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人的运动与健康(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3]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人的运动与健康(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8 19:47: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3] 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人的运动与健康
1、 2022年5月7日英国发现猴痘疫情并迅速在多个国家传播。专家称传播的过程中病毒已出现新的变体,这实际上是病毒发生了   。猴痘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和飞沫传播,出门戴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   。
【答案】变异(基因突变);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产生了新的变体,说明病毒发生了变异;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三种:①切断传播途径;②保护易感人群;③控制传染源;猴痘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和飞沫传播,出门戴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小科去卫生院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注射完成后,医生在小科的扎针处按压了一块脱脂棉球,很快就能止血。
(1)扎针处的血能止住,是由于血液中的   (填血细胞名称)发挥了作用。
(2)注射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这一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注射乙肝疫苗后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基本不会再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方式属于人体的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血小板 (2)保护易感人群 (3)特异性
【解析】(1)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吞噬细菌等有害物质;血小板可以加快凝血的作用;所以扎针处的血能止住,是由于血液中的血小板发挥了作用。(2)给健康的人群注射疫苗,就是注射减弱的乙肝病毒,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一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3)产生抗体,获得免疫的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3、2022年3月,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严峻。各地要求大家非必要不外出。若签收快递,要做好消杀和个人防护,积极预防暴露和感染风险。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
(2)签收快递时要戴口罩,签收后要洗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接种新冠疫苗来能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3)特异性免疫
【解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患者隔离治疗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其他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2)签收快递时要戴口罩,签收后要洗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3)接种新冠疫苗来能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属于特异性免疫免疫。
4、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如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   期。
(2)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   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3)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
   。
【答案】(1)保质 (2)微生物(或细菌、真菌) (3)向有关部门举报
【解析】食品卫生是为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在食品的培育、生产、制造直至被人摄食为止的各个阶段中,为保证其安全性、有益性和完好性而采取的全部措施。(1)食品不仅要注意标志,还一定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防止食品过期;(2)食品中添加防腐剂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导致的食品腐败;(3)漫画中商家违规使用防腐剂,学生的正确做法是向有关部门举报。
5、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多在春秋季节爆发的病毒性流行感冒。
(1)甲流爆发时其病毒会产生不同的类型,这是由于病毒会发生   。
(2)医生建议人们每年要接种最新甲流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其属于   。
(3)新鲜大蒜中含有蒜氨酸,当大蒜被切开后,蒜氨酸会生成大蒜素。大蒜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能溶于酸性溶液,遇热很快失效。大蒜作为调味品,主要有以下几种食用方法:
①鹏大蒜与食物一起煮熟后食用 ②将生蒜切碎泡醋,食用大蒜醋 ③将大蒜切片生吃
若人们想食用大蒜预防甲流,请选择一个你支持的食用方法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变异 (2)保护易感人群 (3)选用②,大蒜切碎后其中的蒜氨酸会生成大蒜素,大蒜素溶于醋中,食用可预防甲流; 或选用③,大蒜切碎后其中的蒜氨酸会生成大蒜素,食用可预防甲流。
【解析】(1)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 所以甲流爆发时其病毒会产生不同的类型,这是由于病毒会发生变异;(2)预防传染病的途径有:第一,切断传播途径;第二,保护易感人群;第三,控制传染源。所以医生建议人们每年要接种最新甲流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其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 大蒜被切开后,蒜氨酸会生成大蒜素。大蒜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能溶于酸性溶液,遇热很快失效。 所以①不可以,因为加热后,大蒜素会失效,无法其抗病毒的作用。所以选②或③;选用②,大蒜切碎后其中的蒜氨酸会生成大蒜素,大蒜素溶于醋中,食用可预防甲流; 或选用③,大蒜切碎后其中的蒜氨酸会生成大蒜素,食用可预防甲流。
6、2021年4月北京市疾控中心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仅接种一剂次灭活疫苗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2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如图所示。
(1)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新冠疫苗相当于   。
(2)图B中显示第二次受疫苗刺激后产生抗体的数量特点是:
 。
