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一 说教材
二 说学生
三 说教学理念
四 说教法与学法
五 说教学过程
六 说板书
1、单元内容简析:《大自然的语言》选自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明文单元。
2、课文内容简介:《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内容叙述的一大特色便是结合实例,娓娓道来,条理清晰,语言准确。文章首先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教学课时安排:我说的这节课为第一课时。本节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阅读、思考练习,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课的内容,并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学生通过默读、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本课的内容(重点)
3.跳读课文,结合文章关键句段指出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难点)
1.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大部分学生在班内展示的机会不多,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学习探究的机会。
2.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把握有限。
1. 课堂教学坚持自学检测+教师精讲+随堂练习+当堂检测及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
2 .重视小组合作.
1.朗读教学法
2.探究讨论教学法
3.竞赛激励法
指导学生采取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说教学环节
秋枫
意图:列举生活实例,引入形象化的物候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Méng nì
萌发 销声匿迹
Cì shuāi
次第 衰草连天
Piān zǎi
翩然 风雪载途
Yùn shǐ
孕育 周而复始
草长 飞
自读课文,注意字音。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说明文文体知识简介:
1.说明顺序
2.说明方法
3.说明语言
意图:解决阅读中的文字、背景、文体知识的基本障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自主、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圈点勾画、抓关键词(句)的学习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谁又快又好
就是“阅读小标兵”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意图:以问题为抓手,引领学生有目的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跳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文章的说明顺序。
意图:此环节重在考查学生能否判断出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同时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描述物象
阐明意义
作出解释
推究原因
说板书
1.收集生活中与物候相关的农谚或诗歌,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
3.推荐阅读
《中国科普佳作精选—物候学》(作者:竺可桢)
意图: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为下节课的教学作铺垫。
注意:检测时间为10分钟。
三、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在上蜡前,先要熔蜡。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 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间顺序 B. 工艺流程顺序 C. 由主到次的顺序
3.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4.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参考答案:
一、C
二、D
三、1.制作过程;
2. B;
3. 分类别、列数据;
4. D
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