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实验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8 17:09:40

内容文字预览

广东实验中学 2022—2023 学年(下)高二级选必 3考试
历 史
命题:胡桂玉 审定:张岭峰 校对:乔杰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8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穆王三书”、《国语·齐语》《逸周书》等传世文献中的周穆王征巡四方,是深谋远虑、
倦勤恳切、善于纳谏、雄心勃勃,追学于文武成康之业的有为君王;《国语·周语》中
的周穆王则不听谏言态度强硬,最后西征犬戎导致“荒服者不至”。这些记载表明
A.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 B.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
C.仁德治国的观念源远流长 D.民本思想取代朴素天命观
2.18 世纪的欧洲被称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
中国文化,但是从 18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
文化有可取之处。欧洲思想家对中国认识的变化表明
A.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B.西方对中国的认知日益清晰
C.中西方实力发生根本性逆转 D.明清中国闭关锁国不断加强
3.有学者认为希腊文化为拜占庭提供了文化思维的基础和范畴;罗马人为其提供了政治制
度和法律思想;基督教为这一文化提供了思维的框架和方向;阿拉伯人以及其他的东方
民族为这一文化提供了科学和哲学的因素。该学者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
A.多元起源,彼此借鉴 B.开放包容,创新发展
C.推陈出新,影响深远 D.东西汇流,独具一格
1 / 6
4.“但愿我的祖先不会因我而遭人指责,愿可爱的法兰西不会蒙受耻辱;我将用杜朗达尔
猛刺敌人,我的好剑就系在我的腰间;你会看到它将沾满污血。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
灭亡,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材料节选自《罗兰之歌》,该叙述诗
A.抨击了封建贵族的专横 B.是欧洲教会文学代表作
C.颂扬了骑士英雄的传奇 D.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
5.史诗是以民间传说故事及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下列全部
属于史诗的一组著作是
① 《吉尔伽美什》、《摩诃婆罗多》、《万叶集》
② 《荷马史诗》、《罗摩衍那》、《伊戈尔远征记》
③ 《荷马史诗》、《梨俱吠陀》、《万叶集》
④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梨俱吠陀》、《伊戈尔远征记》
A.① B. ② C. ③ D.④
6.在美洲文化中,有一个神奇的事物——奇普。奇普由一根横着的主绳和垂挂于其上的密
密麻麻的绳子(垂绳)组成。现存最大的奇普竟是一卷日历(如下图),共有 762 根垂
绳,其中 730 根垂绳通过距离间隔分成 24 股,正好是 2 年、24 个月、730 天。对材料
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奇普记载了“玛雅历” B.印第安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太阳历
C.使用奇普记事的是印加人 D.奇普是阿兹特克人记录事件的载体
7.公元 4 世纪末期,匈奴人大举入侵日耳曼领地,迫使日耳曼各部落进一步深入罗马帝国
腹地,成为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发端。日耳曼人大迁徙
A.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D.加剧了欧洲文化上的分裂
2 / 6
8.1982 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
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
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
动兴起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 B.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
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 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
9.“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
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
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
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这表明
A.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了先进文化 B.移民社会存在文化认同的问题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融的主要途径 D.古代美洲文化的形成存在障碍
10.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
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
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
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A.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B.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C.和平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主流 D.新航路开辟促进文明的传播
11.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曾说“到了全无草原和中华之界限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蒙古,整个
欧亚大陆才基本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一时打开了远远超越陆地和海域界限的往来和
交流。作为其支撑的核心地区,无疑是中华。”他意在说明
A.元朝以前欧亚大陆并未实现交流 B.元朝的民族融合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C.蒙古帝国促进了亚欧大陆文明的交流 D.蒙古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
12.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流行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社会风俗变
化很大;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封闭的状态,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导致这一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 B.洋务运动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影响 D.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快慢
13.“在谈到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政治制度的影响中,有一点是必须要谈的,这就是《拿破仑
法典》明确肯定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充分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法典根据法
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了一切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由此可知该法典
A.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原则 B.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C.催生了西欧各国的民主制度 D.有利于被占领地区民族统一
3 / 6
14.20 世纪 20 年代,欧州知识分子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1918—1922 年出版的《西方的没
落》一书,也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上
述认知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一战后欧洲优越感的丧失 D.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5.塔哈·候赛因说:“外国学校从来不会真正地符合埃及人民的心愿,从本质上看,它们
绝不会教育埃及去热爱埃及,或保护埃及的民主。埃及教育的主体应该是自己办的学
校,对外国学校的过分依赖对埃及的发展无济于事”。这从本质上说明塔哈·候赛因
A.主张埃及人应该办自己的学校 B.认为发达的教育是埃及独立的保障
C.意识到外国教育存在极大弊端 D.要求摆脱外国对埃及的文化殖民
16.1945 年 12 月,法国将阿尔及利亚的抗法英雄阿卜杜·卡德尔的住所列为历史遗址,后
来遗址范围又扩大到他生活和居住过的清真寺等。这一做法旨在
A.释放和解信号维持殖民统治 B.修复国际关系促进和平发展
C.将民族自决确立为公认准则 D.融合两国文化助推非洲发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2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
