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生活——羌绣纹样与色彩装饰运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色彩与生活——羌绣纹样与色彩装饰运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4-28 14:0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色彩与生活——羌绣纹样与色彩装饰运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习羌族刺绣图案的基本文化,通过学习,去领悟传统手工艺再度创作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知、实践、探究和创造等学习环节,在强化学习作品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美术语言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中国地方优秀文化,立足现代化的多元文化环境,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优秀传统艺术,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羌族刺绣相关知识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补色协调法完成羌绣图案及色彩设计。
[教学过程]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时间
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1.播放视频;组织学生快速入座并侯课。 1.有序进入教室,做好候课准备; 2.师生互相问好。 强化学习状态 2分钟
导入 环节 导入新课 抛出问题:是否会缝补扣子? 回答问题 根据不同的答案,引导学生环保和节约意识,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2分钟
讲授新知 知识探究 羌绣初印象 (播放视频) 羌绣再认知 (介绍非遗传承人) 羌绣色彩美 举例分析,归纳总结补色协调四种方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①中性色间隔 ②改变面积比例 ③降低一方纯度 ④加入同一颜色 学生观看视频、探讨交流,完成学习单任务1。 观看视频 通过对羌绣作品的观察、对比、思考和探究,得出对比色在画面中的协调作用。 提炼,总结,了解羌族刺绣的基本知识。 (文化理解) 认识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审美判断)(文化理解) 1.了解学习羌绣的艺术美;2.培养学生观察力、归纳能力和色彩对比辩证能力。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 3分钟 2分钟 5分钟
个性表达 学以致用 4.再现羌绣美 ①微课示范步骤学习及总结;②明确任务要求;③巡视课堂,及时指导和点拨。 学习微课 ②根据学习任务,小组协商,明确任务要求;③小组合作完成羌绣图案设计。 1.小组合作能力训练;2.打破传统色彩搭配认知,强化补色协调方法运用能力,提升自我审美力。 (美术表现) (创意实践) 20分钟
求同存异 相互评价 5.共享创意美 ①.组织学生对完成的习作进行赏析和点评; ②对个性、特色、完整的作品及时鼓励和肯定。 以尊重和包容为前提,自评/互评同学作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和尊重,达成开放、多元的美术课堂氛围。 (审美判断) 5分钟
总结提升 自我升华 6.守护传统美 强调知识转换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训练 1.引导学生色彩对比相关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2.鼓励学生用创新思维去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文化理解) 1分钟
[板书设计]
赏非遗文化 识羌绣美
用中性色间隔
补色对比 改变面积比例
降低一方纯度
加入同一颜色
[教学反思]
1.一线美术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要持之以恒,切不可因为当下社会的浮躁影响教学过程的严谨和专一,在教材的钻研和内容的融合上需要学术支持,不能凭空想当然。
2.教学的过程反复打磨和思考,预设问题的严谨性、有效性,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
3.学生在课堂实际学习过程中情况的及时反馈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