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能力提分B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能力提分B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9 10:41: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能力提分B卷
(原卷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2021 年山东临沂) “自古以来, 人终不免一死! 倘若能为国尽忠, 死后仍可光照千秋, 青史留名。 ”(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白话译文) 1278 年, 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被关押在船上, 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文天祥作此诗时( )
A. 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 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 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 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2.(2022年辽宁盘锦)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2022年广东)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 )
A.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D.农业技术发生质变
4.(2022年湖南长沙)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5.(2022年湖北襄阳)百度关键词“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搜索出的结果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6.(2022年黑龙江龙东)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7.(2022年四川凉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个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8.(2022年山东聊城)《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
9.(2022年江苏泰州)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10.(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2022年黑龙江大庆)元朝时许多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族,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新的民族( )
A.满族 B.藏族 C.壮族 D.回族
12.(2022年广西河池)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13.(2022年四川成都)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
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14.(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
A.文化昌盛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15.(2022年四川乐山)文物承载灿烂中华文化。以下图片中的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16.(2022年湖北宜昌)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立(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7.(2022年江西)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 )
A. 欣赏蹴鞠表演 B. 观看京剧演出 C. 购买《红楼梦》 D. 品尝烤红薯
18.(2022年安徽)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 )
A. 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 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
C. 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 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19.(2022年广西桂林)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
20.(2022年湖南郴州)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21.(2022年福建)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22.(2021 年四川德阳) 如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这些陶俑( )
A. 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B. 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C. 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D. 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23.(2022年湖北黄冈)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24.(2022年四川雅安)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
A.发明过程 B.传播途径 C.先进程度 D.世界贡献
25.(2022年北京)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下表①处应为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
造纸术 8世纪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新型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纸草纸
① 14世纪初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本草纲目》 17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
A.《齐民要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农政全书》
26.(2022年黑龙江大庆)某同学选用了如下图片对宋元时期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
A.科技发展 B.商业繁荣 C.民族交融 D.政权并立
27.(2022年四川达州)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价格便宜 B. 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 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 D. 明朝出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8.(2022年四川遂宁)《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技术,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技术是( )
A. 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术 C. 泥范铸造法 D. 造纸术
29.(2022年四川南充)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起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在航行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
A. 火药 B. 指南针 C. 印刷术 D. 造纸术
30.(2022年湖南常德)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是( )
A.火药、指南针 B.指南针、印刷术 C.印刷术、造纸术 D.火药、造纸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两宋时期的榷场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中国民族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兴庆”是哪一政权的都城?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一、二,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4分)
(4)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2分)
32.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中,各民族之间的交融起了关键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年代尺上的时间信息,简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主要活动。(4分)
材料二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2)元朝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对西藏、台湾进行管辖?(4分)
材料三 元朝时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原先进入黄河流城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到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3)元朝时期形成的新民族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元朝的大统一结来了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4)依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4分)
33.回顾历史,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为更全面地了解宋朝,开展了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协助完成以下相关问题。(16分)
【政治篇】
材料一 赵宋立国,宋太祖即在宗庙立下誓约,告诚子孙不得诛杀上书言事之人。在这个誓约的约束下,宋王朝的文臣庶民嘴上议论国政,哪怕出言不逊,一般来说是不用担心被砍头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宋朝实行什么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3分)
【经济篇】
材料二 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2)材料二中的“故都”指的是北宋的都城,它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3分)
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史实证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3分)
【文化篇】
材料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4)材料四中作品的作者是谁?他对词的发展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举出一位与材料四中词的作者的词风相似的词人。(3分)
【科技篇】
材料五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5)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两例。(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能力提分B卷
(解析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2021 年山东临沂) “自古以来, 人终不免一死! 倘若能为国尽忠, 死后仍可光照千秋, 青史留名。 ”(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白话译文) 1278 年, 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被关押在船上, 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文天祥作此诗时( )
A. 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 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 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 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天祥抗元的相关知识。 1276 年元军占领临安, 南宋灭亡后, 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 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 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 南宋灭亡, 但南宋大臣陆秀夫、 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故选 D。