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
“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
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
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其精华部
分仍然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传承。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
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依然具有现代价值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8 分)
4 / 6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在亚历山大之前,人类的文化交流只是局部的,有些地区甚至是相互隔绝的,但自他之后,
这种局面就逐渐打破了。这一时期文化交流不只限于希腊—马其顿人的直接统辖之地,而且包
括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希腊的人可成神观念与埃及、巴比伦的王权神化一拍即合,形成了新
的国王崇拜。巴比伦的占星术、天文观测资料与希腊文学、数学的结合,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
成就达到了近代哥白尼才能达到的高度。东方的拱形建筑风格也被希腊化时期的建筑师们所
吸收。希腊语成了希腊化世界的通用语言,不少的当地人用希腊语写了本国本地区的历史,大
大丰富了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宝库。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材料二
近几十年来,国际移民伴随着资本、商品、文化等要素的加速流动而不断高涨。在一些地
区,如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移民输出地,移民往往是整个家庭争取收入与生存机会最大化
的战略。发达国家的工人不愿意从事低报酬、不稳定、没有技术的工作,这种结构性的劳动力
短缺导致了国际移民的不断涌入。国际移民的发展促进了跨国性文化网络的形成与全球文化
的生长,对于文化全球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移民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克服许多因素,
诸如移居国的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摘编自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希腊化”时期与现代社会文化交流的异同点。
(4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
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
虽说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其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
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
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 19 世纪高扬
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5 / 6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民族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大大增强。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
主义者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在列中、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
国际帮助指导下,各国纷纷建立共产主义团体或政党。这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共产党组织
在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陆续建立。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
用。(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6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汤因比认为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于中国文明,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
和 21 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他坚信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
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国家利益而带来的人类社会的灭亡。西方在经济和科技上影
响了世界,在政治上却完全无法为世界建立一个整合和统一的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世界国
家”,西方式的多党竞争的民主已经不能适应 21 世纪的变迁。他对未来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不
是武力和军事,不是民主和选举,不是西方的霸权,而是文化引领世界。
——摘编自汤因比《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论题,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
清晰。)
6 / 6广东实验中学 2022—2023 学年(上)高二级选必 1考试(选择性考试)
历史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鲁国等诸侯国在王位继承时,未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而进行,
这说明诸侯国破坏了宗法制度,故选 A。
2.【答案】C【解析】A.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是统一后的秦朝,故 A 项错误。B.文
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不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 B 项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和
材料,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以得出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的结论,故 C 项正
确。D.明朝严格限制中外通商贸易,而不是严格禁止,故 D 项错误。
故选 C。
3.【答案】D【解析】A、B、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故排除;C、该项的描述
过于绝对,故排除;D、由材料“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
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可知,科举考试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地位,有利于人才选拔,
故正确。
4.【答案】D【解析】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
宋代君权加强而非中央集权加强,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C.藩镇割据削弱的是唐末的中央权
力而非唐末的皇权,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D.材料反映了宋代宰相权力的削弱和君主权力的
加强,所以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具体考查近代中国“救亡图
存”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开启洋务运动是在 19 世纪 60 年代,A 项表述错
误。太平天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是在 1853 年,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 1856 年,B 项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发生于 1900 年,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 1912 年 3 月,D 项错误。甲午中日
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人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C 项符合史实,正确。
6.【答案】B【解析】材料“为国求贤”“入此门来,莫作升官发财思想;出此门去,要有修
己安人工夫”信息体现了考试院对综合素质要求提高,故 B 正确。
7.【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 22
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 13 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
定了 137 个自治条例、510 个单行条例、75 个变通和补充规定”可以看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重视
落实民族自治政策,故 C 项正确。
第 1 页,共 6 页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材料“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
