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说课) 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带上她的眼睛(说课) 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9 17:1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科幻小说
说教材
《带上她的眼睛》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是中国当代科幻文学代表作家刘慈欣。这篇短篇科幻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在去年震动了整个语文界,因为,之前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是看不到真正的科幻小说的,更不用说中国科幻小说了。从这一点来说,我个人认为刘慈欣的科幻作品能被世界认可,获得了不亚于诺贝尔文学奖的雨果奖,是一件长中国志气的事。理应得到关注和重视。据说,北京明确提出要在中考里增加科幻小说阅读样题。那么,显然,这篇课文虽被列为自读课文,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孩子,他们对科幻类作品接触比较多,也比较感兴趣,学习热情很高。但作为语文老师,我应认识到,学生热衷的是自由阅读,消遣式的浅阅读,而课堂阅读教学呢,要挖掘文本价值,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过程与方法: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掌握设置悬念的写法及作用;
找到文中的伏笔,体会这种写法的精妙。
学会独立思考和质疑。
在掌握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设置悬念和伏笔的写作手法。
体会伏笔这种写法的妙处。
说教学重难点
重 点
难 点
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自制“小奖杯” 四张A4纸
预习任务:
1 :借助工具书,掌握课后及课下生字词。
2: 记录下你初次浏览课文时,读完1-5自然段产生的疑问,用提问题的形式书面整理出来,至少三个问题。并在读完全文后,用波浪线划出问题的答案 )
说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2分钟)
二、作者介绍(3分钟)
三、检测预习(15分钟)
四、写作探究(20分钟)
五、课堂小结(5)
说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写作探究(10分钟)
二、学会质疑(5分钟)
三、写作(30分钟)
一、导入
讲述老师曾经看美国科幻电影后的感慨,以及当时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失望,得出结论,中国缺少好的科幻剧本。引入对本文作者刘慈欣的介绍。
作者介绍:刘慈欣是 著名的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检测预习
学生活动
活动1: (PPT显示生字词)采用“我来点,你来读”大屏幕的方式,两两小组pk,每个小组一名学生,获胜小组获得印有防伪标识的“小奖杯”一个。
活动2:采用“我来问,你来答”的形式,小组内,两两同学一问一答。有争议的问题,组内讨论。
生难字
点缀( ) 漫步( ) 迟钝( )
蒙眬( ) 闲暇( ) 凸现( )
拍摄( ) 蔚蓝( ) 合拢( )
吟唱( ) 心有灵犀( ) 镍( )
zhuì
màn
dùn
lóng
xiá

shè
wèi
lǒng
yín

niè
孤零零
孤单孑立。
不期而至
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遇到。
心有灵犀
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涯,边际。
天涯海角
词语解释
写作探究(一)
同学们,前面给读者设置了一个个疑问,引发你阅读下文找寻答案,这种写法叫什么?
设置悬念:
概念: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者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作用:
引发读者阅读下文。
本文作者不但善于用悬念吸引我们阅读下文,还在文中多处埋下了伏笔。说到伏笔两个字,不知你能否联想到伏兵,我国古代的军事家很善于设埋伏,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诸葛亮就很会用设埋伏的战术,《空城计》里,司马懿正是疑心在城头上泰然自若弹琴的孔明设下埋伏,才错失了很好一次战机。三国中,和卧龙先生并称于世的凤雏庞统,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在他发兵途中,中了敌人的埋伏,葬身落凤坡,令人唏嘘不已。可见,埋伏是一个可以扭转战局的绝妙战术。战术、艺术有时会有相通之处,在我们的文学创作中,作者也像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那些文字如同千军万马,经作家的精心调遣,排列出了不同的行阵,产生了像埋伏笔这样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接下来呢,我们就来玩玩这个游戏---“找伏兵”
写作探究(二)
课堂小游戏:“找伏兵”
概念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句话、一件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者事件预先作的的某种提示或者暗示。通常,前文有伏笔,后文有照应。
游戏规则:老师已将文中的照应之处,用A4纸打印出来,粘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伏笔的概念,独立思考,用波浪线划出作者埋下的“伏兵”。然后小组内交流,确定答案后,派组代表上台板书,答对的小组获得一枚“小奖杯”。
第二课时
写作探究(二)
接上节课,学习伏笔的作用
伏笔的作用:单个句子的作用,是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伏笔手法的作用,可用个性+共性的格式回答,如“前面的伏笔和后面的照应更能突出××人的……(个性),同时使文章更加精致,严密,更加具有震撼力(共性)”
请同学们赏析一处伏笔的作用。
学会质疑
课堂小游戏:“找茬”
赞叹刘慈欣想象奇特,写作巧妙的同时,老师发现作者百密一疏,文中有一处漏洞,阅读时,你发现了吗?请独立思考,看看能否找出来。
游戏规则:最先找到的小组获得一枚“小奖杯”。
学以致用
写作训练
你能原谅作者的这个小失误吗?享有盛誉,获得国际大奖的著名作家还会出现小小的错误,所以,同学在写作是不是更应该放开,大胆的去创作,说不定你就为成为“当代科幻文学第二人”了呢!
请同学们以《带上_的眼睛》或者《带上他的_》为题,尝试写一篇科幻作文,尽量尝试用上设悬念和埋伏笔的写作手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