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教学内容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了解运动的负荷量和强度的关系,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学会利用心率判断运动负荷,并会做简单的心率知识计算。
重点
学会合理安排负荷和运动强度,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难点
安静心率、运动心率、适宜心率、心率恢复率等的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看到这个标题大家肯定会有下面三个问题。
运动负荷是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运动负荷的监测呢?
怎么样对它进行监测呢?
问题讲解
运动负荷通常又叫运动量,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能承受的生理刺激。
2、学生思考:什么能够影响运动负荷呢?
3、教师补充、讲解、归纳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三、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教师给出讨论题目。你认为“生活现场”中那两位同学的做法合适吗?结合刚刚讲解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引导、补充及归纳小结。
4、学生思考:在安排运动负荷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讨论,回答。
6、教师引导、补充、归纳、讲解、小结。
四、如何监测自己的运动量
1、教师提问: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方法监测运动负荷呢? 2、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什么是心率。 3、教师讲解测量心率的方法。介绍三种测量心率的方法,重点讲解桡动脉测量法。 4、学生活动:测量你此时的心率是多少?测量30秒的脉搏,记录下来。 5、学生朗读: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女性心率比男性快,儿童心率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心率为70~80次/分,初中生为80~90次/分。在体育锻炼中为监测运动负荷,常常要测量安静心率和运动心率。测安静心率,可在安静状态下测量30秒的脉搏数,乘以2进行换算;对于运动心率,一般采用测量运动停止后即刻10秒的脉搏数,乘以6进行换算。 6、学生活动:算出自己的安静心率 7、手指操:观察轻量运动后心率有何变化。教师领做,学生跟做,运动停止后学生数脉搏,并记录下来,换算成一分钟脉搏(30秒脉搏乘以2)。 8、兔子舞:观察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心率有何变化。学生听音乐跳3分钟“兔子舞”。音乐停止,数运动后即刻心率,记录下来,换算成一分钟脉搏(6秒脉搏乘以10)。 9、请学生朗读:在测量运动心率时,需要实现进行必要的练习,需要比较成熟、熟练的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停止后,测定即刻脉搏的准确性。因为,刚刚停止运动后的一分钟内,心率下降得特别快,如果方法不熟练,就会推迟测定即刻脉搏的时间,造成测定的结果不准确。同时,在采用颈动脉和颞动脉方法测量时,要注意轻按,测量时间一般以10秒为宜。 10、学生数运动停止后1分钟心率,记录下来,换算成一分钟脉搏(6秒脉搏乘以10)。 11、计算最大心率、靶心率、最为适合的运动脉率。 12、读一读:在确定运动负荷强度时,可以用心率间接地表示运动强度。为此,运动医学专家指定如下标准:研究表明,锻炼强度小于50%时,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大于80%则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13、计算:适宜的锻炼强度应该在50%~80%之间,对应的脉搏应该在110~160之间。 14、计算:运动后心脏恢复率,参照《心脏恢复率水平评价参考标准表》,评价自己的心脏恢复率。 15、教师讲解运用晨脉判断运动疲劳的消除情况。 16、问答竞赛,学生抢答。 17、教师小结。
教学工具
黑板、电子白板、粉笔
课后小结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了运动负荷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了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和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也掌握了测量心率的方法,学会了利用心率判断运动负荷。通过活动,大多数学生学会了做简单的心率知识计算,并能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