2.(2022年辽宁盘锦)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尊奉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没网。1234年,蒙古灭金,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B项正确;唐朝是618年建立,907年唐朝灭亡,排除A项;明朝是1368年建立,排除C项;清朝在1636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广东)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 )
A.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D.农业技术发生质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可知,《农桑辑要》是元朝官方编成,内容主要包括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B项正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与手工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农业技术发生质变,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年湖南长沙)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的广大第七,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D项正确;汉朝、隋朝、 唐朝与“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5.(2022年湖北襄阳)百度关键词“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搜索出的结果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C项正确;唐朝、宋朝是由汉族建立,排除AB项;清朝由少数民族建立,但疆域不及元朝,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2年黑龙江龙东)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元朝,蒙古族建立,D项正确;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排除A项;北宋是汉族并且不是统一王朝,排除B项;金是女真族,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2年四川凉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个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澎湖巡检司,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D项正确;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的中央机构,排除B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2年山东聊城)《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有天下, 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反映的正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加强各地联系,便利赋税征收、改善民族关系、促进物资交流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BC项。故选D项。
9.(2022年江苏泰州)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答案】D
【解析】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说明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故D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的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不是民族歧视,排除A;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并不是完全实现汉化,排除B;元代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排除C。故选D。
10.(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军政事务,因此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元朝,B项正确;宋朝还没有对西藏进行行政管辖,排除A项;明清都对西藏管辖设置机构,但是不是最早的朝代,排除CD项。故选B项。
11.(2022年黑龙江大庆)元朝时许多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族,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新的民族( )
A.满族 B.藏族 C.壮族 D.回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元朝时许多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族,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可得出逐渐形成新的民族—回族,D项正确;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满族建立清朝,排除A项;藏族主要是吐蕃地区的少数民族,排除B项;壮族在古代主要居于岭南,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2年广西河池)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C项正确;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管辖机构,排除A项;澎湖巡检司是元代设置于澎湖列岛的官署,排除B项;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22年四川成都)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
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元朝在河南等地设立行省,在西藏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说明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治理,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项。
14.(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
A.文化昌盛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中的胡汉合舞,通婚等,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各民族不断融合,到元朝时,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更加促进民族融合,D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2022年四川乐山)文物承载灿烂中华文化。以下图片中的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答案】B
【解析】根据图①“秦始皇兵马俑(秦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秦朝。根据图②“大同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根据图③“摩岩造像乐山大佛(唐)”根据图④“大足石刻养鸡女(宋)”综上所述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是秦—魏晋南北朝—唐—宋,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顺序排列不正确,排除。故选B项。
16.(2022年湖北宜昌)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立(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创立于隋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7.(2022年江西)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 )
A. 欣赏蹴鞠表演 B. 观看京剧演出 C. 购买《红楼梦》 D. 品尝烤红薯
【答案】A
【解析】《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蹴鞠表演在北宋时期是比较受到欢迎的活动,A项正确;京剧和《红楼梦》都是清朝时期出现,排除B和C项;红薯是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8.(2022年安徽)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 )
A. 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 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
C. 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 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答案】C
【解析】材料“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体现了书坊出版说书人的底本,促进了小说等市民文化的发展,说明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C项正确;书坊不是管理机构,排除A项;元朝才发明木活字,排除B项;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9.(2022年广西桂林)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C项正确;诗、词、小说属于文学体裁,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2022年湖南郴州)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词中的“屈子”指的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2022年福建)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再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杂剧家关汉卿写了《窦娥冤》,A项正确;。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B项;宋应星,明朝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排除B项;曹雪芹清朝作家,著有《红楼梦》,排除D项。故选A项。
22.(2021 年四川德阳) 如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这些陶俑( )
A. 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B. 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C. 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D. 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的相关史实。 据题干图片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有的吹笛、 有的吹口哨, 有的舞蹈, 有的击节板可知, 这体现了当时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 选项 A 符合题意。 故选 A。
23.(2022年湖北黄冈)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正好适应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没有反映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排除B项;材料是宋代商业的繁荣,不是政治,排除C项;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材料中没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4.(2022年四川雅安)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
A.发明过程 B.传播途径 C.先进程度 D.世界贡献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发明过程、 传播途径、 先进程度题干未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2022年北京)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下表①处应为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
造纸术 8世纪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新型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纸草纸
① 14世纪初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本草纲目》 17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
