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方法
目录
1
文言文五步阅读法
3
真题练一练
2
文言文常见考查点
文言文五步阅读法
一、运用“五步法”学习文言文:
1、读文正音。
①要读准字音。文言文中多用生僻字,又有通假字、多音字等,如课文注释中对这些特殊字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读准读对。
②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
③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补充: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
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捕蛇者/说。
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2、读注解词
3、串讲文意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
千万不要放过文下注释里的每个字、词,这是理解文章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4、体会情感(道理)
在理解全首诗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文中讲明的道理等。
5、熟读成诵
比较经典文言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而且文章中还往往有一些名句佳言,熟读成诵可以积累文言素养。
文言文常见考查点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特点:
1、一词多义
例如:
“说”读shuō时,有当说、说明的意思。
“说”读shuì时,当游说讲,如“苏秦以连横说秦”。
“说”读yuè时,当高兴讲,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中学课本里讲的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用字:凡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
如“反”通“返”,“知”通“智”。
假借字:凡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叫做假借。
如“蚤”通“早”,“直”通“值”。
古今字:古代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出一个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专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叫做古今字。
如:“莫”通“暮”,“益”通“谥”。
2、通假字
注意:
古籍中的通假字都是约定俗成的,不是任何一个字都可以随便写成通假字的。
通假字问题也是文言文里的一种重要的文字现象,阅读文言文时必须加以注意。
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
(1)通假字是本字的一部分
如:善—缮 生—性 尊—樽 坐—座
(2)通假字和本字的一部分相同,字形相近
如:说—悦 振—震 没—殁
(3)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同
如: 蚤—早 衡—横 颁—斑 倍—背
(4)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近
如: 要—邀 有—又 贾—价
(5)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读音也不同
如: 罢—疲 适—谪 冯—凭
牛刀小试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试着解释字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学而》
2、诲女知之乎? 《论语 为政》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为政》
4、止有剩骨。 《狼》
5、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3、古今异义
②、词义的缩小。
如:“穷”在古代有阻塞不通、生活困难、不得志、不显贵以及穷尽、穷究等多种义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穷”,用的就是不得志、不显贵这个意思。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③、词义转移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④、感悟色彩变化
留 删 补 换 调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4、文言文翻译方法
(3)“补”,就是增补。
①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细察其纹理”
“细” —— “仔细”;
“察” —— “观察”;
“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必”——“必定”
留 删 补 换 调
4、文言文翻译方法
②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如此痴人,(被)世人所笑”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昂首观之”
“首” —— “头”。
“昂”—— “抬”;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孤帆一片日边来”
真题练一练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水果可以吃。
②仕:做官
③坐:因为。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1.想想加点字的意思。
⑴席上啖菱。( )
⑵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
⑶仕于南方( )
酒席
认识、了解
做官
2.翻译。
“北地亦有此物否?”
难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菱角)吗?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3.试用一段话评价文中的“北人”。
北人无知而又虚荣,为了掩饰自己,贻笑大方。
总结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1、读文正音
2、读注解词
3、串讲文意
4、体会情感
5、熟读成诵
总结
二、文言文翻译
1、一词多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
4、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总结
三、小升初文言文四大考点
考点1:解词
考点2:译句
考点3:内容
考点4:涵义
谢 谢 倾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