(3)新冠肺炎之所以能全球流行,是因为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为防止新冠肺炎患者续发性感
染,医生会给患者输人康复者血清进行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答案】(1)抗原 (2)第二次接种产生的抗体比第一次多,且持续的时间长 (3)控制传染源
【解析】(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讲,疫苗属于抗原;(2) 图B中显示第二次受疫苗刺激后产生抗体的数量特点是:第二次接种产生的抗体比第一次多,且持续的时间长;(3)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所以 新冠肺炎患者 属于传染源,因此 医生会给患者输人康复者血清进行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7、最近小曾的奶奶患耳炎,晚上总是睡不好。有邻居告诉她睡觉时可以在耳内塞一小块大蒜。果然,这几天李奶奶说耳朵舒服多了。小曾感觉很神奇:难道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吗?小曾与小敏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前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地接种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更合理?请简述理由:
   。
【答案】(1)大蒜能抑制细菌生长 (2)小敏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因为小敏同学设置了对照组
【解析】(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故说明大蒜能抑制细菌生长;(2)通过分析可知,小敏同学的方案设计更合理,因为小敏同学设置了浸有无菌水的圆纸片作为对照组。
8、近期有网友,某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中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报道以后:
①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
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  )
A.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收集资料 D. 设计实验方案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实验,其变量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   (填“成立”或“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B (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 (3)不成立 (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解析】 (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总结交流。上文中步骤①是对微量黄樟素是否会导致癌症的肯定猜测,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作出假设;(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分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食物中是否含黄樟素;(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不成立的;(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
9、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
【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物实验】
(1)实验方案:
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   。
(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   ,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   。
(4)【临床试验】疫苗X的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
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名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则该疫苗保护率是   。
注: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一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
分组 志愿者 患病数
疫苗组 10000人 8人
安慰剂组 10000人 160人
【社会参与】接种疫苗是对抗新冠疫情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当接种疫苗达到一定比率后就可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疫情蔓延,因此接种疫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更是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尽打快打疫苗。
【答案】(1)等量的生理盐水 (2)无明显差异 (3)亲缘关系近 (4)95%
【解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1)实验为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作对照实验,而A组注射的是X疫苗,因此B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盐水。(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亲缘关系近。(4)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一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100%,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疫苗保护率==95%,故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名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95%。
10、新冠疫情期间,口罩供不应求。很多人一只口罩连续使用多天,医务人员指出,一次性防护口罩最多只能连续使用4个小时。4小时后口罩中细菌含量会大量增加。口罩的过滤效果也会大大减弱,起不到防护效果,还会影响健康。某班同学想探究口罩使用4小时后细菌真的会大量增加吗?进行了下面探究实验。步骤如下表:
步骤 甲组 乙组
Ⅰ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1、2、3、4。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5、6、7、8。
Ⅱ 在连续使用4小时的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1~4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在同品牌新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5~8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Ⅲ 把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Ⅳ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   。