没有陷入政党斗争局面”,根据三大政治制度的涵义等分析,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故 B 项符合题意。
9.【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的
国内外形势和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等史实来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日内瓦会议是
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目的是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和支持这
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 项正确。“一边倒”是倒向社
会主义阵营,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政策的调整,排除 A 项。“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排除 C 项;
1961 年埃及、南斯拉夫等国家倡导了不结盟运动,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10.【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
力。题干信息体现了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生活中,因民主政治的需要,从而促进了希腊演说艺术的发
展。说明了民主政治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故 D 项符合题干要求。ABC 三项题
干未体现,可排除。故选 D。
11.【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分别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中欧时期
的封君封臣制和日本封建时期的武士制度,都存在都存在分裂割据隐患,B 项正确; 西周时不存
在皇权至高无上,日本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排除 A 项;西周的分封制是奴隶社会时期,排除
C 项; 封君封臣制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排除 D 项。
12.【答案】B【解析】AB.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根据所学知
识,政府此时可以要求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由新议会对政府重新进行表决,故 B 正确,可排
除 A;C.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可排除 C;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
讼是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表现,可排除 D。
13.【答案】B【解析】材料中可知,法国共和派最终获胜,说明广大民众对共和派支持度较
高,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A; 法国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直到 1875 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故选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只是为共和政体的
竞争提供政治保障,排除 C; D 是法国采取共和政体的外部参考,排除 D。
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无关,英国形成的文官制度,由于他们独立于党派之争之
外,独立形成了一套政府管理制度,在内阁发生经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的存在保证了政策的稳定
性与连续性,从而有利于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故 D 项正确;A 项与史实不符,英国君主立
第 2 页,共 6 页
宪制并没有文官制度的形成而改变,故排除;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议会中党派之争,是多数党
领袖组阁,而文官制度与党派无关,故 B 项排除; 文官制度与党派之争无关,故 C 项错误,排
除。
故选:D。
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赔款和协约国之间的欠债,主要是在纸面上,而不是用物
资来结算的。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赔款),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
(借款)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
战后的赔款问题,体现出以美元循环支撑着欧洲经济的运转,表明一战后欧美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
化,A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施行于二战结束后,排除 B 项;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布雷顿
森林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华盛顿体系主要调整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
系,且材料未体现欧美列强产生矛盾,排除 D 项。
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
息的能力。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
美元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
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故 A 正确;美元只是地
位有所下降,但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货币,故排除 B;C 说法错误,故排除;D 表述有
误,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全球化,故排除 D。
二、材料解析题
17.【答案】(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重视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方式,强化中
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材料乙体现出封建国家从经济、文化的角度加强控制;材料丙从社会基层教
化层面体现出国家利用乡约来加强社会治理。
(2)古代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推动了边疆地区和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大一统
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3)示例 1 思想角度。如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
治上的统一。
示例 2 选官制度角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
发挥了巨大作用。
示例 3 监察制度角度。汉代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代表皇帝巡行全国,加强
了对地方的管理。宋代在地方划路作为监察区,从不同方面监督各州;各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
制约。
第 3 页,共 6 页
【解析】(1)从材料中看兴趣小组研究的课题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其中
“大一统”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统一。材料甲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表》非常
直观地反映了从秦代以来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体现了历代政府重视加强中央集权,构建“大一
统”国家的情况,是作为研究政治上“大一统”的重要史料。材料乙是左侧图片是秦统一度量衡和
统一文字的情况,这是从经济和文化上推动“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材料乙右侧图片是明代推行教
化的内容,这有利于从思想文化上推动“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综上材料一反映了从政治制度到经
济、文化层面中国古代构建“大一统”国家的手段。
(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二“民族地区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分别设置了军政机构”可
知我国古代边疆治理具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点。第二小问关系,从材料二中看我国古代一直
采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方式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这有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
于边疆地区的安定,推动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3)本题中研究主题是构建“大一统”国家,从材料中看构建“大一统”国家需要从政治制
