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红楼春趣
第二单元 1课时
·曹雪芹,清代学者。
作者
作品简介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
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课程导入
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中
作品介绍
贾宝玉,《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出生,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
林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薛宝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
主要人物介绍
课程导入
1.认识“屉、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默读课文,能猜测难懂语句的大致意思,了解故事
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对宝玉的印象。
4.结合“阅读链接”,感受“放风筝”的有趣场景。
课程导入
中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中
自读任务
1.借助“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2.默读课文,猜测难懂语句的大致意思,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3.圈出文中出现的人物,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
4.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讲了什么“趣”事。
借助“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读后和同学交流: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①
②
整体感知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上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头们回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
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huán
丫鬟
yān
嫣红
huì
忌讳
tì
窗屉子
huì
晦气
dūn高墩
yuè 籰子
整体感知
中
随文识字
dài
黛玉
宝钗等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
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
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
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
chāi
宝钗
wén
晴雯
diàn
垫着
huò lā
豁喇喇
jiǎo
铰断
yáo
飘飘飖飖
xí
袭姑娘
整体感知
中
随文识字
嫣
晦
墩
钗
袭
雯
讳
黛
豁
垫
喇
整体感知
中
集中识字
yān
huì
dài
dūn
chāi
wén
xí
diàn
huò
tì
lā
讳(忌讳)
违(违背)
晦(晦气)
悔(后悔)
诲(教诲)
钗(宝钗)
杈(树杈)
喇叭( )
豁喇喇( )
哈喇子( )
给“喇”注音:
lǎ
lā
lá
屉
huì
猜读
跳读
借助资料
结合影视作品
初步读懂古典名著
的阅读方法
整体感知
交流文中难理解的语句。
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
联系上下文明白“这会子拾人走了的”意思是捡别人放走了的风筝。
整体感知
交流文中难理解的语句。
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结合注释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明白“放晦气”就是指把不好的运气放掉。
整体感知
交流文中难理解的语句。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剪子股儿、籰子”等词语较难理解,只要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不用反复琢磨。
整体感知
结合课文和资料,梳理人物关系。
宝玉、黛玉、探春、宝琴、宝钗是贾府里的公子小姐。嫣红姑娘是大老爷院里的小妾。文中的紫鹃、翠墨、晴雯姑娘、袭姑娘都是府里的丫鬟。赖大娘、林大娘是府中的仆妇。
整体感知
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讲了什么“趣”事。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放风筝的起因:众人因拾到了大老爷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便也想着去放风筝。接着写众人七手八脚放风筝的场景:丫头们拿出了各种放风筝的工具;宝琴放了个大蝙蝠风筝;宝钗放了个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又急又恼;黛玉放风筝时,众人都说能把病根儿都带走。最后写大家都把风筝放飞了。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很清楚,展现出大观园里的青年男女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中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借助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探究过程
