护,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加强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建设海上安全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藏族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主体多为石木结构,高为三至四层,外墙用石块或片石砌筑,墙厚近一米,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据此完成第4题。
4.藏族碉房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其主要目的是( )
A.防御野兽 B.遮挡阳光 C.稳固墙体 D.防风避寒
下图为以我国东部某市760万手机用户为样本,统计的该地人口年龄数据。完成第5、6题。
5.新居民迁入,对该市人口状况的影响是( )
A.加剧迁入地老龄化 B.提高了青壮年比例
C.提高迁入地死亡率 D.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6.推测新居民迁入该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医疗卫生 B.人口政策 C.收入差距 D.自然环境
下图为“山东省某县城2015~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主要功能区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和绿地。完成第7、8题。
7.图示丙功能区类型及布局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居住区 离河流近,提供充足的水源 B.居住区 最小风频上风向,空气质量好
C.工业区 沿交通线分布,减少郊区污染 D.工业区 地处城市外围,地价较低
8.该县城通过新的城市规划会( )
A.提高绿地人口密度 B.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C.使城市病更加严重 D.导致河流污染加剧
创意产业是利用创意、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兴行业,人才是创意产业的关键要素,完成第9、10题。
9.影响创意产业最小的区位因素是( )
A.社会资金 B.科学技术 C.通讯信息 D.自然资源
10.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
①便于知识交流 ②促进分工协作 ③节约运输成本 ④集中处理废弃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选项中,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经济结构 D.生活水平
12.保持现有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 )
A.小于0.04亿 B.介于0.04亿到0.25亿之间
C.介于4.05亿到33.34亿之间 D.大于33.34亿
下表示意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相关数据变化。完成第13、14题。
年份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城市数量(个) 城市建成区面积(万平方公里)
2000年 36.2 663 2.24
2010年 49.7 657 4.01
2020年 63.9 687 6.07
第13、14题表
13.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有(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速度快 C.逆城市化明显 D.城市人口数少
14.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对城市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热岛效应加剧 B.植被覆盖增加 C.地价房租上涨 D.雨水下渗增多
农业大省黑龙江2022年粮食总产量为1552.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3%,粮食商品率高达8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粮仓”。近年来,黑龙江推进“粮改饲”工作,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完成15、16题。
15.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广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纬度较高,生长周期长 D.黑土肥沃,产量较高
16.影响黑龙江推进“粮改饲”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17、18题。
17.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图中折线反映了( )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
近年来,有西方发达国家鼓励外迁的企业回迁。某组装企业欲从我国回迁本国进行生产。完成19、20题。
19.若该企业回迁后生产的产品与规模不变,则下列区位变化正确的是( )
A.远离企业总部 B.扩大销售市场 C.工人数量减少 D.技术投入减少
20.下列影响该企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近年来发生有利变化的是( )
①集聚协作 ②劳动力成本 ③环保成本 ④市场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交通站点的净客流量为下车流量与上车流量之差。某中学地理社团对某小城市(甲市)高铁站的净客流量进行统计,该市与区域中心城市高铁车程约20分钟。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甲市高铁站部分时段月平均净客流量统计图。完成21、22题。
21.中心城市职能被分散到甲市的是( )
A.居住生活 B.工业生产 C.交通物流 D.商贸会展
22.导致图示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与交通 B.教育与文化 C.文化与环境 D.地价与交通
2004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同时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完成23、24题。
23.我国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B.新地面积增加
C.农业技术水平提高 D.气象条件稳定
24.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 )
A.有利农业规模化经营 C.制约农业劳动力转出
B.有利优质耕地保护 D.阻碍商品农业发展
以色列在农田管理、数据科学、无人机和传感器等精准农业研究和应用方面成果显著。图为“精准农业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精准农业生产可以实现( )
A.改变作物然制 B.水肥控制 C.改良土壤质地 D.提高农作物销售范围
26.下列关于精准农业中“3S”技术的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GIS监测作物长势 B.利用RS获取作物病虫害信息
C.利用GNSS预测作物产量 D.利用RS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我国人口变化及趋势预测图”,完成27、28题。
27.图示期间( )
A.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
