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避险能力
学习 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安全意识,运用基本方法预防意外伤害。 2、技能目标: 举例说出应对应急情况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尝试模拟拨打急救报警电话,练习意外伤害的简单紧急处理方法。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使学生能够珍爱生命,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主要 教学 内容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如何消除隐患,避免伤害事故发生,预防意外伤害方法。通过模拟练习如何拨打急救报警电话,学习面对意外伤害事件,如何呼救求援。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预防溺水和交通事故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识别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教具
幻灯片、投影仪、问卷、教学课件。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安全观念决定安全行为。
预防意外伤害的三原则。
危急时刻,科学救助。
教学过程
基本部分
用事例告知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率和惨痛的后果。导入本课。 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以及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三、
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2、举例说出可能导致溺水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过呼救求援的模拟活动,学习科学施救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性。面对意外伤害事故,在冷静判断之后,如果需要拨打急救电话求援,应如何拨打?
教师通过事例提醒学生意外伤害虽然是偶然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但并非不可避免。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问题,快速回答,教师讲解。
教师播放课件,提出问题,然后按四至六人为一组,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汇报人代表本小组到讲台前汇报讨论结果。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进行小结。观看视频。教师提供问卷,学生作答。统一对答案。
教师宣布规定活动和纪律要求。(如声音要小,不对其他组造成干扰等),鼓励学生充分参与。组内活动结束后,请小组内的观察员代表本小组谈谈活动中遇到的哪些
集中讲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同上。
小组内讨论,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小组内模拟,教师小结。
结束部分
五、本课小结。尊重生命,确保生命安全,对每位同学的终身幸福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极为重要。
总结本课内容。
问题,拨打急救报警电话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进行小结。
教师集体小结。学生聆听。
教师总结。
课后 反思
安全教育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使之初步适应现代生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而这节课从组织准备、课堂效果、表现形式等方面是成功的。
精心准备 积极参与
在这节课准备期间,教师认真地翻阅多种报刊、书籍、上网等方式查阅相关知识和资料。精心制作短片和案例。课上,学生认真观看课件,课后,安全知识。
体现互动 效果显著
从效果上来看,同学们在本节课中能通过对视频、案例深入探讨,对伤害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了更深的认识,结合教师的讲解就如何进行溺水急救学会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措施,并通过学生的模拟增强了模拟拨打急救报警电话的能力。在课堂上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又有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孩子们充分交流,增长知识;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孩子们模拟训练,培养能力!这节课按计划取得显著的成效。
设计形式多样化
就设计而言,以活动为载体,采用了观看图片,案例讲解,小组合作探究,尝试模拟拨打急救报警电话等教学方法。表现形式有视频讨论、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各种形式穿插在讨论中,借助形式多样化提高安全意识,发展自护自救的能力