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四项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
D. 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初二某班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同学的笔记主题应为(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 “文化大革命”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A. 恢复老干部名誉 B. 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C. 扭转混乱局面 D. 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革”损失
4. 阅读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 人民公社的建立 B. 生产方式的改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5. 党的十九大继续关注农村,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 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6. 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拉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邓小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旗帜。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 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A. 中华民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B. 抗日战争胜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8. 对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9.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0. 70年奋进的脚步,70年光辉的历程。以下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大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一步
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 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 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12.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年代尺上空白处应填的内容是()
A. 深化改革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 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这三次会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工作重点都主张发展经济
③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④主要方针、路线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14. 我们在学习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九大(2017年)这段历史时发现, 词汇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其中五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出现频率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报告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带一路”成为亮眼的词汇
A. B.
C. D.
15.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深化了改革开放
C. 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 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 )
A.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B.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7. “经济特区不仅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还引进了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 建立的原因 B. 建立的目的 C. 发挥的作用 D. 发展的过程
1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 。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
A. 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 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 与下面漫画反映主题最为接近的是( )
A. 发展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加强立法,全面依法治国
C. 体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 D. 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
20. 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此报道中的“轰然鸣响”是指( )
A.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 B. 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经济特区建设的启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街面上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编写《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 那时候,从国际范围来看,也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机会: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产业结构正处于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和资金闲置,市场萎缩,需要寻求出路,愿意同新中国打交道;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中外历史纲要(上)》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经济落后的主要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成就。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22. 百年风华茂,风雨倍兼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部分重要会议
时间 会议 历史地位 时间 会议 科学理论
① ______ 年 中共一大 开天辟地 1945年 ③ ______ 毛泽东思想
1935年 遵义会议 ② ______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④ ______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远转折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二:中国革命中的“农村中心”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的复杂环境中,严格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顽强探索的成果,……最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
——张弛、黄少群《共产国际与毛泽东“农村中心”思想的提出和实践》
材料三: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菜舟(恒源祥创始人)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
——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四:有些专家学者觉得中国经济要栽大跟头,可中国没有我,……它跑的速度比其他国家都快。……中国这40多年来,更多的是实践的成功,是创业的成功。
——金一南《为什么是中国》
材料五:2020年11月23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不平凡的日子,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于《中国共产党简史》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中横线处的内容。
(2) 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革命成功之路”形成的特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造恒源祥这类企业过程中的创举。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我党又提出了哪一个创新构想?
(3)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这40多年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一项伟大决策?据材料五,指出中国脱贫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有什么样的坚守?
23. 报刊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 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949年国庆社论
(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 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2)依据材料二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 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在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 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什么成果 (列举2例)
材料三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往往事先没有把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做的但又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是不干,而是要大胆地进行试验。不下水学不会游泳,不试验不知好坏。试验当然要争取成功,但也要允许失败。成功了,就推广;失败了,改了就是了,自己不要灰心,别人不应该责难。要支持、爱护那些致力于改革的创新者。
——2012年2月24日社论
(3)2012年2月24日的社论是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10周年而刊发的,南方谈话有何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依据图片提示信息“胡锦涛”“习近平”可知是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故选D。
2.【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知这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正确;向社会主义过渡是1949—1956年,A排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1956—1966年,B排除;“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C排除。故选D。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表面现象,可排除;随着“文革”的结束,混乱局面已得到扭转,排除C项;D项中的“经济上”与题干中的“政治生活”矛盾,排除。故选择B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976”“1979”可知,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田到户,包产到户,改变了生产方式,提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政策变化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地主阶级被消灭, 农民翻了身, 得到了土地, 成为土地的主人;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只拥有土地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故C表述错误, 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A、B、D三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
6.【答案】B
【解析】①②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故①②③正确。
④.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旗帜,故④说法错误。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正确答案选D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岗农民、邓小平为深圳题词”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国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推广安徽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1980年,政府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采取特殊政策,发展迅速,为我国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因此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企改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和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等。这改变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故选A。
10.【答案】B
【解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故选择B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中国梦,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故D符合题意。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故排除A;1992年,我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B;2007年,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故排除C。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会议的有关内容。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这三次会议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工作重点都主张发展经济。中共八大没有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主要方针、路线在实践中未能得到贯彻,因此含有③④的选项都应排除。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的相关史实。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出现在1977年中共十一大上, 因为当时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中国仍然处于徘徊时期;“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出现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应出现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报告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带一路”成为亮眼的词汇出现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上,因而排列顺序为。故选C。
1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此题选A。
16.【答案】C
【解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与题意相符。
17.【答案】C
【解析】根据“经济特区不仅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还引进了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可知,材料反映经济特区的建立引进了外资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现的是经济特区发挥的作用,C符合题意;A、B、D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C。
18.【答案】D
【解析】农村改革从1978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开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均与题干时间不符。由“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可知,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知识。图片中"反腐"的信息体现了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故选D。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1980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80年, 中共决定兴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 故D项正确。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是在1978年,A不符合题意。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于1984年实行,B不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召开的,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答案】【小题1】主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资匮乏。
【小题2】有利条件: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小题3】发展趋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成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小题4】重大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更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解析】1.
本题以历史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我国经济落后的主要表现等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我国经济落后的主要表现等知识。
2.
本题以历史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义等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等知识。
3.
本题以历史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成就等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成就等知识。
4.
本题以历史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等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等知识。
22.【答案】【小题1】(1)
时间 会议 历史地位 时间 会议 科学理论
①1921年 中共一大 开天辟地 1945年 ③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35年 遵义会议 ②生死攸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④邓小平理论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远转折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小题2】特点:从实际出发,坚持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顽强探索;创举:赎买政策;构想:“一国两制”。
【小题3】决策:改革开放;影响: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小题4】坚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解析】1.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5年,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故①填1921;②填生死攸关
2. (2)据材料二“中国革命中的‘农村中心’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的复杂环境中,严格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顽强探索的成果,……最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可知,“中国革命成功之路”从实际出发,坚持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顽强探索。据材料三“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菜舟(恒源祥创始人)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造恒源祥这类企业过程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其中的创举是赎买政策。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我党又提出了“一国两制”这一创新构想。
3. (3)据材料四“……中国这40多年来,更多的是实践的成功,是创业的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这40多年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据材料五“……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可知,中国脱贫成就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23.【答案】(1)开国大典。
(2)最高利益: 实现国家工业化。措施: 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任取两点作答即可)
(3)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的相关知识。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依据题干信息“工业化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得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工业化,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南方谈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