(2)如果观察到   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3)对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
【答案】(1)杀灭培养基中的原有细菌 (2)1~4号培养基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5~8号培养基中的菌落数量 (3)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
【解析】(1)由实验过程可知,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杀灭培养基中的原有细菌 。(2) 由于使用4个小时的口罩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放在1~4号培养基中,故如果观察到 1~4号培养基中的菌落数量远大于5~8号培养基中的菌落数量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3)对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你认为应该放入专用的垃圾桶,集中处理,避免造成其他感染。
11、有专家指出,适当运动可以增加口腔中唾液溶菌酶的含量,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为验证该说法,小博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菌粉和琼脂块,温水溶解后,倒入若干个培养皿中,形成完全相同的固体含菌培养基。
②召集50名健康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温水漱口后,采集每位志愿者唾液5mL。
③取50片大小相同的小圆片,分别在不同唾液中浸湿相同时间后,再置于含菌培养基中(如图)。
④将培养基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24小时,测量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面积大小,取平均值,记录如下表。
⑤每天重复上述实验。
注:志愿者需每天14点后,进行两小时强度相同的运动;唾液中除唾液溶菌酶外,其他物质不具有杀菌效果。
(1)为完成本实验,小博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2)为使实验结论更普遍,对选择的志愿者的要求是:
   。(写出两点)
(3)若实验结果显示S2、S3、S4均比S1大,小博认为已经验证了专家的说法。但老师认为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唾液溶茵酶的增加是由于运动导致的。请简述该实验方案:
   。
【答案】(1)量筒、刻度尺、秒表 (2)应选取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性别比例均衡的志愿者(来自不同地域的志愿者) (3)待这50名健康志愿者停止运动几天后,重复上述实验,但过程中不进行运动。
【解析】(1)为了测量时间需要准备秒表,为了采取唾液需要准备量筒,为了测量圆纸片周围清晰区平均面积需要准备刻度尺,因此为完成本实验,小博需要的测量工具有量筒、刻度尺、秒表。(2)为使实验结论更普遍,应选取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性别比例均衡的志愿者(来自不同地域的志愿者) (3)若实验结果显示S2、S3、S4均比S1大,小博认为已经验证了专家的说法。但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唾液溶茵酶的增加是由于运动导致的,应设置对照组,比如待这50名健康志愿者停止运动几天后,重复上述实验,但过程中不进行运动。
12、夏天到了,又到了吃瓜的季节。针对“吃了冰箱里的隔夜西瓜然后住院”的传言,某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人员模拟了家庭日常切瓜冷藏的步骤,然后分成四组:室温不盖保鲜膜、室温盖保鲜膜、冷藏不盖保鲜膜、 ★ ,分别测试4、8、16、24和48小时之后的细菌情况。
西瓜保存细菌总数结果 模拟室温30℃不盖保鲜膜 模拟室温30℃盖保鲜膜 冰箱冷藏4℃不盖保鲜膜 ★
4小时(CFU/克) <10 <10 <10 <10
8小时(CFU/克) 11 18 <10 <10
16小时(CFU/克) 1.3×104 2.4×104 <10 <10
24小时(CFU/克) 7.0×106 9.2×108 <10 <10
48小时(CFU/克) 6.9×109 5.3×109 12 <10
备注: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对新鲜水果蔬菜菌落总数进行规定 水果制品的规定为不得超过1000CFU/克。CFU:菌落总数单位,数值越高越“脏”。
[实验结论与反思]
(1)实验过程中“★”处应填:   。
(2)根据实验结果,切开的吃不完的西瓜应    保存。
(3)小科在报纸上看到了科研人员做的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工作人员在切西瓜时需不需要无菌操作?”你的想法呢?并请说出理由:
   。
【答案】(1)冷藏盖保鲜膜 (2)冰箱冷藏
(3)不需要无菌操作,模拟的是家庭吃瓜环境,使实验结论有说服力
【解析】(1)根据对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可知,此处设计的实验与冷藏不盖保鲜膜形成对照实验,所以应该是冷藏盖保鲜膜;(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冰箱冷藏24小时内细菌总数都是<10CFU/克,48小时冷藏不盖保鲜膜的稍微有些增加,而冷藏盖了保鲜膜的仍是<10CFU/克,所以根据实验结果,切开的吃不完的西瓜应冰箱冷藏保存; (3)此实验是模拟家庭日常切瓜冷藏,因为家庭不可能是一个无菌的环境,所以不需要无菌操作, 模拟的是家庭吃瓜环境,使实验结论有说服力。
13、罂粟能提炼出毒品,我国法律规定严禁随意种植。近几年,宁波警方查处了多起农户非法种植罂粟的案件。经调查,部分农户因罂粟与常见花卉虞美人的外形相似而误种。
(1)由于虞美人和罂粟同属于罂粟属的植物,故在外形上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因这两类植物分属于不同的   ,所以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为帮助大家分辨两种植物,小科整理归纳了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植物名称 虞美人 罂粟
茎 细弱有绒毛 壮实光滑
叶 叶边呈分裂状,叶较窄 叶边不分裂,呈锯齿状
花 花瓣多为4片,边缘平滑不开裂 花瓣有重瓣,边缘会开裂
果实 上有绒毛 外表较光滑
如图为罂粟和虞美人的照片,据表信息可判断   (填“甲“或”乙“)植物是罂粟。

(3)毒品会损害人的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下列选项中,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是 。
A.不吸食、不注射毒品 B.不走私、不贩卖毒品 C.不种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
【答案】(1)种 (2)乙 (3)A;B;C
【解析】(1)由于虞美人和罂粟同属于罂粟属的植物,故在外形上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因这两类植物分属于不同的种,所以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对照图表和图片,罂粟花果实外表较光滑,乙图中的果实外表较光滑,甲图的果实外表上有绒毛,虞美人的茎细弱有绒毛,罂粟的茎壮实光滑,图甲的茎细弱有绒毛,图乙的茎壮实光滑。甲图的花瓣边缘不开裂,乙图的花瓣边缘会开裂。因此综合所有的条件可以得出甲图是虞美人,乙图为罂粟。 (3)毒品会损害人的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下列选项中,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是不吸食、不注射毒品,不走私、不贩卖毒品,不种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