度方面、经济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以及边疆地区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考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选取
所学史实进行补充。
例如:政治制度层面,隋唐以后实施科举制,选官权力收归中央,从政治制度上完善了“大一
统”国家的架构。经济上,汉武帝实施中央铸币,把铸币权收归中央,从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完
善“大一统”国家的架构。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从思想上完善
“大一统”国家的架构。
(4)从材料中看,中国古代政府一直在不断构建“大一统”国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
长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所以材料中观点不正确。
18.【答案】(1)对象: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奴隶、外邦人、妇女。意义:标志着雅典民
主政治达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2)实践:颁布 1787 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
(3)主要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解析】(1)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概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关于“对
象”,紧扣材料一信息“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结合所学可知对象包
括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奴隶、外邦人、妇女;关于“意义”,紧扣材料一信息“将权力转移到由
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结合所学分析、
认知,围绕“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的维度组织答案即可。
第 4 页,共 6 页
(2)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紧扣材料二信息“宪政主
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
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联系所学,围绕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展开组织答
案,具体要注意把握到“联邦制”和“三权分立”。
(3)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紧扣材料三信息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
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围绕三大
基本政治制度组织答案,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
19.【答案】(1)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美国在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 44
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可知,反映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依据材料一“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
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原因是世界经济秩序
的混乱;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布雷顿森林
体系建立的影响可知,影响是①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②在一定程度上稳
定了世界经济秩序并扩大了世界贸易.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欧元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欧洲可望通过创立一个强势货币
和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安排,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以谋求欧洲的利益,这将对国际货币体
系产生深远影响”可以得出影响是削弱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维护了欧洲的利益;冲击了国际货币体
系.
(3)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2020 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 7300
亿美元”可以得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
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可以得出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亚洲
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以充分利
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可以得出亚洲地区缺乏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
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可以得出中国政府的积极倡议.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根本原
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故答案为:
(1) 原因: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 影响:削弱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维护了欧洲的利益;冲击了国际货币体系.
第 5 页,共 6 页
(3) 原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
亚洲地区缺乏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中国政府的积极倡议.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美国“发起一项大胆的计
划”的原因及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影响;欧元发行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亚投行”成立的原因;
中国的倡议得到其他国家响应的根本原因.需要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欧盟;亚投行的相关知
识.
本题考查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示例:
论点:郡县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论述: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正式在全国推行,历朝不断改进,使郡县制不断合
理。郡县制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县级
机构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行政机构,影响深远。因此,郡县制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历史发展潮
流。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
矣”“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等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郡县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如依据材
料“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可知郡县制的
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依据材料“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可知郡县
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论述分析如下: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正式在全国推行,历朝不
断改进,使郡县制不断合理。郡县制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中国封建
社会的长期稳定。县级机构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行政机构,影响深远。因此,郡县制有一定的合
理性,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其它答案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也可。
本题考查对郡县制的评价,依据材料“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势之所
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对郡县制的评价,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第 6 页,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