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文革结束后,春寒料峭,但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思想,春的号角已经吹响。1978年,春雷阵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改革开放中,春潮滚滚,邓小平理论形成并成为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世纪之交,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春风化雨中,中共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当今中国,春意正浓,新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升华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向春天的步伐和节奏,去聆听到春天的思想和旋律!宋代诗人叶绍翁曾写到:春色满园关不
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978年,中国大
地在历经十年的内乱严寒之后,吹响了
春天的号角,呼唤着春天的到来!一、春天的号角:1、背景:(1)文化大 革命的彻底结束:历史转折的前提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错误:个人崇拜,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2)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思想基础 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上
刊载《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影响:①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③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2、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 北京思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的政治、组织、思想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以阶级斗争
为纲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个人崇拜
教条主义肯定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集权模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拨乱反正(1)主要内容:(2)意义:①三大路线:重新确立了中共政治、组织、思想路线;
②二代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③一大标志: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标志在改革开放的歌声中,社会主义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始创造新的理论,书写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二、春天的故事:邓小平理论的提 出和深化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
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2、提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1年,通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等一系列党的会议召开和讨论,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最早提出第一次系统概括,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的战略 1987年 1982年 中国要不要
搞市场经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邓小平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用温暖的东风引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巡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段讲话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邓小平南巡讲话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段讲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深化:标志邓小平理论基本走向成熟1992年1992年1997年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形成完整体系私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一方针:一国两制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
都要硬4、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1)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2)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3)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产生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新世纪又发出了春天的召唤!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1.背景:(1)国际背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
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2)国内背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阶段。2.主要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春天的召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发展过程(1)提出: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做出完整阐述。(2)地位确立: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历史意义:(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发展,他们都是一脉相承。 (2)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自我完善和发
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宏伟目标的根本指南;(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在党的“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总书记。时至今天,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中华民族正在复兴之路上奋勇前进,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求真务实,使我们有理由、有信心满怀春天的畅想,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春天的畅想——科学发展观1、过程:2003年7月 首次提出
2003年10月 明确提出
2007年6月 全面阐述
2007年10月 进一步阐述2、内容: 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课堂小结: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比较2、邓小平理论形 成十三大十二大最早提出理论第一次系统概括科学把握了社会主义
的本质,第一次比较
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
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等重要问题。深 化南方谈话十 四 大十 五 大成熟形成体系比较完整体系成为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比较
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一个科学体系。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巩固练习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3、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下列关于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B、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D、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人心5、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B、强调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C、强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6、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7、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A、1987年 B、1992年
C、1997年 D、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