14、针对“手机屏幕的细菌比马桶按钮的多”的传言,两组科学兴趣小组分别用无菌棉从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取样后制成10mL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相同的培养基上,放入同一恒温培养箱中,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统计,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前将培养基高温灭菌,目的是   。
(2)两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一致,但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他们另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丙组培养基上,增加丙组的目的是为了   。
【答案】(1)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可能是手机的取样部位和马桶按钮的取样部位不相同
(3)形成对照
【解析】 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实验前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2)两实验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实验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手机的取样部位和马桶按钮的取样部位都不相同。(3)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实验中他们另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丙组培养基上,增加丙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15、小明同学平时喜欢吃肉类,最近因体重增加过快而苦恼。他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过多地食用猪肉等高蛋白的食物引起的,于是他想:为了减轻身体重量,应当少吃猪肉 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而多吃米饭等含糖类丰富的食物。随后他便主要摄入富含糖类的食物而基本不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摄入食物量与以前相同。下表是他在 改变主要食物前后一段时间内的体重数据,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开始 2个月后 4个月后 6个月后 8个月后
主要摄入富含蛋白质食物时的体重/千克 60 61 61.5 62 63
主要摄入富含糖类食物时的体重/千克 63 65 68 70 71
(1)根据表中的信息,小明同学的假设正确吗    ,原因是  。
(2)你认为人体中主要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3)小明不吃肉为什么还会长肉,其原因是   。
(4)对于小明的失败,你的建议是   。
【答案】(1)不正确;摄人富含糖类的食物时体重增加更多 (2)糖类
(3)当摄人糖类过多时,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 (4)平衡膳食
【解析】(1)由表格分析可知:主要摄人富含糖类食物时的体重增加了8千克,反而比与主要摄入富含蛋白质食物时增加的体重要多,说明少吃猪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而多吃米饭等含糖类丰富的食物并不能减轻身体重量却会使体重增加,所以小明同学的假不设正确。(2)糖类是人体的供能物质。(3)糖类在体内被消化为葡萄糖后被人体吸收,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用以氧化供能,多余的部分会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原或在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储备着,所以小明不吃肉还会长肉。(4)小明控制体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合理,所以给他的建议是:平衡膳食。
16、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
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10mg/kg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
(3)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
(4)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答案】(1)血红蛋白 (2)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解析】(1)由题意可知,A、B两组实验为对照实验,两组家兔每天注射不同含量的含醋酸铅葡萄糖溶液,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因此本实验探究的是血铅对家兔的血红蛋白的含量的影响。(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某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该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全部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既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所注射的葡萄糖溶液中醋酸铅含量越高,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越少。(4)由题干可知: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因此为减少铅污染,我们应该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17、“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业已成为许多运动人士的专属运动助理产品。
(1)运动时,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   ,牵引附着的骨,使人体产生动作。跑步后小金的脸变得通红,此时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   (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体温下降。
(2)小金早晨带上手环跑步10分钟后,智能手环显示步数为1500步(一步距离约为1米),此时心率为130次/分钟。若小金跑步的平均作用力为40N,则他跑步时做功的功率大约是   。
(3)如图乙所示为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简称“薄膜电池”),它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体表散热为智能手环供电。此电池的能量转化是   。人类对能源的探索从未止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 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 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1)骨骼肌;C (2)100W (3)内能转化为电能;AB
【解析】(1)人在运动时,是通过骨骼肌牵引着骨产生各种动作。当小金跑完步后,体内骨骼肌产生大量热,需要增加散热量保持体温恒定,因此皮肤的血管需要舒张,血流量增加。 (2)已知小金平均作用力为40N,运动的距离为1500步,每步1米,小金总共运动了1500米。小金做的功W=Fs=40N×1500m=60000 J 。小金总共运动了10分钟,也就是600秒。因此小金的功率为P=W/t=60000J / 600 s =100 W 。 (3) “薄膜电池”实现体表散热为智能手环供电 ,t体表散热属于内能,智能手表需要电能,因此能量转化为 内能转化为电能 。由此可知,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人类可利用的能量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逐渐转变为其他新型能源。
