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0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岳麓版必修3)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30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岳麓版必修3) 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20 08:3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30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三四千个汉字,二三十个明星偶像,几首流行歌曲和几本武侠小说,几乎成了许多中国青少年“精神库藏”的全部。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看着“哈利·波特”长大的中国年轻一代,是否还有自己的文化性格?长大后是姓“中”还是姓“西”?这成为了社会关注,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而同时新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应该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呢?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什么是传统文化? 精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思想道德方面:
政治制度方面
各思想流派的智慧经验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糟粕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那些优秀遗产?哪些是糟粕?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1914年9月28日,孔子的生日那天,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祭孔朝圣。12月23日冬至节,袁世凯又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领百官拥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现代进化的最大障碍。 红卫兵破“四旧”。孔庙大成殿明代彩塑孔子像被挖眼、扒心、身上贴满标语。孔府、孔庙、孔林,共计有一千多块石碑被砸断或推倒,烧毁、毁坏文物六千多件,十万多册书籍被烧毁或被当做废纸处理。袁世凯、陈独秀、红卫兵对待传统文化有何区别?
我们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红卫兵对于孔子及其思想的全盘否定,实际上也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毁坏孔庙的行为是一场文化劫难,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我们应该站在新世纪的时代高度,用改革创新的视野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解析,扬弃兼顾,并纳入新文化体系中融会创新。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极力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陈独秀等人并不是无条件否定孔子其人其说,在当时是为了使人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实现思想启蒙,也是为了反对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的专制独裁。纪念孔子诞辰2555年祭祀大典在
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举行。以传统文化构筑当代和谐,海南文昌举行祭孔大典。儒家思想在今天的中国儒家思想在东亚儒家思想在西方日本、东亚“四小龙”,在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同时,又从中国儒家传统中挖掘重知识教育、重集体、讲奉献、倡导感化、提倡和谐等有利因素并加以利用,实现了经济腾飞。当代资本主义文明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痼疾。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言:“中国文化如果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将是可悲的。” 儒家学说对东亚的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不是主要原因,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西方企图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来完全化解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矛盾是不可能的,根本解决矛盾的手段和途径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自身。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宁静与和谐对西方社会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根据上面的材料和课本思考题辩一辩: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拯救世界未来的良方吗? 中国几千年传承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意识相融合,对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它发挥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你认为西方文化的精华与缺陷各是什么?精华
先进的科学技术
人文主义思想
自由、平等的意识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法治的原则
先进的管理理念缺陷
强调个性 个人主义
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唐代长安鸵鸟石刻康熙海禁谕书影仔细观察图片回答:
1.唐朝和清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分别怎样?
2.结合唐朝、清朝后期的历史谈谈认识。 1.唐朝:开放和兼容并收的态度 清:封闭保守共同探究2.唐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成就了唐朝文化的繁荣;清则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中国备受屈辱。因此开放则国强闭关则国弱。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回顾:温故而知新
(1)地主阶级的富国强兵的思想: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序幕;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思想:资产阶级以资本主义思想为武器,包括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进行社会改革,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以三民主义为旗帜进行暴力革命,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激进派,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冲击封建专制统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最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通过回顾各派别的探索可以看出在中外交流中,欧风美雨涌入,但始终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系统的文化体系。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没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其他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畸形,力量弱,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国家不独立等。点击思维看图片中的人物,说一说他们都有怎样的理论贡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的?
畅所欲言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外来文化呢?课堂小结 我们现在在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坚持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主体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大力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自我探究怎样摆正现代化实践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现代化实践
(本体本原)新文化拓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今版《周易》书影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孙中山题词康有为《大同书》手迹 [唐]吴兢《贞观政要》书影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它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政论、奏疏以及重大政治措施等,全面地反映了太宗君臣论政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治国方针、接受历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培养专制统治的接班人,以及精简机构、选贤任能、谦逊谨慎、尊崇儒术等许多方面的具体材料。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在位 ) 岳飞塑像
(浙江杭州西湖)明代浙江参政洪珠为岳飞庙题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     ——岳飞王安石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宋史·王安石传》 文革期间对孔子与儒家的批判1966年11月23日造反派纵火烧毁孔庙文物红卫兵破“四旧”。孔庙大成殿明代彩塑孔子像被挖眼、扒心、身上贴满标语文革期间对孔子与儒家的批判 在山东曲阜孔庙内召开的“批林批孔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