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岳麓版必修3) 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岳麓版必修3) 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20 07: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维纳斯宙
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维纳斯希腊是众神的故乡,你认识下面的人物吗?导入新课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1.萌芽: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人文主义精神的萌芽;
2.发展:14 ~ 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3.成熟:17~ 18世纪,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而成熟”一、智者学派1、含义: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 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雅典市场,既是集市,也是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的公众场所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普罗泰戈拉关于人的作用的论述
起初,普罗泰格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到雅典,埋头沉思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与其把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正巧啊,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少穿愁苦着。而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的尺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奔到老普门下求学。老普开始职业教师的生涯。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格拉轶事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合作探究】 “半费之讼”普罗泰戈拉 欧提勒士
法庭辩论之术
合同规定 法庭裁决
法官不知所措无法裁决 [设问]:如果你是法官,你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僵局呢你认为了智者学派哪些不足之处呢?。
[引导]:以庭外调解,劝一方或双方退让等。
[结论]:说明智者学派
只重视追求名利,只重视知识和技能,
忽视伦理道德的缺陷。
(爱因斯坦: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苏格拉底——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故事:熊和隐士
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轶事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求知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
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我将死,你们活下来, 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苏格拉底之死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有罪,罪名主要两项:不敬神和腐蚀青年。有501人作为审判官,最后以280票对220票认为苏格拉底有罪,并判死刑。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城邦法律不公正,你就不必遵从它们,但是如果你违反了城邦法律,你仍然必须服从惩罚。
苏格拉底把最后的时间放在与追随者们探讨灵魂不灭的问题。
毒芹草的汁液已经碾好,盛在一只杯子里端了上来。苏格拉底不动声色地说:把这玩意作奠酒怎么样?克力同恳求苏格拉底等太阳从地平线上落下去再服食毒药。
苏格拉底把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
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
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柏拉图其人
也译为:帕拉图 拼音:Bó lā tú 英译:Plato ? ?? ? 希腊语:Πλ?των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作品有《理想国》等。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柏拉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① 地位: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
② 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③ 代表作:《理想国》
④ 理念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⑤ 积极作用: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基。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
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
一件大事竞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1)亚里士多德简介
(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
他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2、亚里士多德 后被马其顿国王聘为亚历山大的教师。数年后,他回雅典开办学校,边教学边著述。他的著作丰富,内容广泛,现存47部著作。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①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
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③ 强调理性,但也承认感觉是认识
的起源。
④ 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
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亚里士多德故事 公元前320多年前的雅典城郊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身边跟随着十多位青年,他们或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地漫步交谈,或是坐在山谷溪旁的大石块上,热烈地讨论着。
  “老师,您再讲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老人捋了捋胡须,缓缓地说到:“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不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三段论’吗…… ”
  雅典人都知道,那是亚里士多德正在给他吕克昂学园高级班的学生上课呢……思考 ?孔子与苏格拉底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但是,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1、主张的不同点VS2、相似之处
第一、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
第二、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第三、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容貌都不好看。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
第四、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生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所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课堂小结 “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学了半天的“人文主义”,那么什么是“人文主义”呢?又为什么在希腊产生呢?含义产生希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