18、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开幕式上中国人的浪漫惊艳世界,高科技的场馆引人注目。
(1)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它的原型为我国国宝大熊猫。如图编制的二歧分类检索表中,大熊猫属   (选填P、Q、R、S或M )
(2)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壳和燃烧罐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火炬呈现“轻、固、美"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
B.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相同体积的铝合金相比轻
C.这一材料具有高强度、 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
D.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所以碳不能燃烧
(3)国家速滑馆首次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系统,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也是最节能的制冷技术。应用此技术,国家速滑馆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能节省至少2×106度电。若完全燃烧标准煤释放的热口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30%,就相当于节约   千克煤?(标准煤的热值是:3×107J/kg)
(4)运动员在参加滑雪比赛时会使用运动护具,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尖节←的牢固性。运动护具与笑节结构中的[   ]   具有相似的作用。运动员比赛过后会感觉到肌肉酸胀,是因为肌肉细胞会发生无氧呼吸,请写出文字表达式   ;在运动比赛中会因为急性损伤引起笑节炎症,肌肉注射药物后,最先到达在心脏的   中(填结构名称)。
(5)修建冬奥会雪道设施过程中,对区域内珍贵的树种资源进行迁地保护和移栽利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移栽时根部需保留部分土壤,可减少根毛受损
B.移栽时可去除部分叶片,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
C.移栽后的植物需要及时浇水,水沿着筛管向上运输
D.对珍贵树木进行迁地保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1)P (2)D (3)8×105
(4)b;关节囊;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右心房 (5)C
【解析】(1)大熊猫属有脊椎动物,胎生,体温恒定,故属于P。(2)A:采用氢气作为燃料,故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正确。B: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相同体积的铝合金相比轻,正确。C:这一材料具有高强度、 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正确。D:碳不能燃烧说法错误。故选D。(3) (4)运动员在参加滑雪比赛时会使用运动护具,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尖节的牢固性。运动护具与笑节结构中的[b]关节囊具有相似的作用。运动员比赛过后会感觉到肌肉酸胀,是因为肌肉细胞会发生无氧呼吸,请写出文字表达式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在运动比赛中会因为急性损伤引起笑节炎症,肌肉注射药物后,最先到达在心脏的右心房中。(5)修建冬奥会雪道设施过程中,对区域内珍贵的树种资源进行迁地保护和移栽利用,A:移栽时根部需保留部分土壤,可减少根毛受损,正确。B:移栽时可去除部分叶片,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正确。C:移栽后的植物需要及时浇水,水沿着导管向上运输,错误。D:对珍贵树木进行迁地保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正确。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3] 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人的运动与健康
1、 2022年5月7日英国发现猴痘疫情并迅速在多个国家传播。专家称传播的过程中病毒已出现新的变体,这实际上是病毒发生了   。猴痘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和飞沫传播,出门戴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   。
2、小科去卫生院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注射完成后,医生在小科的扎针处按压了一块脱脂棉球,很快就能止血。
(1)扎针处的血能止住,是由于血液中的   (填血细胞名称)发挥了作用。
(2)注射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这一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注射乙肝疫苗后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基本不会再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方式属于人体的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2022年3月,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严峻。各地要求大家非必要不外出。若签收快递,要做好消杀和个人防护,积极预防暴露和感染风险。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
(2)签收快递时要戴口罩,签收后要洗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接种新冠疫苗来能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4、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如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   期。
(2)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   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3)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
   。
5、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多在春秋季节爆发的病毒性流行感冒。
(1)甲流爆发时其病毒会产生不同的类型,这是由于病毒会发生   。
(2)医生建议人们每年要接种最新甲流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其属于   。
(3)新鲜大蒜中含有蒜氨酸,当大蒜被切开后,蒜氨酸会生成大蒜素。大蒜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能溶于酸性溶液,遇热很快失效。大蒜作为调味品,主要有以下几种食用方法:
①鹏大蒜与食物一起煮熟后食用 ②将生蒜切碎泡醋,食用大蒜醋 ③将大蒜切片生吃
若人们想食用大蒜预防甲流,请选择一个你支持的食用方法并说明理由:
 。
6、2021年4月北京市疾控中心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仅接种一剂次灭活疫苗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2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如图所示。