再次默读课文,勾画描写宝玉的相关内容,再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对宝玉的印象。
小组交流后汇报,引导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再次默读课文,勾画描写宝玉的相关内容,再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对宝玉的印象。
小组交流后汇报:课文中的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提示:在交流时,既要说出对人物的印象,还要说一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有什么感受。
中
探究活动
问题探究
思考:课文中的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宝玉在拾到嫣红的风筝时,立刻让人拿下来给她送去,可见是个心肠很好、善良的贵族公子。
中
探究活动
问题探究
思考:课文中的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宝玉虽然是大观园中的二爷,却没有什么贵族少爷的架子,他的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了,螃蟹风筝被三爷拿去了,他却不气恼,很随和。
中
探究活动
问题探究
思考:课文中的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了半天放不起来,被众人一笑,他气得把风筝摔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这些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十分率直、纯真。
阅读古典名著故事时,结合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可以初步感受人物的特点。
中
探究活动
问题探究
课后的“阅读链接”也描写了风筝。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篇散文,想一想文章围绕“风筝”写了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边上写下批注。
从小我就欢喜放风筝,故一切风筝好像都同我有一点儿缘分。但一个风筝能到我的手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第一得把零用钱慢慢积存起来,才能买得一个放得起的风筝。第二住在城里没地方可放,等到有风了,还得央求听差替我们爬上房顶,或用叉杆兜起,高高地摇着。有时候父亲有正经事情叫他们做,放风筝自然是儿戏,我们便只好空望着天上的好风了。最不幸的却是末一层,房子左右前后总有许多的高树与电杆,风稍微急一点儿,或忽然转了方向变小了的时候,风筝便会挂到那上面去,许久积下来的钱就这样轻轻地飞去了,纵使舍得,也总有个无能为力的时候,于是青黄不接中,只好背着手,站
①体现了作者自幼对风筝的喜爱。
①
拓展延伸
在院子里,昂头看天上别人家飘扬着的东西,点点它,批评它,确也有一种不可形容的滋味。风筝从你房角里斜刺飞起,如一面顺风的船帆,你便不能不看,于是升到极高的天上去了,之后会看见有彩色的纸条飘然系上去,有时有玲珑的小人、灯笼、纸球……这些都一直高飞,飞到与风筝在一起而有些看不清了,于是你又看见收线,风筝愈来愈大,渐渐地什么都鲜明了,先下来的是小人、灯笼、纸球……后来又有彩色的纸条从屋脊上掠过,最后是一个风筝翩然一闪地落到墙那边去了,这在心上是希望呢,是嫉妒呢,欣悦与惋惜似乎占满了一颗童心。空中风筝不见了,傍到门边坐到门限上去,方觉得脖子已发疼了。
北平前十来年,是还保持着故都盛况的,如旧年新正的看灯,春秋二季的排楼。每到积雪方融的二月,春风正好的时候,
②描写了风筝飞起时的样子,看起来很有趣。
③描写了北平放风筝的习俗。重点描写了“老鹰”风筝。
②
拓展延伸
天上的风筝常是不计其数,龙睛鱼的尾巴如美髯公的胡须,风一吹,便能听见哗啦哗啦的响声。老鹰照例是会在天上打旋儿的,这是我小时候最羡慕的一种风筝,它只在胸上有一根线索着,飞起来身子是平的,十分灵活。当天上许多风筝都沉静不动的时候,独它扶摇直上雍容回旋着,有时忽然一放线,便会如鹰捕食一般翻身直落,但紧接着又翻回来,这样的风筝在我心中是最理想的,而且我自小见到真鹰时也总是把什么都忘了,站在那里呆看。
……
在艳阳天中,许多风筝都不动的时候,有一个风筝比北极星更坚定地直钉在天上的,那便是修长的蜈蚣了。它的头朝下,尾向上,眼睛可以笔直地成一条线直撞入青天的深心去。在忽而一松线的刹那,却如游龙般的矫健,但立刻又坚定得如指着
④细致描写了“蜈蚣”风筝。
③
拓展延伸
一个方向,把人的心带到无极之境去。
风筝在传说中被认为是放晦气的,所以落到谁家院子里,那家必定赶快把它撕掉。但在我放风筝以来,此说大约已被玩的人忘记了,小孩子有风筝自然拿去放,没有风筝呢,心里总很希望凭空能掉下一个来。记得好像是在正月,有一个绿色的水桶样子的风筝,底下垂着一条绿绒线的细长尾巴,每天清早必定从我家屋角斜飞过去。我真想把那“水桶”拿过来,好像那上面拴着青青的童心飞入如碧海的晴天中去。
——选自林庚的《风筝》,有改动
⑥文章结尾处,再一次体现了作者自幼对风筝的喜爱。
⑤这里也写到了放风筝有放晦气的意思,和课文里提到的一致。我们可以看到文化风俗的传承和延续,感受到放风筝这种民俗活动在不同的时代带给人们的生活情趣。
④
⑤
⑥
拓展延伸
红楼春趣
众人拾风筝
放风筝
宝玉:善良 随和 纯真
事情发展的顺序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中
课后作业
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进一步阅读《红楼梦》中的其他故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