C.总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D.人口死亡率逐渐升高
28.该人口变化趋势将影响( )
A.人口容量 B.人口政策 C.人均寿命 D.产业结构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指集体或个人购置农业机械,并为其他农户提供专业的机械化生产服务。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大型农业机械制造厂的分布图。完成第29、30题。
29.与浙江相比,山东大型农业机械制造厂数量较多的原因有( )
A.公路交通发达 B.靠近消费市场 C.水热条件充足 D.重工业基础好
30.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影响有( )
A.减少土地撂荒,保障粮食安全 B.吸引人口返乡,提高城镇化水平
C.扩大种植品种,增加人均纯收入 D.提高生产效率,缓解劳动力短缺
某生鲜超市是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它是超市,是餐饮店,也是菜市场,但这样说又不是很准确。总的来说,它是结合“生鲜食品超市+餐饮+APP电商+物流”的复合型商业综合体,被称作“新零售标杆”。据此,完成第31、32题。
31.该生鲜超市选择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开设实体店,主要影响因素有( )
A.居民消费能力 B.土地价格 C.劳动力素质 D.物流配送能力
32.该生鲜超市可以为顾客加工所购海鲜类产品,并设立就餐区供顾客享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就业岗位 B.增加海鲜产品销量
C.减少配送支出 D.获得更大利润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建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1)四川省内以AB一线为界,__________(填“东”或“西”)部人口稠密。造成这种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2分)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生态保护和修复是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从保护长江水环境的角度,图中C、D两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3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下图为京津冀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探索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我国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疏解北京__________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__________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缓解“大城市病”。(2分)
(2)北京城市等级比天津__________(高或低),服务范围比天津__________(大或小)。(2分)
(3)从优势互补角度看,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3分)
(4)与河北相比,天津作为北京产业转入地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规划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有利于加强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巴社会经济共同发展。中巴铁路一旦落成,位于阿拉伯海沿库的瓜达尔港最终将成为中国运输中东地区原油的中转站。
(1)图中乙地棉花种植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该地棉花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甲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距离乙地近,便于获取丰富的__________,同时当地人口众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__________。(2分)
(3)影响“中巴铁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中巴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地形障碍是__________。(2分)
(4)简述“中巴铁路”修建对沿线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3分)
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级地理学科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D B C D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A A C A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 D C A B B
二、双项选择题
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AC BD BD AD AD BD
三、非选择题部分
33.(1)东、地形
(2)上海、武汉、重庆(3分)说明:若写错别字/答其他答案,不给分。位置可互换。
(3)退耕还林(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湖(或退田还湖、防治水污染)
(4)①毗邻长三角;(1分)②产业基础良好;(1分)③交通条件优越;(1分)④环境容量大;(1分)⑤城市密集(多)(城市数量多/城市众多/城市分布多)(1分)(任答3点)
34.(1)非首都、交通(2分) (2)高、大(2分)
(3)①提供廉价劳动力(1分)
(答出提供廉价劳动力/提供劳动力/廉价劳动力丰富即得1分)
②提供矿产资源(1分)
(答出提供矿产资源/提供煤、铁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即得1分)
③提供后备土地资源(1分)
(答出提供后备土地资源/提供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地价较低即得1分)
④提供农副产品(1分)
(答出提供农副产品/提供农产品/农产品丰富即得1分)
⑤发展潜力大,可承接产业转入(1分)任答三点得3分
(4)技术水平较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配套设施更完善;海运便利;与北京联系紧密。(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35.(1)水源、(1分)光照充足(1分)、昼夜温差大(位置可互换)(1分)
(2)原料(1分)、劳动力(1分)
(3)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1分)、地形起伏大(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地形复杂)(1分)
(4)缩短了区域之间的时间距离(1分);促进货物、人口的流动(加快了资金、科技、信息的流动)(1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1分),加快工业化进程(1分),促进经济的发展(1分)。(任选三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