(1)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新冠疫苗相当于   。
(2)图B中显示第二次受疫苗刺激后产生抗体的数量特点是:
 。
(3)新冠肺炎之所以能全球流行,是因为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为防止新冠肺炎患者续发性感
染,医生会给患者输人康复者血清进行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7、最近小曾的奶奶患耳炎,晚上总是睡不好。有邻居告诉她睡觉时可以在耳内塞一小块大蒜。果然,这几天李奶奶说耳朵舒服多了。小曾感觉很神奇:难道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吗?小曾与小敏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前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地接种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更合理?请简述理由:
   。
8、近期有网友,某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中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报道以后:
①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
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  )
A.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收集资料 D. 设计实验方案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实验,其变量是   。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   (填“成立”或“不成立”)的。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9、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
【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物实验】
(1)实验方案:
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   。
(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   ,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   。
(4)【临床试验】疫苗X的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
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名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则该疫苗保护率是   。
注: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一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
分组 志愿者 患病数
疫苗组 10000人 8人
安慰剂组 10000人 160人
【社会参与】接种疫苗是对抗新冠疫情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当接种疫苗达到一定比率后就可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疫情蔓延,因此接种疫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更是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尽打快打疫苗。
10、新冠疫情期间,口罩供不应求。很多人一只口罩连续使用多天,医务人员指出,一次性防护口罩最多只能连续使用4个小时。4小时后口罩中细菌含量会大量增加。口罩的过滤效果也会大大减弱,起不到防护效果,还会影响健康。某班同学想探究口罩使用4小时后细菌真的会大量增加吗?进行了下面探究实验。步骤如下表:
步骤 甲组 乙组
Ⅰ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1、2、3、4。 将等量牛肉汁培养基装入4套培养皿中并消毒,编号5、6、7、8。
Ⅱ 在连续使用4小时的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1~4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在同品牌新口罩中部剪取四块面积相同的样本,分别置于5~8号培养皿中,盖好封严。
Ⅲ 把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Ⅳ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装有牛肉汁培养基进行消毒的目的是   。
(2)如果观察到   现象,说明口罩佩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3)对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
11、有专家指出,适当运动可以增加口腔中唾液溶菌酶的含量,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为验证该说法,小博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菌粉和琼脂块,温水溶解后,倒入若干个培养皿中,形成完全相同的固体含菌培养基。
②召集50名健康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温水漱口后,采集每位志愿者唾液5mL。
③取50片大小相同的小圆片,分别在不同唾液中浸湿相同时间后,再置于含菌培养基中(如图)。
④将培养基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24小时,测量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面积大小,取平均值,记录如下表。
⑤每天重复上述实验。
注:志愿者需每天14点后,进行两小时强度相同的运动;唾液中除唾液溶菌酶外,其他物质不具有杀菌效果。
(1)为完成本实验,小博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2)为使实验结论更普遍,对选择的志愿者的要求是:
   。(写出两点)
(3)若实验结果显示S2、S3、S4均比S1大,小博认为已经验证了专家的说法。但老师认为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唾液溶茵酶的增加是由于运动导致的。请简述该实验方案:
   。
12、夏天到了,又到了吃瓜的季节。针对“吃了冰箱里的隔夜西瓜然后住院”的传言,某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人员模拟了家庭日常切瓜冷藏的步骤,然后分成四组:室温不盖保鲜膜、室温盖保鲜膜、冷藏不盖保鲜膜、 ★ ,分别测试4、8、16、24和48小时之后的细菌情况。
西瓜保存细菌总数结果 模拟室温30℃不盖保鲜膜 模拟室温30℃盖保鲜膜 冰箱冷藏4℃不盖保鲜膜 ★
4小时(CFU/克) <10 <10 <10 <10
8小时(CFU/克) 11 18 <10 <10
16小时(CFU/克) 1.3×104 2.4×104 <10 <10
24小时(CFU/克) 7.0×106 9.2×108 <10 <10
48小时(CFU/克) 6.9×109 5.3×109 12 <10
备注: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对新鲜水果蔬菜菌落总数进行规定 水果制品的规定为不得超过1000CFU/克。CFU:菌落总数单位,数值越高越“脏”。
[实验结论与反思]
(1)实验过程中“★”处应填:   。
(2)根据实验结果,切开的吃不完的西瓜应    保存。
(3)小科在报纸上看到了科研人员做的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工作人员在切西瓜时需不需要无菌操作?”你的想法呢?并请说出理由:
   。
13、罂粟能提炼出毒品,我国法律规定严禁随意种植。近几年,宁波警方查处了多起农户非法种植罂粟的案件。经调查,部分农户因罂粟与常见花卉虞美人的外形相似而误种。
(1)由于虞美人和罂粟同属于罂粟属的植物,故在外形上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因这两类植物分属于不同的   ,所以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为帮助大家分辨两种植物,小科整理归纳了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植物名称 虞美人 罂粟
茎 细弱有绒毛 壮实光滑
叶 叶边呈分裂状,叶较窄 叶边不分裂,呈锯齿状
花 花瓣多为4片,边缘平滑不开裂 花瓣有重瓣,边缘会开裂
果实 上有绒毛 外表较光滑
如图为罂粟和虞美人的照片,据表信息可判断   (填“甲“或”乙“)植物是罂粟。

(3)毒品会损害人的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下列选项中,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是 。
A.不吸食、不注射毒品 B.不走私、不贩卖毒品 C.不种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
14、针对“手机屏幕的细菌比马桶按钮的多”的传言,两组科学兴趣小组分别用无菌棉从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取样后制成10mL菌悬液,取0.1mL菌悬液均匀涂抹在相同的培养基上,放入同一恒温培养箱中,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统计,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前将培养基高温灭菌,目的是   。
(2)两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一致,但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他们另取0.1mL无菌水均匀涂抹在丙组培养基上,增加丙组的目的是为了   。
15、小明同学平时喜欢吃肉类,最近因体重增加过快而苦恼。他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过多地食用猪肉等高蛋白的食物引起的,于是他想:为了减轻身体重量,应当少吃猪肉 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而多吃米饭等含糖类丰富的食物。随后他便主要摄入富含糖类的食物而基本不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摄入食物量与以前相同。下表是他在 改变主要食物前后一段时间内的体重数据,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开始 2个月后 4个月后 6个月后 8个月后
主要摄入富含蛋白质食物时的体重/千克 60 61 61.5 62 63
主要摄入富含糖类食物时的体重/千克 63 65 68 70 71
(1)根据表中的信息,小明同学的假设正确吗    ,原因是  。
(2)你认为人体中主要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3)小明不吃肉为什么还会长肉,其原因是   。
(4)对于小明的失败,你的建议是   。
16、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
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10mg/kg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    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
(3)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
(4)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
17、“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业已成为许多运动人士的专属运动助理产品。
(1)运动时,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   ,牵引附着的骨,使人体产生动作。跑步后小金的脸变得通红,此时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   (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体温下降。
(2)小金早晨带上手环跑步10分钟后,智能手环显示步数为1500步(一步距离约为1米),此时心率为130次/分钟。若小金跑步的平均作用力为40N,则他跑步时做功的功率大约是   。
(3)如图乙所示为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简称“薄膜电池”),它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体表散热为智能手环供电。此电池的能量转化是   。人类对能源的探索从未止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 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 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18、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开幕式上中国人的浪漫惊艳世界,高科技的场馆引人注目。
(1)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它的原型为我国国宝大熊猫。如图编制的二歧分类检索表中,大熊猫属   (选填P、Q、R、S或M )
(2)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壳和燃烧罐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火炬呈现“轻、固、美"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
B.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相同体积的铝合金相比轻
C.这一材料具有高强度、 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
D.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所以碳不能燃烧
(3)国家速滑馆首次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系统,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也是最节能的制冷技术。应用此技术,国家速滑馆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能节省至少2×106度电。若完全燃烧标准煤释放的热口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30%,就相当于节约   千克煤?(标准煤的热值是:3×107J/kg)
(4)运动员在参加滑雪比赛时会使用运动护具,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尖节←的牢固性。运动护具与笑节结构中的[   ]   具有相似的作用。运动员比赛过后会感觉到肌肉酸胀,是因为肌肉细胞会发生无氧呼吸,请写出文字表达式   ;在运动比赛中会因为急性损伤引起笑节炎症,肌肉注射药物后,最先到达在心脏的   中(填结构名称)。
(5)修建冬奥会雪道设施过程中,对区域内珍贵的树种资源进行迁地保护和移栽利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移栽时根部需保留部分土壤,可减少根毛受损
B.移栽时可去除部分叶片,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
C.移栽后的植物需要及时浇水,水沿着筛管向上运输
D.对珍贵树木进行迁地保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