A.《齐民要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农政全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后来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B项正确;《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著农业著作,排除A项;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排除C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农学作品,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6.(2022年黑龙江大庆)某同学选用了如下图片对宋元时期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
A.科技发展 B.商业繁荣 C.民族交融 D.政权并立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泥活字板”可知,反映的史实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根据图片“南宋持罗盘陶俑”可知,反映的史实是指南针在南宋的使用,根据图片“宋代火器”可知,火药用于军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科技发展,A项正确;题干材料与商业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交融,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政权并立,排除D项;故选A项。
27.(2022年四川达州)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价格便宜 B. 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 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 D. 明朝出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B项正确;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使纸张价格便宜,排除A项;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于航海,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排除C项;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D项。故选B项。
28.(2022年四川遂宁)《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技术,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技术是( )
A. 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术 C. 泥范铸造法 D. 造纸术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异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项正确;雕版印刷术,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排除A项;泥范铸造法与青铜器制造相关,排除C项;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排除D项。故选B项。
29.(2022年四川南充)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起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在航行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
A. 火药 B. 指南针 C. 印刷术 D. 造纸术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航行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是用于航行,B项正确;火药用于军事,排除A项;印刷术利于文化的传播,排除C项;造纸术用于书写,排除D项。故选B项。
30.(2022年湖南常德)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是( )
A.火药、指南针 B.指南针、印刷术 C.印刷术、造纸术 D.火药、造纸术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到欧洲后,降低了受教育的成本,从而打破了贵族和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正确;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AD错误;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B错误。综上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两宋时期的榷场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中国民族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兴庆”是哪一政权的都城?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一、二,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4分)
(4)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2分)
【答案】(1)西夏。临安。(2)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统一全国。(3)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政治、经济(生活)、文化。(4)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解析:(1)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吴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故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临安。(2)两宋时期,出现了与北宋并立的辽、西夏,与南宋对峙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故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民族政权并立,元军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的统一,标志着这一格局结束。(3)由材料一图中椎场的位置和材料二中有关椎场交易的内容可知,椎场就是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是政治、经济(生活)、文化。(4)综上所述,两宋时期民族交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解析】(1)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吴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故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临安。(2)两宋时期,出现了与北宋并立的辽、西夏,与南宋对峙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故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民族政权并立,元军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的统一,标志着这一格局结束。(3)由材料一图中椎场的位置和材料二中有关椎场交易的内容可知,椎场就是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是政治、经济(生活)、文化。(4)综上所述,两宋时期民族交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32.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中,各民族之间的交融起了关键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年代尺上的时间信息,简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主要活动。(4分)
材料二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2)元朝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对西藏、台湾进行管辖?(4分)
材料三 元朝时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原先进入黄河流城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到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3)元朝时期形成的新民族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元朝的大统一结来了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4)依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4分)
【答案】(1)成吉思汗: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忽必烈:1260年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6年灭亡南宋,1279年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2)宣政院(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澎湖巡检司。
(3)回族。
(4)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民族交融,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1)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据材料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澎湖岛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3)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到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4)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3.回顾历史,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为更全面地了解宋朝,开展了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协助完成以下相关问题。(16分)
【政治篇】
材料一 赵宋立国,宋太祖即在宗庙立下誓约,告诚子孙不得诛杀上书言事之人。在这个誓约的约束下,宋王朝的文臣庶民嘴上议论国政,哪怕出言不逊,一般来说是不用担心被砍头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宋朝实行什么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3分)
【经济篇】
材料二 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2)材料二中的“故都”指的是北宋的都城,它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3分)
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史实证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3分)
【文化篇】
材料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4)材料四中作品的作者是谁?他对词的发展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举出一位与材料四中词的作者的词风相似的词人。(3分)
【科技篇】
材料五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5)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两例。(4分)
【答案】(1)政策: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武将专权。
(2)名称:东京(开封)。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3)史实:交子、商标、广告、瓦子等。(言之有理即可)
(4)苏轼。贡献: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辛弃疾。(言之有理即可)
(5)成就: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举两例)
【解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权。(2)材料二中的“故都”指的是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经济重心南移这一现象。(3)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材料四中作品的作者是苏轼。
他对词的发展的突出贡献是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与材料四中词的作者的词风相似的词人有辛弃疾等。(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有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